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武威西夏木緣塔 解密神秘的西夏王國

武威西夏木緣塔

西夏人服飾

西夏文字遺存

西夏黑水城遺址
在武威博物館有一件國寶級文物,也是“鎮館之寶”——西夏木緣塔。這件木緣塔造型奇特,保存完整,為西夏墓葬中第一次發現,是研究西夏葬俗以及佛教藝術極為珍貴的實物資料。
西夏是一個神秘的王國,有著許多鮮為人知的秘密。這件木緣塔,為何讓國內外專家學者如此珍視呢?
西夏木緣塔的發現
1977年,務工人員在西郊林場平地時發現了兩座有明確紀年的西夏小型單室磚墓,在墓室內一件西夏木緣塔在地下沉睡八九百年后終于面世。
西夏木緣塔為西夏墓葬中第一次發現的西夏葬器。該塔通高75厘米,塔頂邊沿寬47厘米,呈四層八角形,飾紅色;分塔座、塔身、塔頂和塔剎四部分。塔座為四級八邊臺階。塔身為八邊柱體形,由長34厘米、寬12.5厘米、厚2厘米的八塊木板合成,表面涂藍色,每邊有黃色工整梵文“陀羅尼”,并用漢文注明陀羅尼經名。塔頂為傘式八邊形,每邊彩繪云氣紋和一個梵文字,內有墨書“故考任西經略司都案劉德仁,壽六旬有八,于天慶五年歲次戊午四月十六日亡歿,至天慶七年歲次庚辰(申)口夏十五日建緣塔,至中秋十三日入課訖”。塔剎圍欄為八邊形,其他相輪、覆缽、剎頂都是圓形,由下向上收分;底座周圍繪有卷草紋。
塔葬是用墓塔放置活佛、高僧的尸骸、遺骨和遺物,是佛教上最高貴、莊嚴的葬法,只有高僧大德才能享此最高等級的殊榮。西夏官員“西經略司都案劉德仁”為何會采用塔葬呢?
西夏的葬俗,史籍有零星記載。《通典·邊防》記述:西夏主體民族黨項人“死則焚尸,名為火葬”。西夏人葬俗,焚尸,卻又有墳墓,墓葬中的木緣塔就是裝骨灰的“靈匣”。這種奇怪的葬俗和其他地方完全不一樣,借鑒了佛教,又融合了漢族墓葬習俗。實際上,不單在喪葬習俗上西夏人十分奇特,日常生活中,他們的行為習慣也非常“奇異”。
神秘的西夏人
西夏王朝一直以來都以神秘著稱,他們的風俗習慣、生活方式與中原文化大相徑庭,讓今天的人們看起來大跌眼鏡。
西夏是個神秘的國度。黨項族是古代北方少數民族之一,屬西羌族的一支,他們最早生活在今青海省東南部黃河一帶。他們臉色黝黑,喜歡以紅色顏料涂面,有西夏宮廷頌詩中寫道:“紅臉的祖墳白河上”。他們在公元1038年建國,鼎盛時期占據了77萬平方公里的國土,實力強悍。西夏傳國十帝享國189年,居然比遼、金享國時間還要長。
早期黨項人以畜牧為主,以牦牛、羊、豬為食物,不從事農業生產,也沒有徭役賦稅,崇尚武力,不設法令,戰時集合在一起,平時不相互往來。各姓氏部落三年舉行一次聚會,殺牛羊祭祀天地。按說這樣一個生產力落后的民族,在近似于野蠻的環境生存,壽命不會太長,然而神奇的是,他們都比較長壽,很多人活到一百五六十歲很平常。
黨項人的行為舉止讓人不解,八十歲以上的去世者,親人不得哭泣,但是,年輕人若是不幸去世,親屬都要嚎啕大哭。
西夏的女人地位遠遠高于農耕民族,西夏的女人幾乎擁有與男人一樣的天空,西夏允許女性參政。在西夏歷史上,沒藏氏、大小梁太后、羅太后等女性,她們與男人一樣主政了整個西夏歷史的一半時間。
西夏女性也可以從軍,這些入伍的女兵被稱為“麻魁”或“寨婦”,這是中國歷史上關于女性合法入伍的唯一記載。西夏“麻魁”大多勇武善戰,戰功赫赫,和男兵一同奮戰在前線。
西夏女人擁有極大的戀愛自由和婚姻自由,比起當時宋朝人內斂的感情表達方式,黨項人的感情濃烈,表達愛情的方式也是相當的激烈,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愛到深處可以死。
其他王朝把鼓勵青年男女殉情的小說紛紛列入禁書,西夏反其道而行之。在他們看來,當青年男女相愛到感情極深的時候,不是應該舉行婚禮,而是奇怪地跑到山上一起自殺,這才是“男女之樂”。家里人也不悲傷,把他們的尸體找到后,用彩綢包好,外層再用氈裹扎,殺牛設祭。然后立一個數丈高的木架,將二人的尸體放在上面,傳為飛升上天。男女兩方家族在下面擊鼓飲酒,盡日而散。
當然,黨項人愛得深,也恨得切。黨項人尚武而勇猛,有強烈的復仇情緒,當受到外族人傷害時,必須復仇,未復仇前,蓬首垢面赤足,禁食肉類,不殺仇人就不過正常生活。直到斬殺仇人,才能恢復常態。但黨項社會有一種傳統習慣,即不乘人之危。仇人家中如果有兇喪之事,就會停止攻伐。如果因為自己勢力弱小,不能正面和仇人對抗,就動員家中婦女到仇家去放火,焚燒對方的房屋。為啥偏偏要婦女去放火?原來,黨項人把與女人斗毆視為不吉祥的征兆,所以即使來放火,仇家也只能避開。
興起與滅亡都富有傳奇
西夏是古代一個重要的民族政權,在宋元之間與多個王朝鼎立。西夏能夠雄踞西北一隅,在于他強大的武裝力量。
西夏有一支神秘部隊,僅有3000人,卻能橫掃北宋。這就是西夏的“鐵鷂子”,由開國皇帝李元昊一手創建。這支部隊屬于重裝騎兵,人和馬都戴有最精良的盔甲,良馬壯士,奔馳如飛,類似于金國的“鐵浮屠”,刺不穿、砍不透。“鐵鷂子”戰斗力強悍,在對陣遼、金、宋三國軍隊時從未敗過,戰力超過了遼國“鐵林軍”和金國“拐子馬”,最后被蒙古所滅,是史上公認僅次于蒙古鐵騎的騎兵部隊。
西夏橫空出世,宋、金、遼都對它無可奈何。因為西夏劍走偏鋒,國力開了“掛”。
黨項人的鑄劍水平讓人驚奇!西夏境內沒有鐵礦,鑄劍水平卻遠在中原地區之上。西夏國的劍被譽為“天下第一劍”,在兵器中舉世無雙,就連宋朝皇帝都喜歡佩戴西夏劍。西夏還出產良弓強駑,其攻擊力之強,輕而易舉就能將宋軍的盔甲射穿,宋朝只能憑借自己龐大的財力、物力、兵力干耗西夏。
西夏扛過了宋、金、遼的攻擊,卻敗給了蒙古人,其實蒙古人也在西夏人面前吃過虧,前后22年間攻打了六次,最后西夏首都發生大地震,這才滅了西夏。而一代天驕成吉思汗也因滅夏之戰受傷而亡,蒙古鐵騎對西夏都城進行屠城,黨項人被殺滅殆盡。蒙古人滅亡西夏之后,西夏人突然消失在了歷史黃沙中。
西夏是有自己文字的少數民族政權,文字也很神秘。史載西夏文是西夏第一任皇帝李元昊所創制,公元1039年,李元昊建立“蕃學”,由大臣野利仁榮主持教授西夏文,培養官吏,并用西夏文翻譯漢文經典。后來西夏滅亡,西夏文成為無人能識的死文字。直到20世紀20年代,考古學家在西夏黑水城遺址發現西夏文漢文雙解辭語集《番漢合時掌中珠》等,死亡的西夏文才再次復活,西夏之謎逐步被揭開。
西夏處于各種文明的交匯通道上,受各種文化習俗和先進技術的影響,使得西夏人在特定歷史條件下,發展出自己的“特色”。西夏人的很多奇異之處,其實和武威出土的木緣塔一樣,都是他們兼容吸收周邊不同地區文明成果的一種表現。
文/圖 黃建強
相關新聞
- 2017-01-20隴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隴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隴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隴周刊(2017年 第6期)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