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影雕藝人陶世清,年過七旬的他耗時十余載,在大理石上雕刻出《紅樓夢》的經典故事。 楊娜 攝
甘肅七旬藝人大理石上刻《紅樓夢》十余年完成真正“石頭記”
中新網蘭州11月17日電 (記者 楊娜 高瑩)“黛玉進京”“寶黛初會”……耗時十余載,蘭州七旬藝人陶世清將《紅樓夢》中的三十余個經典場景搬上大理石。在一塊長一米四,寬五十厘米的大理石上,人物的動作、表情惟妙惟肖,桌椅帷幔、亭臺樓閣精致細膩。
11月中旬,陶世清忙碌于創作自己的《雕刻日記》,十余年來伏案雕刻,他的頸椎和視力損傷嚴重,如今只能在自制的支架上書寫繪畫。談及多年的雕刻工作,陶世清說,雖然落下一身傷病,可他并不后悔,“人的一生太短暫了,總要留下些什么。”
圖為陶世清的影雕作品。 楊娜 攝
陶世清在大理石板上雕刻,是傳統手工技藝影雕的一種。這種雕刻方式采用墨玉、山西黑等純色石材,經過水磨拋光后,在磨光面上要把雕琢的圖像輪廓描繪出來,根據黑白明暗成像原理,用特制的針一樣細小合金鋼頭工具,通過運用腕力調節針點疏密粗細、深淺和虛線變化而表現圖像。
從小喜愛繪畫的陶世清,亦喜歡在鵝卵石上雕刻花鳥魚蟲。讀了很多遍《紅樓夢》之后,陶世清萌生了想要用自己的方式解讀其中故事的想法。一次偶然前往福建旅游的機會,陶世清觀賞了當地的影雕技藝,于是,第一次前往當地拜師學藝,卻因為年齡過大被師傅拒之門外。
“我去學藝的時候已經五十多歲了,人家學徒要學習三年。”被拒絕之后,陶世清每天在藝人雕刻的現場自學。從小自學繪畫的功底和從事過攝影工作的經歷,讓陶世清用很短的時間便掌握了影雕的基本技藝。回到家鄉開始自己的創作,他又創造性地加入了工筆畫的手法,讓雕刻出的作品線條感更清晰,輪廓更明朗。
決定雕刻《紅樓夢》中的經典場景故事,陶世清說,這個過程中,自己必須對原著有非常深刻的解讀。通過逐字逐句捕捉細節,陶世清才將一段段文字描寫轉化成具體圖像。為了確定一段描寫中的時間節點,陶世清翻遍各種版本的《紅樓夢》,最終在書頁的腳注部分發現了“蛛絲馬跡”,完成了創作。
在雕刻之前,陶世清需要先用鉛筆勾勒出輪廓,確定好比例之后,他開始用帶有小鋼針的工具在大理石板上敲擊。似喜似嗔的林黛玉、嬌憨可愛的巧姐……石板上的每幅畫面都由一個個敲擊的點連成。陶世清介紹說,經過估算每完成一幅畫面,需要敲擊大約一億五千萬個點。
為了更好地表現一個人物的表情,陶世清經常去家門口的小學門口,觀察放學后的學生歡笑打鬧的生動畫面。“通過觀察小孩子們放學后的表情,能給我很多靈感。”在精益求精的精神下,陶世清完成一塊石板雕刻,需要耗費近一年的時間。
圖為陶世清在創作中。 楊娜 攝
十余年的創作,陶世清坦言自己遇到了很多困難。身體的病痛、夢想與生活之間的平衡等,都是他需要克服的。因為家境貧寒,陶世清早早輟學賺錢養家,為了供養幾個孩子上學,他自學攝影技術,逢年過節通過給人拍照賺取生活費,開始雕刻之后,他占用了生活中的絕大部分時間,甚至大年三十還在堅持創作。
而家人的無條件支持,是他堅持夢想最大的動力。“妻子非常支持我,地里的活基本上都是她在做,孩子也都很支持我,幫我買材料,鼓勵我把雕刻的過程記錄下來。”陶世清說,多年來能潛心創作,這份堅持里有家人的功勞。
完成雕刻之后,陶世清在女兒的建議和鼓勵下,開始了另一份創作。他想將自己十余年的創作過程,通過日記的方式記錄下來,記錄創作的心路歷程,用自己的方式解讀這部讓他每每讀來總是內心澎湃的《紅樓夢》。
9幅影雕作品的歸宿,陶世清尚未想清楚。曾經有人出價數百萬想要購買,他拒絕了。“我做這些不是為了賺錢,能讓自己在短暫的人生中留下一些東西,這才是最讓我有成就感的事情。”(完)
相關新聞
- 2021-11-15甘肅有聲文化:冀“疫”下“精神食糧”撫人心
- 2021-11-15“博物館+”成戰疫“黑馬”:“老字號”亦有顆溫暖的心
- 2021-11-15中國哲學史學會2021年年會在蘭落幕
- 2021-11-01【戰疫情 天水文旅在行動】同攜手 以“藝”戰“疫” 聚民心【書畫】(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