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下旬,甘肅省社會科學院工作人員展示《絲綢之路古文明》第一階段考察報告打印版。 閆姣 攝
中新網蘭州7月22日電 (閆姣)“《絲綢之路古文明》第一階段的考察報告即將出版,共17萬字左右,探討了絲綢之路上的遺址遺跡、歷史故事、著名人物、重大歷史事件及地理環境等。”甘肅省社會科學院絲綢之路研究所所長侯宗輝22日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如是表示。
《絲綢之路古文明》第一階段的考察報告包含絲綢之路起點問題、新石器遺址與絲路文化、絲路遺存與“三皇傳說”、絲路遺存與“五帝”傳說、夏商周時期的遺址與文化、秦人與秦文化、絲綢之路古文明遺址遺跡保護利用共七個章節的內容,由15名課題組成員共同完成。

圖為甘肅省社會科學院絲綢之路研究所所長侯宗輝指出《絲綢之路古文明》課題組考察線路。 閆姣 攝
“我們計劃用三到五年時間整理完成《絲綢之路古文明》共三冊考察報告。”侯宗輝介紹說,該書通過結合文獻資料和田野調查,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系統性地展示絲綢之路古文明的孕育、形成、發展及成果,在推進大眾對絲綢之路古文明再關注、文明標準再討論,和梳理探討絲綢之路起點、線路,以及學術成果普及化等方面有重要意義。
據了解,《絲綢之路古文明》第二階段的考察已于今年7月結束。課題組從蘭州出發,對絲綢之路羌中道、青唐道(吐谷渾道)和絲綢之路新疆段南道的遺址遺跡進行了實地考察調研,包括喇家國家考古遺址、臨津古渡、熱水墓群、扎滾魯克古墓群、且末古城、來利勒克陶片遺址、盤橐城、克孜爾千佛洞阿斯塔納古墓等,獲得了大量一手資料。
作為課題組主要成員的侯宗輝稱,通過對絲綢之路古文明遺址遺跡的深入考察調研,進而對古代絲綢之路上商品互通、文化交流、文明包容、人文交流和科技互動有了更直觀的理解,對古絲綢之路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的演進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結合最新考古發現和已有研究成果,以及專家們的‘考察日記’形成報告,如此更具故事性和可讀性,從而讓書籍更大眾化、普及化。”侯宗輝說。(完)
相關新聞
- 2021-07-15“交響絲路·如意甘肅”亮相澳門國際旅游(產業)博覽會
- 2021-06-17甘肅省博將舉辦“絲路上的王國影像”講座
- 2021-01-13乘科技快車游數字敦煌 “絲路華光”敦煌、龍門、云岡石窟藝術聯展進入尾聲
- 2021-01-04甘肅文旅演藝唱響絲路:挖掘“西北風”傳遞時代溫情
精彩推薦
-
【小康圓夢·看甘肅】靜寧縣新店鄉:產業興環境美 鄉村振興看這里
-
【蘭大新聞學子重走西北角】談永紅:為孩子撐起一片課外閱讀的晴空
-
K226/227次列車重新啟程 蘭鐵公安維護秩序助力旅客回家
-
長圖|下半年甘肅經濟工作怎么做?安排來了
-
重溫紅色文化經典 鑄牢青少年紅色文化高地 南北小蘿卜頭歌樂山下“再相逢”
-
【短視頻】(央媒看甘肅)鋪就小康路 教育中醫齊發展
-
尹弘在省委審計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強調 緊緊圍繞中心大局 充分發揮監督作用以有效審計為“十四五”發展保駕護航 任振鶴等出席
-
任振鶴在甘肅煙草工業有限責任公司調研時強調 向市場要空間 向創新要活力 向管理要效益 努力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