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明清時期河西走廊社會變遷”學術研討會舉辦。圖為中國社科院古代史研究所黨委書記趙笑潔講話。 武威市新聞傳媒集團供圖
中新網甘肅武威9月11日電 (記者 崔琳)11日,“明清時期河西走廊社會變遷”學術研討會在甘肅武威舉辦,會議設置了多項議題,嘗試從多個主題、多個視角,全面審視并總結明清中國邊疆治理的歷史經驗,推進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的全面建設,旨在為當前中國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提供歷史借鑒。
“廣闊的大西北,是我國的歷史高地,文化高地,而甘肅武威尤其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中國社科院古代史研究所黨委書記趙笑潔指出,武威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早在上古時期,勤勞的先民們就已經在此生活繁衍,創造了獨具特色的馬家窯文化、齊家文化、沙井文化。西漢時期,河西走廊的開辟,河西四郡的設立,加強了中央政權對邊疆地區的管理,維護了國家的長期統一。
圖為武威市委書記柳鵬講話。 武威市新聞傳媒集團供圖
趙笑潔說,長期以來,武威一直是中外經濟文化交流的樞紐,西北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中心。各民族在這里繁衍生息,各種文化在這里交相輝映。
趙笑潔解讀,從兩漢時期的河西四郡,到魏晉時期的五涼故都;從隋唐時期的盛世涼州到西夏輔郡,明清府衛,武威厚重、獨特的文化積淀,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深層記憶,就像鳩摩羅什寺、天梯山石窟、大云寺、涼州會盟紀念地、武威文廟那樣,歷盡歲月滄桑,卻巍然屹立;又如千古傳唱的涼州詞,成為觸發每個人文化遙思的不斷琴弦。于是,“武威”這一閃亮的名字,就是中華民族剛健有為的民族精神的濃縮和寫照,這里的文化亦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武威市委書記柳鵬致辭說,在明清時期,武威文風興盛,是涼州文化發展的一個黃金階段,明代以文廟擴建為標志,儒學達到了新的高度;清代創立了成章書院、北溟書院、雍涼書院等眾多書院,“人文薈萃,英才輩出”,文教事業得到蓬勃發展,形成了“書城不夜”的優秀歷史傳承,對后世文化事業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圖為“明清時期河西走廊社會變遷”學術研討會現場。 武威市新聞傳媒集團供圖
近年來,武威官方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設立了涼州文化研究院等一批文化研究機構,成功舉辦了涼州文化論壇和涼州文化學術研討會等一批文化節會,出版了《話說五涼》《中國馬文化》等一批文化研究著作,恢復了李銘漢等一批名人故居,實施了雷臺文化旅游綜合體等一批重點建設項目,讓涼州文化品牌形象得到全面展現。
“文化因交流而豐富,因包容而多彩,因互鑒而提高。”柳鵬表示,舉辦此次學術研討會的目的,就是要進一步挖掘涼州文化內涵,提煉其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打造涼州文化品牌的一場學術盛宴,旨在讓涼州文化更好地推陳出新、古為今用、助力發展。
接下來,與會專家學者將圍繞“明清時期河西走廊社會變遷”主題展開研討,進一步梳理明清時期河西走廊政治、經濟、軍事、社會、文化及民族交流融合的歷史變遷,以此推動歷史文化資源與旅游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助力武威文化旅游名市建設。本次學術研討會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和武威市委、市政府主辦。(完)
相關新聞
- 2021-09-11“千孔洞窟 萬象之上”敦煌壁畫藝術精品公益巡展走進北京市鼎石學校 一名學生與敦煌的“守護”之約
- 2021-07-26蘭州暑期游市場升溫:“探古訪今”沉浸式體驗絲路文化
- 2021-07-22170余名專家學者金城探討“百年變局中的世界與中國”
- 2021-06-15敦煌旅游升溫“不打折扣”:文旅演藝插“科技翅膀”升級引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