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蘭州老街唱起“非遺”大戲
中國甘肅網6月12日訊 據蘭州晚報報道 對堅守優秀傳統文化的人來說,“非遺”就是他們的詩和遠方。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為進一步提高市民的非遺保護意識,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營造非遺保護的良好社會氛圍,11日上午,由蘭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主辦,蘭州市博物館、七里河區文體局、蘭州老街及蘭州市演出行業協會承辦的“非遺傳承·健康生活”文化遺產宣傳展示活動在蘭州老街拂云樓前廣場舉行。在古色古香的蘭州老街映襯下,一臺精彩的“非遺”盛宴拉開帷幕。
線上線下展示“非遺”成果
當天的活動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既可以通過現場感受文化遺產項目展演,也可以通過網絡直播在線上實時觀看?;顒又鲿鲈O有舞臺表演、展示制作、“非遺”宣傳三大板塊。舞臺表演板塊匯集了傳統戲劇、音樂、曲藝類等項目,蘭州太平鼓、蘭州鼓子、儺舞、木偶戲、硬獅子、蘭州花兒、紅古民間小調、纏海鞭桿、通背劈掛拳、八門拳、太平歌、太極劍等十多種動態“非遺”項目熱鬧上演??毯J、蘭州剪紙等靜態“非遺”項目傳承人則現場制作、現場表演,展示絕活。
“花兒”是流傳于甘肅、青海、寧夏廣大地區的民歌。當天演唱花兒對唱的是來自七里河區的張玉姐、王希軍,兩人是省級非遺保護項目石佛溝花兒會,市級代表性傳承人。俏皮活潑的演唱風格和高亢嘹亮的歌聲令現場觀眾叫好不斷。
當天的“非遺”展示中,永登硬獅子霸氣登場。參與表演的兩只“獅子”形體高大威武,動作靈動。表演者小包告訴記者,硬獅子頭部較大,有“九斤獅子十斤頭”之說。硬獅子腦門寬且隆起,天庭飽滿,地閣方圓。目前永登現存硬獅子頭多為民間流傳而來。硬獅子表演的動作蘊含天、地、人三合的寓意,展現原始的信仰與崇拜。
敦煌“飛天”舞動蘭州老街
在“非遺”現場展示環節中,來自城關區的家蓉和陳兵正在專心致志地在一個核桃大小的葫蘆上刻人物。方寸之間,人物表情清晰可見,一景一物十分靈動。七里河區的蘭州剪紙人朱宜英是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傳承人、甘肅省工藝美術大師葉長友的弟子,經過多年的學習,她的作品充滿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敦煌“飛天”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這個多彩多姿的“甘肅符號”每出現在一個地方總會引起人們的無限向往。在當天的表演中,在古色古香的建筑映襯之下,敦煌“飛天”婀娜舞動,反彈琵琶,“飛天”攬月的造型呈現在人們眼前,蘭州老街與敦煌“飛天”實現了一眼千年的穿越,現場觀眾紛紛舉起手機記錄這美好瞬間。
2005年以來,蘭州市組織了全面、深入普查及項目申報工作,目前已有太平鼓、高高蹺、黃河水車制作技藝和蘭州鼓子等4個項目列入國家級非遺保護名錄,清湯牛肉面制作技藝、西固軍儺、羊皮筏子、七里河剪紙、蘭州泥塑等35個項目列入省級名錄,77個項目列入市級名錄,198個項目列入縣區級名錄,4級非遺保護名錄體系不斷完善和充實。從2009年開始,蘭州市逐步建立了44個非遺代表性項目傳習所,還依靠舉辦春節文化廟會、黃河文化旅游節、農民藝術節的機會,為一大批富有特色的非遺項目提供了展示展演的平臺,極大地促進和帶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發展。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高宏梅 文/圖
相關新聞
- 2017-01-20隴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隴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隴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隴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