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讀者出版集團甘肅教育出版社的“精品圖書出版墻”,敦煌類圖書是該社出版的一個重要板塊。 艾慶龍 攝
中新網蘭州11月20日電 (閆姣 艾慶龍)長期被公眾認為“陽春白雪”的神秘敦煌文化,能夠更加“接地氣”,引發公眾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共鳴”,這少不了敦煌文化“解碼人”的功勞。他們將專業學術成果轉化為大眾通俗讀物,幫助民眾“治愈”暢游敦煌后的“失語癥”。
“我們先后策劃了《走近敦煌叢書》《寫給青少年的敦煌故事》叢書等系列敦煌學通俗讀物。”讀者出版集團甘肅教育出版社社長薛英昭19日接受中新社、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說,前者由季羨林作序,敦煌學家柴劍虹、榮新江任主編,后者由敦煌研究院組織編寫,敦煌研究院黨委書記趙聲良任主編,敦煌學中青年學者參與編寫,為普通讀者,尤其青少年開啟了一扇讀懂敦煌、了解敦煌的窗口。

圖為甘肅教育出版社《寫給青少年的敦煌故事》叢書項目組,探討圖書封面設計。 閆姣 攝
薛英昭稱,民眾覺得敦煌文化晦澀難懂,敦煌歷史浩瀚無垠,雖被“敦煌旅游熱”吸引,但很多游客參觀返程后,想要與身邊人分享時卻得了“失語癥”,所以敦煌文化通俗讀物的開發尤為重要。
《寫給青少年的敦煌故事》叢書項目策劃人、甘肅教育出版社副總編輯孫寶巖介紹說,該叢書共12冊,涵蓋石窟營建、敦煌藝術、敦煌樂舞、壁畫故事、敦煌之最、經典洞窟、國寶流散等內容,是關于敦煌文化的通俗性、普及性圖書。每一本書都配有多幅實景圖或手繪圖,圖文并茂,追求故事性、舒適性、趣味性,而非學術文章所強調的嚴肅性。預計今年底先出版8冊。
“敦煌文化的普及以敦煌學的研究發展為依托,以往學術性內容較多,但學術性研究的普及性工作不足。把比較深奧的敦煌文化,以青少年喜聞樂見的形式表達出來,對以學術著作見長的學者來說,還是一個難點。”提及敦煌文化的“解碼”現狀及難處時,孫寶巖如是說。
有“敦煌學出版基地”之稱的甘肅教育出版社,30多年來共出版敦煌類圖書300余種,內容廣泛、形式多樣,有3種圖書版權輸出到了日本,6種圖書被翻譯成韓文、英文和俄文在海外發行,7種圖書獲得國家級獎項,在學界業界引起廣泛關注。
除了學術著作,該出版社還將涉及敦煌的紀錄片、海外人士的敦煌之旅回憶錄等“解碼”為文字、圖片、音視頻共存的通俗讀物,以引起更多讀者對敦煌的關注。
甘肅教育出版社副編審李慧娟以《中國石窟走廊》為例說,該書以紀錄片《中國石窟走廊》轉化而來,根據紀錄片的腳本做了整體編排,書中不僅有圖文,還有鏈接紀錄片視頻的二維碼,“掃一掃就全可以看到,能讓讀者更深入了解敦煌藝術。”
下一步,該出版社還將擴大敦煌學書籍的出版量,全面、系統梳理敦煌學百年歷史脈絡,形成《敦煌學學術史》,進一步推動敦煌學研究和敦煌文化的推廣。(完)
相關新聞
- 2021-11-19【文化掠影】黃河石畫里的最美瞬間
- 2021-09-26甘肅卓尼洮硯融合文化提升內涵:不只一硯一銘,還要一盒一拓
- 2021-09-18【網絡中國節·中秋】大漠里、山巒中,溫一壺月光
- 2021-09-18【網絡中國節·中秋】天水石門山:且看石門月夜奇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