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樹山楂一世情
□ 陸軍
甘肅不是山楂的主產區,通渭更不是。這兩年,一個叫“山楂小鎮”的地方在通渭縣常家河鎮叫開了。聲音越來越響,飄蕩在隴原大地的上空,甚至溢出了這個邊界,四鄰八舍的民眾不遠千里來一看究竟。我也是其中之一。
從通渭縣城出發,經襄南過李家店就到了常家河鎮。常家河是一條河的名字,它是渭河的一條遠房支流,曾經或許水量充沛,奔涌南行,穿越大半個常家河鎮,滋養過兩岸的萬千子民??裳巯?,在多雨的秋季里,這寬大深陷的河道里水流卻時斷時續,仿佛豐沛的乳汁被千百年來代代常家河人吸食干將盡,如一條失去彈性的松弛帶囊。
山楂小鎮就坐落在常家河鎮,與國內早有名氣的老大哥相差并不遠,放眼望去,層疊中密密麻麻,碧綠中紅紅火火。小鎮全是三年以上齡的山楂樹,枝葉寬大茂密,果實豐碩累累,像一把把兩米來高的紅色火炬,它們集合起來以集體的名義吸引著四周的山脈巨龍聚攏而來。
年輕的小鎮中心是一座突兀而躍出的小山包,名曰湛龍觀,一說斬龍觀,傳說是明朝朱元璋時期名臣劉伯溫斬龍脈之所,可惜僅僅是傳說,這里一直以來的干旱卻是事實。雖然這里是通渭縣的最南端,海拔最低,據說還能種植和收獲水稻,可年降水量總是無法滿足莊稼和植物們正常生長的需要,甚至連人畜飲水都成了困難。好在2020年初引洮工程一期竣工,人們不再為缺水而四處奔波,甜水送到家門口,甚至是灶頭上,莊稼開始一個勁地瘋長,日子像山楂一樣紅火起來。
今年的冬天和往年一樣,像個蠻漢,醉醺醺撞開季節的大門就獨自闖進來了,讓定西通渭一帶的天氣突然陰沉著臉,說冷就冷起來,連綿不斷的秋雨讓人們提前穿上了冬裝。定西的冬天總是這樣,從來不管你喜歡不喜歡,接受不接受。然而小鎮的山楂倒是一天比一天飽滿豐腴,一串一串點綴在深綠色的葉子中間,像紅燈籠似地熱鬧著,微風過處送來陣陣酸甜的香味,仿佛一串串冰糖葫蘆掛在眼前,讓人口舌生津。
秋高氣爽的深秋,站在北面形似龍珠的觀景臺上,像站在了閱兵臺上,小鎮的千畝山楂一如出征的勇士,正以整齊的陣容蓄勢待發。此刻,朝陽初動,小鎮被一層藍紫色的薄霧籠罩著,氤氳祥和,在湛龍觀清徹而悠揚的鐘聲里,幽靜而神秘莫測。霧氣里山楂樹隨風搖曳,時隱時現,仙氣迷人,又仿佛是一位道長仙子置身廣闊的云端,運籌帷幄、君臨天下。小鎮寬闊的馬路被兩旁高大的梧桐樹勾勒出筆直的線條,像一支巨筆橫放在常家河邊,隨時準備書寫山楂豐收的華美文章。
鎮上的農民成了山楂園的工人,他們不再為捉摸不定的天氣而犯愁,相信只要認認真真上班,做好每一件手頭的活,幸福就會找上門。村鎮游手好閑,甚至不務正業的人一天天減少,他們知道附近有個山楂小鎮需要勞動力,需要用誠實的勞動獲得生活的資料,只要靜下心來認真干一天,踏踏實實的錢就會按時領到,從不拖欠。
山楂小鎮像一塊海綿,吸足了四村八鄉的各類勞動力,人氣聚集的小鎮上,山楂樹一天比一天高大,山楂一季比一季豐碩。山楂小鎮因此成了隴中小有名氣的休閑小鎮,來往的客人絡繹不絕。湛龍觀里香火繚繞,龍脈永續。插上三支檀香,敬畏天地神靈。
投資人常海增沒有想那么多,他只想為家鄉辦點實事,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上億元的資本對誰都不是一個小數,但他的這個想法和落地生根的初有成效,讓年邁的父親為之一振,像是補償了自己一生的遺憾、延伸了自己的長度似的,遙遠的未來近在眼前、觸手可及。他覺得自己養育了一個有出息的兒子——能回報桑梓。也讓他看到了在整個村莊里足以自豪的希望,讓鎮子里的人們也看到了可持續發展的方向:美麗鄉村就在眼前,那些有著鯤鵬展翅般寬大枝葉的法國梧桐樹,在道路兩旁整齊地站立著,早晚會招引來鳳凰。一到晚間,在明滅的路燈映襯下,小鎮影影綽綽,樓宇美輪美奐,你不會懷疑是走在鄉間小鎮的街道上,而是走在異國他鄉的晚上。
山楂紅了。秋風里一樹火紅的希望露在心頭,春天里一地勞作的耕壟伸向大地深處。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