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兩千年前,武威這個縣長,在武都留下一個典故
孔奮身處脂膏不自潤
2000多年前,有個武威縣長不尋常。他廉潔自律,名揚天下,單車拒禮入洛陽。到武都任職,留下了“君魚保境”的成語典故,從而傳千古,成為一代名人。這個武威縣長就是孔奮。
逃避戰亂定居河西
兩千多年前,王莽篡權,建立新莽政權。然而,由于王莽朝令夕改,不停改制,導致天下民眾人心動蕩,老百姓生活日益艱難,各地豪杰紛紛而起。
當時甘肅河西走廊是連接中原和西域的通道,且負有分割匈奴和羌人的重任,河西走廊的地方實力派,共同推舉竇融為五郡大將軍據守河西。劉秀稱帝后,中原局勢明朗,竇融率河西歸漢。這就是“竇融歸漢”的來歷,這也是一個和甘肅有關的典故。
在竇融的治理下,河西大體上比較安定,許多文化人紛紛遷移到河西走廊定居生活,促進了河西走廊經濟文化的繁榮,孔奮就是其中之一。
孔奮字君魚,扶風茂陵人(今陜西西安附近)。孔奮家學淵源,他的曾祖孔霸,在漢元帝時擔任過侍中一職。少年時,孔奮拜在當時學問大家劉歆的門下學習。劉歆是劉向之子,父子兩人都是當時的大學者。
劉歆對孔奮非常贊賞,曾經給門人說:“吾已從君魚受道矣。”教學相長,老師也從孔奮的身上,獲得了知識。可見,孔奮的學問已經比較高了。
關中戰亂發生,孔奮帶著母親和弟弟逃到了河西。竇融和孔奮是老鄉,自然孔奮有所了解。建武五年,竇融請他出任議曹掾,守姑臧長。姑臧是武威郡的首縣,也是武威郡郡治的所在地。
天下雖亂依舊節儉
此時,武威在竇融的治理下,政治安定,經濟繁榮。《漢書·孔奮傳》中保存了一些對武威經濟發展狀況的記述:“時天下擾亂,惟河西獨安,而姑臧稱為富邑,通貨羌胡,市日四合,每居縣者,不盈數月輒致豐積。”
就是說當時姑臧是河西經濟最發達的地方,號稱最富的縣城。大量的貨物沿著絲綢之路交流,或者向青藏高原、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交流,興盛的市場一天要開四次門。只要到姑臧當官的,幾個月就發財了。
這時天下各地混亂,士人多不講究節操。不管世俗如何,孔奮在姑臧長的位置上一干就是四年,這四年,他一直堅守自己的節操,保持儉樸,治理轄境更加講究仁平。當時的武威郡太守梁統,對孔奮非常尊敬,不以下屬來看待他,經常到大門口迎接他。
竇融率河西五郡歸漢后,劉秀對河西郡縣守令封官加爵,孔奮獲封關內侯。這些守令去見劉秀時,財貨車一輛跟著一輛,唯獨孔奮沒有資財,一輛車拉著母親妻兒老小就出發了。看到這種情形,姑臧的官吏和民眾都被感動,大家湊上價值千萬錢的牛、馬、器物,追趕出數百里想要答謝,可是他堅決不接受。
到京師洛陽,朝廷授予他武都郡郡丞一職。
一心為民“君魚保境”
此時,武都郡正處在前線。
劉秀獲得河西五郡后,實力大增。他和竇融合兵一處,共同攻打盤踞在天水武都一帶的割據勢力隗囂。雖然漢軍最終獲勝,但是隗囂殘余勢力,依舊散布鄉野。
孔奮就任武都郡郡丞后,武都郡的治安狀況非常混亂,隗囂的殘余勢力在公孫述勢力的支持下,橫行鄉野。其首領隗茂還率眾襲擊了郡守府,殺害郡守。為了阻止郡丞孔奮率人追擊,這伙人劫持了孔奮的老婆孩子為人質。
此時,孔奮已經年過五十,而且只有一個兒子,但全郡人都在看著他是保兒子,還是保郡民。而孔奮不顧妻兒的安危,動員全郡力量,追討賊人。他的舉措感動了武都郡的民眾,人們兵分兩路,全力追擊,把隗茂殘部逼入絕境。
最后,孔奮雖然率人消滅了隗茂流賊,但他的妻、子卻被賊人殺害。事后,人們對孔奮不顧家人為百姓辦事的事跡交口稱贊,漸漸地,這件事就演化為一個典故“君魚保境”。
遠在洛陽的劉秀知道后,感嘆不已,下旨褒獎,并拜他為武都郡太守。后來,孔奮因病辭官,在長安老家去世。但2000多年后,“君魚保境”這個典故卻代代相傳,為世人所傳頌。
撰文/王文元
相關新聞
- 2017-01-20隴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隴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隴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隴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