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花中的隱士菊花
若說農歷五月是“榴月”,乃石榴花盛開的時節,那么農歷九月便是“菊月”了。一年三百六十五日,姹紫嫣紅,各種美麗的花兒次第開放。想想,如果沒了花,這個世界將會怎樣的黯然失色!花裝點了美麗的世界,無花便無果,花是生命的根本!所以,對美麗的花兒,人們無論怎樣贊美都是不過分的。花,也是文化的載體。“菊月”談菊花,我們先來談談花中的隱士——菊花。
菊花在植物分類學中是菊科、菊屬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菊花在中國文化中有著特殊的地位,梅蘭竹菊,菊花是花中四君子之一。唐代詩人元稹的《菊花》詩寫道:“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秋冬之際,百花凋零了,菊花卻能凌霜盛開,就為它清寒傲雪的品格,自古以來,國人就將菊花奉為花中君子,才有了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名句。在中國人的文化記憶中,菊花是與晉代隱士陶淵明關聯在一起的,提到菊,自然就想到陶淵明;說起陶淵明,少不了提到菊。因為陶淵明,菊花不獨是花中君子,還因此獲得了“花中隱逸者”這一遺世獨立的高潔稱號。從古到今,詠菊的詩數不勝數,除掉“我花開后百花殺”“滿城盡帶黃金甲”唐朝農民領袖黃巢賦菊的殺氣和霸氣而外,文人騷客對菊花的歌詠都脫不了凌霜傲雪、隱逸高潔等因陶淵明而定的基調。
菊花,包含著中國人的文化基因,中國人自古愛菊花。這種愛菊情節都能追溯到3000年前了,中國人最早栽培菊花,《禮記·月令篇》中就有“季秋之月,鞠有黃花”的描述,黃花就是菊花,當時應是野生菊。在《詩經》和屈原的《離騷》中都有菊花的記載,尤其以《離騷》中的“朝飲木蘭之墮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寫得最美!中國人有重陽節賞菊飲菊花酒的習俗,在屈原的詩中,秋菊早就可以吃了。
沒錯,中國人不僅賞菊,還飲菊——飲菊花酒、菊花茶;食菊——用菊花做成“菊花肉”,還用菊花涮火鍋呢。大家都知道,菊花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用菊花入藥能治病,久服菊花能使人長壽,宋代詩人蘇轍詩中寫道:“南陽白菊有奇功,潭上居人多老翁。”潭上老翁之所以能長壽,是食用南陽白菊的結果。所以,菊花不僅僅是高潔隱士,更是長壽花,世人稱之為“長壽菊”。
唐人愛牡丹,唐中期,也就是公元8世紀左右,作為觀賞的菊花便由遣唐使從中國帶到了日本,菊花到日本后被推崇到更高地位,不但成為日本皇室的象征,更進了日本國徽的圖樣。菊花在17世紀末,才由荷蘭商人引入歐洲,18世紀再傳入法國,直至19世紀中期才被引入北美洲。從此,中國菊花開遍全球。在中國,菊花是首都北京及其他許多城市的市花。
文/解語花
相關新聞
- 2017-01-20隴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隴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隴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隴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