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打開眼界 將生活用品做成了藝術品
銅燈具:凝固匠心之美

長信宮燈 河北省博物院藏

鼎形銅行燈 甘肅省博物館藏

鼎形銅行燈打開是盞燈,合上是只鼎。

啟合銅燈分體成三盞燈

啟合銅燈 甘肅省博物館藏
現代人早已習慣了電燈照明的生活。可是,想想看,電燈是1879年由美國人愛迪生發明的,電燈發明到現在不過一百多年的歷史,一百多年相對于漫長的人類歷史短得連零頭都算不上。而在此前的數千年歲月中,人類使用的照明工具始終是傳統的燈燭,具體講,就是油燈與膏燭。點燈燃燭,總得用燈具,燈具作為必不可少的生活日用品,我們的老祖先可是花了不少心思在上面呢。便捷的、多用的、環保的、節能的……更別說花樣繁復、機巧百變的燈具造型!且不論它的照明功能,每件保存至今的銅燈具單獨看上去,妥妥的都是藝術品。
壹 機巧便捷“鼎形銅行燈”
自打學會了用火,人類便有了照明工具。最原始的照明工具是什么?想都不用想,自然是火把啦。到春秋戰國時期,燈的制作技術已經十分成熟了。制作出來的燈具相當的精巧別致,從燈的制作上就可以看出先人們的聰明才智。這個時期制作的燈到底有多精巧別致?
一件收藏在甘肅省博物館的戰國時期的“鼎形銅行燈”,1974年出土于平涼市的廟莊。乍一看,這件銅器不像燈,更像只銅香爐。不過,在古人的眼中,它不像銅香爐,而像只三足圓鼎,三足、鼓腹、兩耳……可這只鼎高僅16.7厘米,口徑為11.3厘米,哪有這么小的鼎呢?至多是個大香爐罷了。不忙,你瞧,這只“鼎”蓋中央有一突出的圓柱狀銎(qióng),蓋兩側為相對的二鴨首,其寬嘴正好銜住雙鍵,鼎蓋被雙鍵牢牢地扣著。輕輕地支起雙鍵,然后翻轉鼎蓋將圓柱狀銎插入雙鍵,一個精巧別致的銅燈就出現了:鼎蓋是碟狀的燈盞,倒入燈油,放上燈芯,點亮——用完了,把鼎蓋的余油倒回鼎內,收回雙鍵,合上鼎蓋,再扣好——嚴密得滴油不漏。
這只小鼎,是只燈,是貴族出行時使用的燈。為了出行時方便使用,這只鼎形銅行燈設計得便于攜帶,可開可合, 打開是盞燈,合上是只鼎。多么巧妙的設計!先不說它機巧便捷的功用,單從這只鼎形燈的外觀來看,鼎身勻稱,制作精良,便是擺在那里,都是件漂亮的藝術品!
貳 一體多盞“啟合銅燈”
漢代是中國封建社會大發展時期,相應地,燈具的制作也進入大發展時期。漢代的燈具,材質有銅的、鐵的、陶的、玉的、石的等;其造型更是多種多樣了,豆形燈、多枝燈、吊燈等;功用上,可分為享宴用燈、夜讀用燈、洗浴用燈、夜行用燈等等。無論材質、造型、功用,漢代燈的制作可謂是花樣百出,應有盡有。
甘肅省博物館收藏了一件漢代燈具——啟合銅燈。這件銅燈出土于秦安縣袁家村。大概是朽得太厲害了吧,這件圓柱形的燈具看上去有些不起眼,就像一個銹跡斑駁的圓筒子。小心地打開它,卻不然,設計得別有玄機呢。這只筒狀銅燈一體三盞,非常精妙。最上層照例是蓋,可以卸下,蓋面有三鈕,蓋側有柄以活鉚套連,翻轉成燈盤。燈身呈圓筒形,一側有半圓柱形側槽,底為三層,中層系半活動底,以半圓柱軸相連接。第二層燈盤可轉動。全器能旋轉啟合,設計匠心獨具。
這只“啟合銅燈”外觀上是簡單了點,擺在那里就是個銅柱子,談不上好看。但妙就妙在設計精巧啊,看似一盞燈,打開卻有三盞燈,能旋轉,能啟合,還可以分體,若有需要,可以分開照明。就這點,比起戰國時的銅行燈設計更復雜了些。
叁 環保調光“長信宮燈”
若說漢代燈具發展的最高水平,我們就不得不提到大名鼎鼎的西漢“長信宮燈”——
長信宮燈是河北省博物院收藏的國寶級文物,被譽為“中華第一燈”。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來華訪問時曾參觀過長信宮燈,并感慨地說:“2000多年前中國人就懂得了環保,真了不起。”
沒錯,長信宮燈最了不起的地方就在于它的環保功能。小伙伴們可能不知道,古代的燈主要以動物油脂作為燃料,點燃動物油脂自然會產生油煙,古人不可能給每盞燈都加裝一個抽油煙機。不過,憑著我們老祖先的智慧,辦法總會想出來的。古人的辦法是,在燈上加一個管道,將油煙引入裝水的容器中。油煙溶入水中之后,就不會四處亂跑了。大名鼎鼎的長信宮燈,用的就是這種方法。那個造型精美的宮人,其實就是裝水的容器,提燈的右手則是油煙行走的管道。
除了管住油煙,類似長信宮燈這樣的“保潔燈”還有一個值得稱道的設計。它們的燈裝在一個可以轉動、留有開口的燈罩里。這樣一來,既能擋住風,又能通過調節開口來控制燈光照射的角度,一舉多得。
當然了,長信宮燈除了環保性能的卓越,它的造型及裝飾風格也獨樹一幟。我們知道,先秦以來的青銅器有厚重神秘之美,長信宮燈卻一改以往青銅器皿的神秘厚重,燈具表面通體鎏金,整個造型及裝飾風格都顯得舒展自如、輕巧華麗,是一件既實用又美觀的燈具珍品。
管窺一斑。中國古代燈具文化源遠流長,留下了大量精美的燈具,它們造型各異、千姿百態、種類繁多……把精湛的工藝和精美的藝術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使燈具成為一件藝術品,這應是中國人造燈的美學基調!
文·掌上蘭州·蘭州晨報記者 陳曙
本版圖片均為資料圖
相關新聞
- 2021-05-27打開眼界丨綠釉陶樓院 古代西北的小小“城堡”
- 2020-04-21打開眼界 美麗的石頭
- 2020-03-09打開眼界 2000多年前 甘肅一位老中醫的行醫札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