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講好愛國故事 傳承“紅色”記憶
八路軍蘭州辦事處紀念館榮獲省級文明單位稱號

“紅星閃閃耀八辦”活動中的小小講解員
在喧囂都市的樓宇之間,保存著一座寧靜的院落,走進其中我們便能感受到一段厚重的歷史記憶,這便是曾被周恩來親切地譽為“革命的接待站,戰斗的指揮所”的八路軍蘭州辦事處紀念館。這里曾經是領導甘肅抗日救亡、進行后方發動、實現全民族抗戰的重要基地,如今是重要的青少年教育基地及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同時也是一張蘭州市靚麗的文化名片,成為廣大游客了解紅色歷史、接受愛國主義和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文化旅游新標桿。
近年來,八路軍蘭州辦事處紀念館著力講好黨的故事,講好紅色故事,講好民族團結進步的故事,切實履行社會職責,扎實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在創建省級文明單位的道路上成效顯著。作為紅色宣教戰線的窗口服務單位,“八辦”在開展形式多樣的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助力脫貧攻堅、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新冠疫情防控等方面,都注重發揮行業優勢主動擔當作為,切實把履行社會責任組織開展創建工作作為重要工作,積極服務社會、服務發展,服務大局。2020年獲評甘肅省第十五批省級文明單位。
讓“紅色”資源“活”起來
八路軍蘭州辦事處紀念館(以下簡稱“八辦”),位于蘭州市酒泉路及甘南路口。木質門窗,青磚房脊,典型的蘭州傳統民居風格。這些年,經過不斷建設,“八辦”已成為蘭州市、甘肅省乃至整個西北地區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
近年來,八路軍蘭州辦事處紀念館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時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以精神文明創建為總攬,努力讓“沉睡”和“塵封”的革命文物成為歷史見證“活”起來,讓革命紀念館成為傳承紅色文化的教育基地“火”起來。
同時,努力提高紀念館免費開放的實效,不斷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滿足觀眾需求。據統計,僅2019年參觀人次就達到了62.3萬人次。免費開放以來,兩處舊址累計接待觀眾三百余萬人次,充分發揮了紀念館愛國主義教育和民族團結傳統教育陣地作用。
此外,“八辦”堅持講好黨的故事,講好“八辦”的故事,講好革命的故事,推動紅色文化傳播事業高質量發展。近兩年來,“八辦”以“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先后與紅軍西征勝利紀念館、和政肋巴佛革命紀念館、哈達鋪紅軍長征紀念館、臘子口戰役紀念館、南梁革命紀念館、中共中央西北局洮州會議紀念館、玉門鐵人王進喜紀念館、會寧紅軍長征勝利會師紀念館多家省內外紀念館,開展館際交流學習。
特別是2019年,“八辦”聯合全國14家“八辦”紀念館創建全國“八辦”紀念館發展聯盟,以習近平總書記“讓文物活起來”的重要指示為引領,形成了“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的紅色宣教共同體,有力推進了課題研究、人才培養、文創開發等紀念館文化的生命力和影響力。
打造群眾喜愛的“紅色”課堂
近年來,“八辦”依托甘肅豐富而特有的紅色文化資源,積極創新形式,豐富教育載體,充實教育內容,著力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常學常新的生動課堂”,策劃實施了一批有特色、有亮點的紅色宣教活動。
這當中既有針對黨員干部的教育,更多的是針對在校學生的活動。組織開展“新時代的追夢人——小小故事獻給黨紅色故事大賽”“清明時節致敬英烈”“青春不辱使命攜手砥礪前進”等主題鮮明的紅色品牌系列教育活動,通過講紅色故事、誦紅色詩詞、唱紅色歌曲等方式,走進幼兒園、中小學,讓青少年學習歷史,開展了一次次生動而有意義的“紅色課堂”,帶領他們緬懷革命先驅的光輝業績,激發他們奮發向上,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愛國主義崇高理想,引導青少年兒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特別是成功組織了由蘭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主辦、蘭州市教育局協辦的“紅色研學游出發在‘八辦’”活動,讓來自榆中、皋蘭、永登三縣的500余名建檔立卡戶貧困生走出學校,體驗研學之旅,零距離觸摸歷史、感悟生活、感知民族團結進步成果、感受蘭州城市建設的滄桑巨變,體會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領悟中華民族精神傳承的偉大力量。
此外,“八辦”常年分批次組織開展 “小小義務講解員”培訓活動,來自蘭州市外國語中學、蘭州市清華小學的中小學生在這里接受了革命歷史知識、革命文物知識、講解技巧、禮儀禮節等課程的培訓與考核。200余名中小學生通過培訓增強了口語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敢于自我展示的勇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青少年服務社會、服務他人的意識。其中“紅星閃閃耀八辦”服務項目成為紀念館品牌志愿服務項目。
近年來,“八辦”始終堅持以紅色文化開展社教活動,僅2019年,紀念館開展“五進”活動共25次,其中進學校13次,進鄉村5次,進社區3次,進部隊2次,進企業2次,接待參觀人數1萬余人次,較好地完成了“五進”活動的任務。將紅色歷史、紅色文化送入基層群眾,豐富了基層群眾的文化生活,開展了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完成“紅色基因代代傳”的使命。
創新載體打造“網上紅館”
2020年,在舉國上下全力以赴開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期間,以及疫情防控常態化以來,“八辦”積極以VR手段展示“館藏精品革命文物”,提供近觀珍貴革命文物的平臺,新開辟“館長數家珍”“紅館故事會”“紅館論壇”“八辦往事”“八辦視界”“珍貴館藏文物與您‘零距離’”等欄目,全力打造“網上紅館”。除原有“兩微一端”等網絡宣教平臺外,紀念館積極開通“快手”“抖音”等官方賬號,全體講解員經過培訓華麗轉身為“紅館主播”。
他們“帶”觀眾走進線上紅館,漫游展廳,以“快手”直播的形式直播57次,講述《鞭子的力量》《蘭州空戰》《館藏文物背后的故事》等“八辦”往事; 結合近年來挖掘出的有關歷史資料,連續推出《抗戰初期中共甘肅工委成員與張一悟合影》《甘肅是舅家:于右任的隴原情懷》《尋找隱身在蘭州的日軍王牌飛行員山下七郎》等36期“館長數家珍”,效果不輸線下觀展。
廣大講解員按照打造網上紅館的發展思路,充分利用融媒體平臺,以主播身份搶時間、煉主題、抓素材、扣內容、展才藝,拍攝并發布120多個小視頻,宣傳“八辦”,宣傳蘭州旅游,傳播紅色文化。各位年輕主播通過詠詩歌,傳播愛國正能量;贊雷鋒,弘揚核心價值觀;夸蘭州,拉升家鄉點擊量;赴一線,當好家園守護者等志愿服務形式,扎實推進紅色宣教事業發展,弘揚愛國情懷,守護美麗家園,傳遞文化自信,以革命先輩事跡鼓舞斗志,凝聚人民群眾戰勝疫情、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全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的磅礴力量。
此外,“主播們”還積極響應號召當起了“紅馬甲”,轉戰張掖路街道轄區上水巷、下水巷兩個防控點,先后有100余人次與社區同志并肩戰斗,開展社區疫情防控值守工作,把防疫宣傳服務“小臺子”打造為戰“疫”宣傳“主陣地”,不斷強化疫情防控常識宣傳力度,切實提高過往群眾的自我防控意識,構筑起聯防聯控、群防群治的嚴密防線。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劉超 文/圖
相關新聞
- 2017-01-20隴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隴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隴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隴周刊(2017年 第6期)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