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平涼龍隱寺, 大唐王朝的命運從這里開始轉折
平涼龍隱寺“龍泉”
唐肅宗殿(李亨棲身處)
平涼市崆峒區有一座龍隱寺,這是一處隱秘的所在。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唐玄宗李隆基被安祿山趕出長安。太子李亨北上屯兵平涼,曾經在這個地方下榻。于是當地人就把李亨曾經避難的地方叫龍隱寺。
正是在龍隱寺,當時還是大唐太子的李亨,向北收拾殘兵敗將,謀劃登基稱帝、平定天下的大事。不久,李亨就在靈武自行宣布即帝位,是為唐肅宗,改元至德,遙尊玄宗為太上皇。平涼龍隱寺,見證了這段天下神器易人的歷史。
龍隱寺,唐肅宗在此藏身避難
龍隱寺,又稱興教寺。位于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區西35公里的龍尾山腰,建于漢代。
山不在高,有水則靈,寺不在大,有龍則名;龍隱寺,有水有龍!唐朝的三代皇帝都曾經在這座龍隱寺住過。李亨是唐朝第七位皇帝,在位七年;他的孩子們,李豫——唐代宗是第八位皇帝,在位十五年;李倓在靈武時因肅宗聽信皇后讒言被殺,后追謚為承天皇帝。這三位唐朝皇帝,均住在龍隱寺避難。
時至今日,在龍隱寺后山的石窟中,還有專門記錄唐肅宗來到寺廟那段故事的石窟存在,可以說整個唐朝的命運就從這里開始轉折,“安史之亂”達到巔峰之后,唐朝又延續了150年國祚。
據《平涼市志》載,龍隱寺原名興教寺。“安史之亂”時大唐太子李亨西上平涼郡,夜宿寺中,第二年稱帝于靈武,該寺便改名為龍隱寺。這里,自古以來還是各地赴崆峒山進香信士往來歇腳之地。
龍隱寺所在的龍尾山,東西綿亙5公里,植被茂盛。在一懸崖峭壁上,有一殿宇懸空,上接藍天,下臨深淵,樹遮花掩,猶如仙閣,景色十分壯觀。龍尾山的山腰和山腳共有四眼泉水,冬夏長流,旱澇不減,千百年來,水位穩定不變。山上還有一“靈湫”,又名“龍泉”,泉水從一乳石縫隙間噴涌而出,遇懸崖后旋轉激散,形似玉盤篩珠,古有“龍泉滴珠”之稱,系平涼八景之一。龍泉之水相傳是壓在龍尾山下玉龍的眼淚所致,故有久飲明目清熱、祛病益壽、白膚潤肌、烏發美容之說。
明代,平涼韓王將龍隱寺“奉為香火,置田為廟產”,明末毀于兵燹。清康熙時期,有個姓馬的老太太不忍龍隱寺就此沒落,化緣十年,募得幾萬銅錢,重修了龍隱寺。
大唐太子在平涼都干了哪些事?
馬嵬驛兵變之后,和唐玄宗南北分道,太子李亨從新平到涇川,從涇川到平涼崆峒,這一路逃跑,十分狼狽。李亨率幾百騎渡渭河連夜飛馳三百里,到了安定郡(今涇川),誰知安定郡太守棄郡逃走了,連個接待的人都沒有。幸好,一行人跑到烏氏驛時,彭陽太守李遵出迎,獻來了衣糧,終于到達平涼郡,閱監牧馬,得幾萬匹馬,又招募勇士三千余人,軍威這才稍振。李亨到達崆峒龍隱寺,見此地隱蔽,便停歇下來進行休整和擴充兵馬。
李亨隨后下榻龍隱寺,部分宮眷和兵馬住在大世宮(龍隱寺東側建筑,已毀)。
李亨在平涼期間都在忙什么呢?
從馬嵬坡兵變到李亨去靈武前共28天,除去從新平到涇川的一天一夜零半天,再除去李亨在靈武登基前兩天,李亨在平涼有24天半,在靈武68天。在近25天的平涼活動主要是籌備登基。
關于尊李隆基為太上皇的表奏起草,改帝號、年號名稱,地名新命,九品以上文武百官的升級名單,新任官職的人事安排,以及鎮壓安祿山的軍事決策和實際準備,都是在龍隱寺中定下來的。
當時李亨對于前途仍感到迷茫,尤其是對下一步的去向猶豫難決。
此時,河西、隴右兩節度使的主力部隊已被安祿山叛軍消滅,朔方節度使郭子儀率部在前方作戰,留在靈州的朔方留后杜鴻漸、六城水運使魏少游和關內鹽池判官李涵等人,得知太子已率部到達平涼后,急派李涵馳赴平涼面奏,力勸太子繼續北上。河西行軍司馬裴冕在返京途中遇變而滯留于平涼,也力主太子北進。在李、裴二人的勸說下,李亨下定決心繼續北行。
公元756年7月9日,李亨到達靈武,12日,在靈武的南門,簡單布置的城樓上,宣布登基,成為皇帝。
李亨坐上皇帝是自封的,正統皇帝唐玄宗還在四川呢。李亨第一時間派人到四川,通知自己的父親。唐玄宗無奈派人給李亨送來傳國玉璽和皇帝的一切文書印章。
唐肅宗信奉道教,唐肅宗的“肅宗”和“至德”年號,也是他在崆峒山問道和雞頭山祭天時,聽了崆峒山道士的建議,取隴右之“肅”為“肅宗”,取“至道至德”中的“至德”為年號,改天寶十五年為至德元年。
為何去靈武而不在平涼登基?
馬嵬驛兵變后,太子李亨與唐玄宗分道揚鑣,另謀發展。他秘密來到了平涼龍隱寺,此時李亨的境況極其窘促,一路之上,風吹草動,倉皇顛沛,驚魂難定。麾下也沒有多少兵馬,不僅沒有稱帝的保障,更沒有和安祿山等叛軍較量的實力。如果太子李亨貿然稱帝的話,不僅可能遭到唐玄宗李隆基的討伐,也可能成為安祿山的下一個進攻目標。
由于李亨母親楊氏是隴右望族,李亨六歲遙領隴右,隴右的軍隊屬于他的長期控制,兵變后唐玄宗逃往四川劍門楊玉環的老家,李亨率幾百騎星夜逃到平涼,招兵買馬擴充實力,打算獲得隴右朔方的支持者。恰在這時,朔方留后杜鴻漸向李亨拋來了橄欖枝,李亨獲得了朔方軍的支持。
對于太子李亨來說,一開始跑到了平涼,在沒有確定朔方軍的立場之前,李亨也不敢輕易深入虎穴,萬一朔方軍也和安祿山一樣有謀反的意圖,或者朔方軍更加支持唐玄宗李隆基,李亨都不會來到靈武。不久之后,杜鴻漸到平涼北部的白草頓迎接李亨。杜鴻漸說:“平涼不是聚兵之地,若想取勝,一定要到朔方。如果我們奉太子為主,聚集河隴兵力,聯結回紇,同時征召北方勁騎,南下平亂,可以收復二京,雪恥國辱,上報明主,下安百姓。”
李亨一聽,覺得有道理,于是公元756年7月,李亨到達靈武。杜鴻漸與裴冕等人上表勸進,請李亨稱帝,以順應民心,并親自安排登基時的禮儀。
不久,李亨正式繼承帝位,改元至德,是為肅宗,尊父皇玄宗為“太上皇”。
李亨靈武即位,自然也方便指揮和掌控朔方軍,以此對抗安祿山的叛軍。唐肅宗命郭子儀與李光弼等將領討伐安史叛軍,先后收復長安、洛陽兩京。不過,寶應元年(762年),唐肅宗李亨病逝,沒有等到平定安史之亂的那一天。直到代宗李豫才徹底平息了安史之亂。
唐肅宗在平涼龍隱寺的這段歷史軼事,歷代詩文多有詠敘,千年古寺依舊,幽深泉水奔流,它們見證了天下神器易人的跌宕起伏,見證了一個恢弘歷史事件的激烈上演。
掌上蘭州·蘭州晨報記者 黃建強
- 2021-09-06漢代彩繪木軺車 達官顯貴乘坐的“公務車”
- 2021-09-06鉞腦門上雕刻著“王”字冷兵器時代的華麗存在
- 2021-08-16河西畫像磚上的風物
- 2021-08-16古代帝王年號,始于漢武帝的一次狩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