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郎木寺:魅力小鎮放異彩

小鎮一角(本組圖片均由碌曲縣委宣傳部提供)

民族特色濃郁的藏式建筑
從粗放式發展到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從最初的散淡、蕭條到如今的商賈林立……
今年以來,碌曲縣圍繞擦亮郎木寺這一“魅力名鎮”品牌,舉全縣之力開展了“雙月攻堅”行動,通過綜合整治和改造提升,使郎木寺的環境風貌煥然一新,已成為游客的熱門打卡地。
魅力小鎮名副其實
炊煙裊裊的村舍,干凈整潔的街道,別致優雅的客棧,氣勢恢宏的寺院和錯落有致的僧舍以及潺潺流淌的白龍江水,這是碌曲魅力名鎮郎木寺展現給記者的全新形象。
漫步碌曲縣郎木寺鎮郎木村沿河路,映入眼簾的是干凈整潔的街道、設計獨特的“藏式庭院”、錯落有致的景觀帶,走在環境靚麗、特色鮮明,充滿蓬勃朝氣的美麗鄉村,令人賞心悅目。
這一變化是碌曲縣34個部門和郎木寺鎮共同努力,319名干部兩個月時間綜合整治的成果——郎木寺景區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景觀風貌品質提升,環境綜合整治逐步改善,文化旅游業態提檔升級。
郎木寺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齊軍扎西介紹,按照縣委縣政府的安排部署,圍繞打造具有鄉土氣息和民族特色的街道景觀,實現全面提升郎木寺鎮景區綜合品質,在全速推進的攻堅行動中我們更注重細節的提升。結合區域內沿河而居的特殊地理環境,將河道旁的荒廢土坡打造成藏式風情燈柱景觀帶;在村民家里,設計打造了兩處藏式庭院燈柱景觀。通過對景觀、院落的改造和裝飾裝修,具有藏式風格和民族風情的景觀長廊,讓人耳目一新。
郎木寺是雪山、草原、森林、峽谷、河流等自然風光的完美結合,也是生態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地域文化的最美呈現。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甘南州委書記俞成輝要求,要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水平建設、高標準打造、高品質管理,保護生態資源,挖掘歷史內涵,注入文化元素,突出民俗特色,統籌推進環境整治、河道治理、要素完善、業態提升等重點工作,真正讓“魅力名鎮”大放異彩、讓“東方小瑞士”享譽世界。
干群一心攻堅克難
“觀摩學習、對照比較,工作上的短板不足,折射出的是思想認識上的詬病和工作作風上的頑疾。必須深刻剖析、找準病因、徹底根治……”2021年7月16日,甘南州重點工作觀摩會剛剛結束不久,碌曲縣針對自身工作中的短板和不足,先后三次召開工作會議,深入反思剖析了面臨的形勢和存在的問題,拿出刮骨療傷的決心和勇氣,吹響了以郎木寺鎮綜合整治為重點,涵蓋213國道沿線提升和城市精細化管理的“雙月攻堅”行動的號角。
“接到動員令后,郎木寺鎮迅速行動,把全鎮劃分為13個整治片區,采取責任落實到人、宣傳動員落實到戶、治理推進落實到巷的工作原則,確保了責任落實不跑偏、宣傳動員不走樣、治理成效不打折。”齊軍扎西說,針對工作中存在的痛點、堵點和難點問題,成立了“黨員突擊隊”,要求“突擊隊員”做到矛盾化解在一線、死結破解在一線、難點推進在一線。
在郎木寺鎮“雙月攻堅”行動中,縣直機關部門抽調和郎木寺鎮黨員干部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辦理實事110余件,拆除提升圍欄1200余米,整治電纜飛線“蜘蛛網”和亂堆亂貼“牛皮癬”300余處,清理白龍江河道護欄3000余米。改建景區停車場4處、硬化道路500余米、鋪設完成了1600余平方米的人行道路,4000余平方米房屋得到合理改造,9處民俗巷道完成提升改造。
改造后,村民庭院內外與周邊景致、環境協調一致,既保留和凸顯了民族特色建筑和地域歷史文化,也解決了群眾反映強烈的環境治理問題。
“香格里拉”華麗綻放
干部的擔當作為,迎來了郎木寺的華麗轉身。
兩個月來,3家設計單位、6家施工單位和34個包片責任單位積極參與到了郎木寺“雙月攻堅”戰役中,投入各類資金1.12億元,可謂成果斐然——路燈亮、環境美、河道清、景更美、游客多、收入增。
“雙月攻堅”行動帶來的變化,不僅體現在城鄉“顏值”的提升上,這種變化像春雨潤物般地改變著農牧民群眾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農牧民群眾主動謀劃家園靚麗行動,追求依托文旅資源發展旅游服務業。
看著村里的變化,郎木村群眾馬知明感動地說:“干部們天天早出晚歸,住在村上,給我們改造房屋,向我們宣傳黨的各項惠民政策,讓我們了解了‘五無甘南’和‘七美碌曲’創建行動的深刻內涵,讓我們明白了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樹立了創建美麗鄉村的堅定信心。”
“鎮子改造后,家里的賓館收入明顯增加,申請的農家樂營業執照到手了,我要借助鄉村振興的東風,拓展營業范圍,使全家人的生活越來越好。”拿到農家樂營業許可證的牧民馬先生說。
毋庸置疑,郎木寺鎮的變化是碌曲縣堅定不移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真實寫照,是黨的惠民政策落地見效的生動實踐,更是干部群眾真抓實干的擔當作為。
相關新聞
- 2021-11-23甘肅敦煌迎今冬首場降雪:沙雪交融分外妖嬈
- 2021-11-23神秘敦煌文化“落入凡間”:佛國世界也有“煙火氣”
- 2021-11-19【文化掠影】黃河石畫里的最美瞬間
- 2021-09-26甘肅卓尼洮硯融合文化提升內涵:不只一硯一銘,還要一盒一拓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