原標題:獲2019“中國非遺年度人物”提名
趙虎用實際行動詮釋“敦煌非遺”
趙虎在陽關景區給非遺傳承人授課
1月6日,記者從敦煌市文旅局獲悉,日前由文化和旅游部非遺司指導,光明日報社、光明網主辦的2019“中國非遺年度人物”推選宣傳活動已產生30位提名候選人,敦煌市文化館館長、敦煌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趙虎名列其中。提起敦煌非遺保護工作,不得不提起趙虎這個響當當的名字。多年來,趙虎憑著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對敦煌非遺保護與傳承的強烈責任感,盡心盡力,不辭辛勞,為敦煌非物質文化的搶救、保護、傳承、發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也為敦煌非遺在敦煌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中占有一定分量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搶救保護敦煌非遺
上世紀90年代,當敦煌非遺保護工作還未起步時,趙虎已經開始了非遺搶救收集工作。他用當時廣播電臺的錄音設備(老式廣播開盤錄音機),組織城鄉敦煌曲子戲的演唱藝人,錄制了一批敦煌曲子戲(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項目)經典唱段,收集了一大批藝人手抄劇本。他的及時搶救和悉心記錄換來了幾十盤沉甸甸的一手資料,如今已成為珍貴的時空絕響和難忘的敦煌印記。
趙虎重視組織非遺的田野普查工作,近些年來,搜集、挖掘、整理非遺線索300多條,拍攝圖片8000多張,錄制音、視頻資料9000余分鐘。這些資料不僅見證了他多年來的嘔心瀝血與孜孜不倦,同時,也成為打造敦煌文化生態保護試驗區的有力基石。
出版資料勤創作
情系非遺,盡心盡力。趙虎先后于2009年、2012年、2017年伏案整理、校訂、主編出版了《敦煌曲子戲第一集》《敦煌曲子戲第二集》《敦煌曲子戲第三集》;收集整理出版《敦煌民間歌曲集》,編輯出版《敦煌現代歌曲集》;整理編輯出版《敦煌與絲綢之路經典名勝故事》和《敦煌民間傳奇故事》等書籍,使得敦煌曲子戲的傳承發展告別了傳統的口傳心授,促進和加速了敦煌曲子戲的傳承方式和普及。
為了保持原汁原味的傳承,他還創作導演了大型《敦煌曲子戲十八扯》,將敦煌曲子戲中的經典唱段通過情景再現的方式搬上了舞臺,還將傳統的《老換少》《小放牛》《打懶婆》等40多個戲劇搬上舞臺。組織新編了《田園新歌》《水月敦煌》《敦煌守護神——常書鴻》《胡楊村記事》《搶婆婆》等多部具有代表性的新創劇目和現代劇目。
2016年,在趙虎的極力爭取下,甘肅省首個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試點落戶敦煌市。為了推進此項工作,他經常在鄉村、社區走訪搜集資料,伏案頭改寫劇本。在無數個通宵達旦中,精心采選了一批敦煌曲子戲經典唱腔、唱段及劇目,于2016年初,請專業的攝制組成功錄制43出經典敦煌曲子戲、44個曲子戲曲牌,22個經典唱段。通過后期的修改、處理、數據上傳,目前已高質量地完成此項工作。
基礎工作有創新
趙虎重視并扶持建立非遺傳習所多達33個,先后建成非遺傳習基地6個。在創建第一個竇家墩小學非遺傳習基地后,全市幾十所學校開設的特色教育課都是非遺項目課,全市的非遺傳承人成了香餑餑。同時,聯合西北五省區文化館創建了“絲綢之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創新(敦煌)基地”引入非遺項目,巧妙地將非遺搶救性保護的成果和生產性保護有效結合,讓產業化項目與非遺結緣,實現雙贏,為敦煌非遺有力傳承和發展趟出一條可行路徑。他注重非遺申報,現已成功申報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1個、省級非遺保護項目14個、酒泉市級非遺保護項目52個、敦煌市級非遺保護項目68個。
為推進非遺走出去和引進來的交流,趙虎多次組織國家級項目敦煌曲子戲、省級項目敦煌繪畫、敦煌舞蹈、敦煌彩塑等參加跨省市的藝術節、非遺展覽、非遺論壇、學術交流、高校展演;還邀請北京、上海、西安、安徽等地非遺保護單位、傳承人來敦煌進行演繹、交流;主張讓全國藝術系大學生走進敦煌,開發以非遺項目為主的文創產品,對外宣傳敦煌文化。
趙虎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我們還會更加努力,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工作做得更好,特別是對‘敦煌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東亞文化之都’活動的爭取,這些方面我們會更加努力。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角度來做更多的工作,為敦煌文化旅游名城建設再增加更多優秀的傳統文化元素。”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劉學智 通訊員 魏娟 文/圖
相關新聞
- 2017-01-20隴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隴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隴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隴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