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天水古堡情思
秦安縣迎恩堡
劉志宏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述說天水古堡之多在全國罕見,由此勾起了我對兒時古堡的回憶。記得離外婆家不遠的山坡上,坐落著一大一小兩座古堡。多少年來,每當憶起它,心里就充滿一種好奇、神秘的感覺,還會產生一種十分親近卻又遙遠的聯想。
據《天水縣志》記載,民國28年的天水縣有古堡總計520座。古堡不僅僅是一村一堡,甚至有好幾個村子有兩個土堡的情況。有關部門做過考證,天水市面積為14392平方公里,所轄境內的古堡數量應該在2500到3000座之間,也就是說今天的天水境內每5平方公里左右就有一座古堡。
我曾經問過外婆這些古堡是干什么的,外婆說是大戶人家躲避土匪修筑的,也有村子眾人共同修建的,一遇到土匪騷擾,大家迅速躲在古堡里,利用又厚又高的黃土夯筑的城墻做防御工事,保全家人和牲畜的性命。
的確,翻閱《天水縣志》就知道,這些古堡的修筑主要和當年歷史有關。據史料記載,天水土城堡的作用主要分兩種,一種是軍事城堡,主要以駐扎軍隊作為戰略要地;一種是普通城堡,以百姓避亂為主。最初的城堡城門大多在城墻上預留一大洞,固定門框配以五寸厚的木門閂;在清晚期以后城堡的城門則多以磚砌拱門為主,門閂有的還以鐵皮包裹,然后用大鐵釘鉚。一般城堡只設一座堡門,有些則留有后門,以防情況緊急時撤退之用。有些一個城門還建有兩道門檻,以增強防御能力。城堡內大都建有簡易的房屋,一般是一家人一間,比較大的城堡內還有巷道、倉庫、蓄水井等,甚至有些長期住人的還有酒坊、染坊,集市。規模較大的城堡里長期有人居住,生活不便的小城堡里平日無人,只作為避險之地。古時,每個村莊在平時都有專人站在高處或險要位置站崗放哨,如果一旦發現敵人或者土匪的蹤影,便會立即鳴鑼報警,村民們則會迅速進入到土城堡內避難。
當然,天水古堡可以成為全國之最,也自有它存在的價值。天水有些古堡建筑不是元明清三代修建的,而是修建于1000年前的北宋時期。那時的天水是宋和西夏交界地域,漢族和羌人雜居,宋王朝不僅要面對時刻覬覦入侵的夏人,還要應對羌人的搶奪和暴動。于是邊地實行亦軍亦民的屯田制度,而修筑土堡則是屯田的具體舉措之一。
家鄉的古堡對我來說真不陌生。小時候我們經常趕著外婆的幾只羊在古堡去放牧,雖然古堡里面已經沒有了任何建筑,但也不影響我們玩捉迷藏、打仗的游戲。當時雖然不知道這些古堡的修筑歷史和用途,四面城墻圍住的古堡里誕生過多少傳奇故事,震撼過多少先人躲避戰禍時的靈魂。但對于我們的童年來說,那些古堡成了童年的樂園。我們爬上高高的城墻,進出于古堡的豁口,躲藏在古堡的草叢,看著那些無語默立了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土墻,沒有好奇的疑問,只有童貞的熱望追逐著無拘無束的自由和快樂。
“荒涼的古堡中,誰在反彈著琵琶,只等我來去匆匆,今生的相會……”當我們盡情高歌《飛天》時,想想那些先人們在古堡里戰戰兢兢躲避戰亂的悲痛往事時,不禁令人感慨。過去外婆總給我講發生在古堡的事,有一個故事讓我記憶深刻,講的是一位如花似玉的芳齡女子為了追求愛,受盡了凌辱,最后自盡于古堡之中,令人唏噓不已。前年清明去了那座山上奠基外婆,當我又一次站在那座殘存的古堡面前時,真感覺歲月的流逝和無情,那些斑駁的城墻被經久的風雨霜雪沖刷,現已殘缺不全,只有衰草寒煙在冷風里搖曳著滄桑。不知長眠此地的外婆是否還在敘說著古堡的故事?不知那位少女是否已經托生于一個家境好的人家,找到心上人過上了幸福的日子?“十指纖纖玉筍紅,雁過長鳴秋草中。分明似說古堡苦,水咽云寒一夜風。”但愿她在來世能夠順心遂意吧。
古堡作為一種人類創造的文化遺留,許多中外影視作品中表現多多。不論是童話中睡美人的魅力古堡,還是吸血鬼的恐怖巢穴,不管是中國特色的,還是異域風格的,數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城堡永遠是人們心中魔幻與現實并存的象征。或許經過了幾個世紀的洗禮,他們已不再是皇家的宮殿,不再是護衛一方的的城郭,但它們的威嚴與魅力依舊閃光。
好在家鄉的老百姓遵循著勤勞致富的古訓創造著生活,安康的日子已經不需要這些歷史的古董來庇佑什么了,他們在古堡里耕種莊稼,修建畜棚,在致富路上掀開了新的一頁。而外婆家旁那些陳舊的古堡,就留給有關部門進行挖掘吧。希望這些文化資源能夠作為歷史的產物喚起人們對于時代的了解和認知,對于現代生活的珍惜和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