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從文講:“生命原是太脆薄的一種東西,并不比一株花更經(jīng)得住年月風雨。”然而,總有些生命,面對風雨仍能泰然處之。常有人說,于逆境中成長。其實并非人人都可以成長。每一個人的人生曲線,都無可避免的,有過至少一段“劇烈滑落”的區(qū)間,那就是每個人都必然會經(jīng)歷的“至暗時刻”。
強大的人就誕生于此。
因為在這段劇烈滑落的波谷中,有人爬了上來,有人卻再也沒有,他的自信與勇氣在被“至暗時刻”徹底擊碎后,就再也沒能回來。譬如雛鷹為了翱翔天際,需從懸崖上墜下。在這里,他需要經(jīng)歷的遠比他尚未成熟的心靈想象得更多,比如,世界觀的重構(gòu),不公平的碾壓,自我懷疑的低谷……但如果存活于此,就會得到一種“黑色生命力”。
每個人身上都有一種生命力,支撐著我們活著,度過每一天。而有一種生命力,是只能在經(jīng)受過失望、逆境或創(chuàng)傷,并渡過、幸存下來的人才能夠獲得的。擁有黑色生命力的人幾乎是無敵的,他們就像是“從地獄回來了的人”。
在情緒方面,他們熟悉痛苦,會比沒有經(jīng)歷過重大創(chuàng)傷的人更懂得如何處理痛苦,痛苦的人比快樂的人共情能力更強,當然治愈力也更好。
在認知方面,他們會有一種對復(fù)雜現(xiàn)實的理解能力,他們的認知會高于一般人。比如“我這么努力了卻還是沒有回報”等等,這種換一般小女生會哭天搶地的事情,他們不再會太過在意。
他們更懂得從不同的視角看待真實,當別人都在抱怨“為什么是我?”的時候,他們已經(jīng)能自我安慰“為什么不能是我?”因為,在度過創(chuàng)傷的日子里,他們體會到了自己比想象中更強大,更相信自己是可以依靠的。
“夫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撅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賢圣發(fā)憤所為之作也。”司馬遷自己不也是這樣的人嗎?正是黑色生命力,使他飽嘗酷獄之苦,卻仍筆耕不輟,終成“無韻之離騷”。
“其實人和樹是一樣的,越是向往高處的陽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的地底。”向死而生,方能涅槃;唯有逆境,點石成金。
相關(guān)新聞
- 2021-03-31搭建“空中絲綢之路”甘肅文旅“引客入甘”實現(xiàn)開門紅
- 2021-03-31尋幽渭源 探秘官鵝 問道崆峒
- 2021-02-18甘肅省博物館牛年“耕”牛:民眾不再游客式“打卡”
- 2021-02-18蘭州黃河岸畔獻“文藝年貨” 民眾就地樂享“文化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