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溯源甘肅】
賈詡:出自隴上的漢末三國謀士
他是東漢末年至三國曹魏初年的著名謀士,智謀超群,“算無遺策”,名聞天下;他獻計涼州兵團反攻長安,東漢王朝從此走向衰亡,吹響了三國時代的前奏;他半世飄零,幾易其主,游走于兵荒馬亂的時代,周旋于群雄之間,工于戰略,出謀則轉變戰局,精于謀身,遇險則逢兇化吉;他輔佐曹操平定北方,暗助曹丕,影響了整個三國時期的局勢走向,成為曹魏開國功臣,位列三公之首;他洞悉人性,識時務、知進退、善其身,謙虛低調,安度晚年。
他,就是武威人賈詡。
1 遇亂不驚,隨機應變
賈詡(147年-223年),字文和,武威姑臧人。賈詡少年時默默無聞,很少引起別人的注意,只有漢陽人閻忠善于識人,他看到賈詡之后十分驚異,說賈詡與眾不同,具有張良、陳平的奇才。不得不說,閻忠是賈詡人生歷程中的第一個伯樂。
賈詡雖然聰慧過人,才華橫溢,但他早期的仕途并不順利。先是被舉薦為孝廉,任了一個郎官。賈詡無法施展自己的才能,整天悶悶不樂。有一年身體有病,于是就借故辭去官職,向西返回家鄉,再圖發展。殊不知,危險正在前方等待著賈詡。賈詡一行到了汧縣這個地方,不期遇上反叛的氐人,同行之人都被氐人擒拿,那陣勢分明就是圖財害命。賈詡見狀,不慌不忙說:“我是段公的外孫,請勿害我,我家會拿好多錢財來贖我”。段公就是當時的太尉段颎,威震西疆,賈詡便以段颎的名號來震懾氐人,同時用錢財迷惑對方。氐人聽到段颎大驚失色,聽到錢財喜形于色,就與他立誓盟約,然后放走了他,其余的人盡皆被害。其實,賈詡并非段颎的外甥,家人也拿不出大量錢財,只是隨機應變、保全自身的權宜之計,像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權以濟事,咸此類也”。
事實證明,賈詡能夠在亂世之中生存下去,和他敏銳的洞察力與善于應變的能力是分不開的。賈詡回鄉后,一直到他43歲之前,這段時期賈詡的事跡不見于史料記載。《隋書·經籍志》記載,賈詡著有《鈔孫子兵法》一卷,并為《吳起兵法》校注。是否在此期間繼續研習兵書,為日后精通兵法謀略、屢次進獻奇計奠定基礎,有待考證。
2 效力涼州,反攻長安
189年,已經43歲的賈詡,仍然是郁郁不得志,只當了一個小小的平津都尉。四月,漢靈帝病故,漢少帝立,何太后臨朝。大將軍何進與操縱政權的十常侍等宦官勢力,水火不容。為了剿滅宦官集團,何進決定征召涼州兵團進駐京畿,以為外援。三千涼州兵在董卓的帶領下,進入洛陽,控制了朝廷。賈詡聽說董卓女婿中郎將牛輔屯兵于陜,便投奔牛輔軍中,升任討虜校尉。董卓廢掉少帝,另立漢獻帝,把持朝政,招致各地軍閥的討伐。董卓挾持漢獻帝由洛陽遷都長安后,被朝廷官員王允等聯絡其部將呂布所殺。董卓死后,一些朝廷官員建議殺盡涼州兵團,斬草除根,以絕后患。牛輔聽到消息,倉皇出逃,卻被部下殺害,將首級送往長安領賞。
牛輔的四大部將李傕、郭汜、樊稠、張濟等人想要解散隊伍,返回故鄉。賈詡說:“你們若單獨行動,那么一個小小的亭長就能把你們擒獲。不如率眾西進,沿途收集士兵,攻打長安。如若成功,就以朝廷的名義征討全國,如果不成功,再逃命也不遲。”眾皆呼應。192年,在賈詡的計謀之下,李傕、郭汜、張濟、樊稠率領涼州兵團反攻長安,最終打敗呂布,攻進了長安。一時間,京城腥風血雨,東漢朝廷元氣大傷。此后,李傕和郭汜兩人為了把持朝政互相爭斗,皇帝與朝廷流離失所,各地州牧、刺史、太守占據屬地,完全脫離中央控制,吹響了三國時代的前奏。因此,賈詡的這個計謀,被后世稱之為“文和亂武”。
有人就此評價賈詡“一計可以危邦,片言可以亂國”,但實質上正如賈詡自己所言,那不過是一條“救命之計”,用以自保而已。
3 李郭爭權,抽身而退
涼州兵團進入長安后,發生的一切已非賈詡所愿。賈詡先是任左馮翊一職,因為他的功勞很大,李傕等人想封他為侯,賈詡推辭說:“不過是救命之計罷了。”沒有接受。又讓他做尚書仆射,賈詡又推辭說:“賈詡素無威望,不能使眾人信服,此舉于國不利。”再次拒絕。李傕等人無奈,只好改授賈詡為尚書,負責選拔人才。賈詡勉強答應,在舉薦人才方面貢獻很大。后李傕、郭汜把持中央朝政,賈詡在保護大臣方面,多有出力。尤其是幫助漢獻帝從長安出逃到洛陽,才讓曹操有機會“挾天子以令諸侯”,發展壯大自己的力量。可見,賈詡的舉動,也間接影響和改變了政治局勢。
194年3月,涼州兵團發生內亂,馬騰、韓遂攻打李傕、郭汜,馬騰、韓遂兵敗,退回涼州。195年,涼州兵團內亂又起,李傕先殺樊稠,后與郭汜爭權奪利,互相攻殺,兩敗俱傷。看到李傕、郭汜相互內斗,對他又有防范忌憚之心,賈詡覺得京城雖繁華,但此地不可久留,于是辭去官職,離開長安。賈詡之所以沒有被激烈的軍事沖突和殘酷的政治斗爭所吞滅,就是因為他能夠正確認識大勢,能夠揣測人心,看到形勢險惡,果斷選擇急流勇退,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4 遠離段煨,一舉兩得
離開長安后,賈詡聽說同鄉段煨率軍駐扎在華陰縣,便帶著家眷徑直前來投奔。當時的賈詡已經很有名氣和威望,深為段煨軍隊所敬服。段煨表面上對待賈詡熱情周到,內心卻懼怕賈詡奪其兵權,這讓善于察言觀色的賈詡十分不安。他思前想后,采取了一個萬全之計。
當時,涼州兵團另一將軍張濟死于亂軍之中,侄子張繡閃亮登場,接管了張濟的殘余部隊。張繡駐扎在南陽,賈詡很快與他取得了聯系。張繡早就聽說賈詡的大名,暗中派人迎接賈詡。
賈詡將要出發時,有人問他:“段煨對您不薄,為何要離去呢?”賈詡說:“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段煨生性多疑,對我百般猜忌。我走之后,他定然高興,也希望我成為他的外援,因此必定會厚待我的家人。張繡渴望得到我這樣的謀臣,這樣豈不是兩全其美?”
賈詡離開后,果如其言,張繡對他恭敬有加,段煨也好生照顧他的家眷。可見,無論身處何種境地,賈詡總能對當前形勢做出準確的預判,從而做出最有利的選擇。
5 獻計張繡,敗兵取勝
為了抵抗曹操,賈詡勸說張繡與劉表和好。此后,在曹操討伐張繡的過程中,張繡采用賈詡的計謀屢敗曹操,讓曹操損失慘重。
有一天早上,曹操突然退兵而去,張繡要親自追擊,賈詡說:“不能追,追必敗。”張繡不聽,率兵追擊,大敗而回。張繡剛回到軍營,賈詡卻說:“趕快追擊,再戰必勝。”張繡大惑不解,賈詡極力催促,張繡隨即率兵追擊,果然得勝回來。張繡問道:“我用精兵追擊,您說必敗;用敗兵追擊,您說必勝。是何道理?”賈詡說:“您雖善于用兵,卻難敵曹操。曹軍排兵布陣沒有失誤,卻突然撤退,必定是后方有事;剛開始退兵,曹操必親自斷后,所以追兵必敗。曹操取勝后,必定輕裝急行,這時用敗兵追擊卻能取勝。”一番話,讓張繡佩服得五體投地。
易中天先生在《品三國》中說賈詡是三國里面最聰明的人,洞悉人性,洞察人心,所以能料事如神。軍事斗爭經驗十分豐富的曹操,尚不能對付賈詡輔佐的張繡,從一個側面可看出賈詡之能力和水平非比尋常。
6 審時度勢,勸張歸曹
官渡之戰前,袁紹和曹操都想拉攏其他軍閥,以孤立對方。袁紹派人籠絡張繡,還特意給賈詡捎信結好。張繡覺得袁紹勢力強大,就想答應。不料賈詡卻當著張繡的面譏諷袁紹的使者:“兄弟之間尚且不能相容,還能容納天下賢才嗎?”等袁紹使者離開,張繡驚懼地問:“我們該怎么辦?”賈詡說:“不如歸附曹操。”張繡十分不解:“袁強曹弱,我們又與曹操曾是仇家,為何要投靠他?”賈詡說:“第一,袁紹強盛,我們兵少,必會輕視我們。曹操弱小,定會看重我們;第二,曹操奉天子以令天下,名正言順;第三,曹操的格局在于平定天下,決不斤斤計較。”張繡聽后,便率部歸附了曹操。
曹操十分高興,拉著賈詡的手說:“能夠讓我以信義道德名揚天下的人,正是先生你啊。”奏請賈詡任執金吾,封都亭侯,留任參司空軍事。
正所謂格局決定成敗,大氣成就英雄。賈詡早已看出曹操的人品和潛力,遂不為眼前強弱所惑,毅然放棄袁紹,依附曹操。
后來的事實證明,老謀深算、目光長遠的賈詡這一步棋又走對了。賈詡從此成為曹操的謀士,那一年,賈詡53歲。
7 輔佐曹操,北戰南征
官渡之戰開始后,曹操糧食將盡,詢問賈詡有何妙計。賈詡說:“您明智勝過袁紹,勇敢勝過袁紹,用人勝過袁紹,決斷勝過袁紹,有這四勝而不能平定袁紹,在于考慮萬全之策。只要當機立斷,不費吹灰之力就可平定袁紹。”在雙方相持的困難之際,賈詡的建議無疑給了曹操最大的鼓舞,作用絲毫不亞于許攸的奇襲烏巢之計。曹操采納了賈詡的意見,隨即率兵襲擊袁紹的營地。袁紹大敗,終被平定。曹操兼任冀州牧,調任賈詡為太中大夫。可見,在擊敗袁紹的過程中,賈詡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208年,曹操攻占荊州,想順江東下消滅東吳孫權。賈詡勸阻說:“您攻破袁氏,收復漢南,實力強大,威名遠揚。不如招賢納士,安撫百姓,不用出兵,江東地區就會俯首稱臣。”曹操沒有聽從賈詡之計,遂有赤壁之敗。
宋代大文學家蘇轍在《賈詡》一文中也嘆息道:“公不用其計,以兵入吳境,遂敗于赤壁”。如果曹操聽取賈詡之意見建議,暫不進攻江東,那么,三國的歷史或許就會重寫。
8 離間馬韓,平定關中
赤壁之戰失敗以后,曹操養精蓄銳,伺機西進。211年,曹操采用先取關中再克涼州的戰略,開始對關中用兵。以韓遂、馬騰兒子馬超為首的涼州兵團,聚集十余萬人馬,據守潼關抗擊曹操。馬超等人要求曹操用割地來換取和平,并以嗣子作人質。
曹操看到韓遂、馬超兵強馬壯,憂心忡忡,便向賈詡詢問計策。賈詡建議一方面假裝答應馬超提出的條件,麻痹對方,另一方面積極備戰,殲滅敵軍。曹操又問破敵之計,賈詡只說了四個字“離之而已”,也就是用離間之計。曹操聽后,轉憂為喜,采納了賈詡的計策,寫信離間同床異夢的馬超和韓遂,使他們互相猜忌,造成內亂。看到時機成熟,曹操主動對涼州兵團發起進攻,韓遂、馬超敗走涼州,關中自此平定。
賈詡相比諸葛亮等人,雖然在三國的歷史舞臺上沒有太多的出場和戲份,但每一次亮相卻足夠驚艷,足以改變戰略局面。
9 不動聲色,暗助曹丕
217年,曹操計劃議立世子。那時候,曹丕還是一名默默無聞的五官中郎將,而曹植才華橫溢,名氣遠揚,兩人都有爭奪世子的打算。曹丕暗中派人向賈詡討教。賈詡表面上不敢有所偏袒,只是建議說:“寬宏大度,體諒下士,孜孜不倦,不違背人子之道。”曹丕聽取了賈詡的意見,不斷學習,自我修行。曹操為此猶豫不決,有一次屏退左右,詢問賈詡,賈詡卻閉口不說。曹操催問道:“先生為何不回答?”賈詡說:“我正忙于思考一件事情。”曹操又問:“思考何事?”賈詡回答:“我在思考袁本初父子、劉景升父子之事。”袁本初就是袁紹,劉景升就是劉表,此二人都是因為“廢長立幼”而造成內部混亂。賈詡這句話,雖然含蓄委婉,但簡直是“一語點醒夢中人”,暗示曹操不可廢長立幼。曹操聽后大笑,終于確定曹丕為世子。
事實上,賈詡暗助曹丕的行動,對曹魏政權的最終確立,起到了決定性的促進作用。
10 為魏謀劃,低調處世
曹丕繼位后,向賈詡咨詢一統天下之策:“吳、蜀兩國,先討伐誰?”賈詡回答:“攻城略地憑借軍事實力,建國立本崇尚道德教化。若用文教道德來安撫并待其演變,那么不難平定。吳、蜀雖小,但現在人才濟濟,且占據險要之地,一時難以取勝。用兵之道,要估量對方的實力,先有勝算,再調兵遣將,這樣才萬無一失。臣下以為應采取先文后武的策略。”曹丕剛開始沒有采納,導致出兵失敗。但賈詡之言,實質上為魏國吞并天下進行了戰略謀劃,制定了長遠策略。
從依附曹操時起,賈詡就想到自己擅長謀略,雖然受到曹操的賞識,但并非曹操舊臣,容易受到曹操猜疑,于是采取閉門不出、謝絕私交的方法,明哲保身。他的子女娶嫁時,也不攀附高門大戶。曹丕即位后,封賈詡為太尉,晉爵為魏壽鄉侯。但賈詡依舊不居功自傲,不戀權位,選擇隱忍,低調做事。
223年,安享晚年的賈詡去世,享年77歲,謚號肅侯。
后世對賈詡評價甚高,如《三國志》作者陳壽就感嘆說,賈詡是僅次于張良、陳平的人物。唐代大詩人白居易也贊嘆說:“天下論智計并歸賈氏也。”宋人對賈詡稱頌有加,如宋初王溥編撰的《唐會要》中,將魏晉時代八位謚號均為肅侯的名臣合稱為“魏晉八君子”,尊賈詡為首;文學家蘇轍專門著文記述賈詡事跡。元代郭鈺在詩中稱贊賈詡運籌帷幄、料敵制勝:“扇揮白羽臨風迥,甲鎖黃金射日明。賈詡自期能料敵,山濤誰謂不知兵。”清代梁朝鐘把賈詡與衛青相提并論,他在一首詩中寫道:“單于冬入殘三輔,漢上秋成縶九營。勿慮衛青終失寵,無勞賈詡更談兵。”
武威人賈詡“算無遺策,經達權變”,在漢末至三國的歷史舞臺上,叱咤風云,揮灑自如,游刃有余,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相關新聞
- 2017-01-20隴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隴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隴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隴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