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甘肅“一會一節”在敦煌開幕,文藝展示“相約敦煌”作為開幕式演出向與會嘉賓精彩呈現。 甘肅省文化和旅游廳供圖
中新網甘肅敦煌9月25日電 (記者 丁思)“人們繼續旅行,且想要旅游。”談及疫情對全球文旅行業的變化,世界銀行全球文化遺產和可持續旅游協調主任艾哈邁德·艾威達通過視頻參與討論說,在全球經歷了漫長而反復的封鎖之后,人們對于旅行和旅游業的需求從未如此強烈,但仍需要更大的恢復力、環境和社會可持續性。
24日至26日,因疫情延期一年的第五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和第十屆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游節(簡稱“一會一節”)在敦煌舉行。來自韓國、白俄羅斯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國際組織的海內外賓客,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共謀共享絲路新機遇,疫情之下文旅產業的發展新路徑成為了與會嘉賓聚焦的熱點話題。
開幕式文藝展示“相約敦煌”,通過數字技術將莫高窟“搬到”演出現場。 甘肅省文化和旅游廳供圖
據世界旅游組織的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國際游客較2019年減少10億人次,下降74%,旅游收入減少1.3萬億美元,直接影響工作崗位1億至1.2億個。這是自1950年以來,世界旅游業經歷的最嚴重的一次危機。當前危機仍在持續:2021年1月至5月,國際游客較2019年同期減少4.6億人次,下降了85%。
“與任何其他危機不同,新冠疫情已經嚴重影響了全球,包括甘肅的旅行和旅游業,為此我們必須改變業務模式和安全實踐。”艾哈邁德·艾威達說,如今在旅游業需求中,合作模式不斷變化,健康與衛生受到的關注越來越多,對能夠迅速行動并采取新安全措施的目的地的需求不斷增加。
艾哈邁德·艾威達說,民眾對自然旅游業的需求也得到了增長,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對業務、慶典、會務會展和室內活動的需求減少。企業重組更多地注重使用技術和視頻會議,這使得商業模式正在發生改變。但是,文化、人和實物資產仍未發生改變,國內和國際旅游業仍是人們的選擇。
這些在疫情下文旅產業發展中已經改變和尚未改變的現象,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華代表夏澤翰看來“危機并存”。
24日,他在敦煌提出,“這場疫情也為我們帶來思考 ,可以借此嘗試新模式,使其更具適應性和敏捷性,為未來塑造更有效、更具可持續性的替代方案。對此,他建議“再生旅游”。
“當下,我們要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珍惜、保護和傳承我們的文化,不僅是為了我們的過去,更是為了可持續發展的未來。”夏澤翰說,“再生旅游”采用一種全面的方法來衡量旅游,不僅是經濟回報,還包括對當地社區的關注,以及人類和地球的福祉,能對旅游目的地環境和當地社區的生計,有積極影響的旅游方法。
記者梳理發現,隨著出境游受阻、入境游擱淺,中國國內景區迎來了發展升級,民眾出游需求較高。國內不少景區通過豐富當地多元產品,創新推動可持續發展的“再生旅游”,讓疫情之下的文旅產業不再單純追逐“流量”,而更為關注游客體驗感受,并推進游客與當地民眾、文化的深度融合交流,從而實現“留量”的目標。
與此同時,“數字文旅”也重新定義了后疫情時代文旅產業未來的發展趨勢。“一會一節”前夕,甘肅官方還舉辦了歷時20余天的“云游絲綢之路”線上互動直播活動,共有200多萬網友借助“云游覽”“云直播”的方式直觀了解“一會一節”,沉浸式領略體驗絲綢之路起點、黃金段以及終點等國家和地區的“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厚重文化和絕美風光。
甘肅省文旅廳廳長陳衛中此前也表示,疫情對文旅企業沖擊是顯而易見的,但同時又催生了“云峰會”、網上招商、網上文博會、“宅家游絲路”等新業態、新模式,為文旅企業提供了借鑒和參考,各文旅企業要善于化危為機,創新突圍。
無獨有偶,本次節會主賓國韓國館還將韓國舞蹈、書法表演,以及韓國美食、文創產品等獨具特色的文化魅力帶到了敦煌,并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讓中國游客身臨其境感受其獨特風情。
“21世紀的絲綢之路,可以說是能夠實時連接地球村的網絡。在這個網絡世界里,多姿多彩的文化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相互交織、相互融合,向我們展現出無限的可能性。”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長官黃熙通過網絡發表演講說,韓國期待全世界文化共生共存,也期待與各個與會國一道,更加積極地推進以最尖端數字技術和線上平臺為基礎的文化交流與合作,更好地傳承文化。(完)
相關新聞
- 2021-09-23祁連山下邊塞詩人“以詩推景”:承古傳今聚焦邊塞文化
- 2021-09-22穿越古今觸摸“母親”的脈搏 坐上羊皮筏子,在黃河上“奇幻漂流”
- 2021-09-18【網絡中國節·中秋】中秋國慶去哪玩? 甘肅“雙節”九大旅游產品上線 帶您暢游“如意甘肅”
- 2021-09-18【網絡中國節·中秋】中秋,我在涼州的月光下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