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街巷之眼】
河州巷語
牛雜割
八坊十三巷
文/李萍
河州多街巷,大柳樹巷、八坊十三巷、仁義巷、鐵匠巷、喇家巷、石橋巷……一個個耳熟能詳?shù)南镒樱v述著河州的前世今生!
“辣花豆”“米花糖”“蕎珍子”“甜醅子”“棗包子”“素盤”……
兒時,住在大柳樹巷里的孩子,只要一聽到小販們的吆喝,都會溜出家,花上幾分錢買上幾串辣花豆和米花糖,在那棵大柳樹下分享后快速回家。
辣花豆是把油炸的蠶豆用一拃長的細竹簽串起來的,不知是澆了辣椒油還是花椒粉加工而成,麻辣咸俱全,油汪汪的,偷吃準會被大人們發(fā)現(xiàn)。買米花糖則不一樣,米花糖就是把大米爆花,然后沾蜂蜜水滾成圓球,做法簡單,一分錢一個,乒乓球一樣大,是幾十年前最早的膨化食品……
一聲聲吆喝中,蕎珍子與甜醅子的吆喝也是饞人的,因為大柳樹巷里挑擔的大叔總是把他的蕎珍子與甜醅子吆喝出獨一味,每次聽到他的吆喝,不管買不買,都會跑出去看。
蕎珍子就是蕎粉,蕎面做的涼粉,蕎珍子的深茶色及在腕托里的模樣,看起來就與白涼粉有些區(qū)別,白涼粉入口順滑,蕎粉反而比較硬,吃起來會有點淡淡的苦味,卻也有很多人喜歡。
冬日里初雪的清晨,勤快嘴饞的男人們,會早起去離大柳樹巷不遠的王家黃酒鋪吃肉酒。三兩片薄片羊肉,幾粒枸杞,一點芫荽沫,黃酒黃,枸杞紅,肉片紅白相間,色香味俱全。我沒有喝過,但聽過喜好之人講述時咽口水咂巴嘴,可想其味之醇厚。
肉酒不需要吆喝,在街巷深處也無礙,總是把酒香不怕巷子深之言精準到極致。
東門巷、喇家巷的牛雜割也上演著與肉酒一樣的故事,冬日里的牛雜割鋪子總是喧騰騰的,在雜割湯翻滾的撲鼻中,一碗又一碗的雜割端上桌了。蒜苗與芫荽沫作為菜頭,讓一碗牛雜割青綠且香味撲鼻,拿了筷子,手心里一抹,而后咽一下口水,吸溜一口湯,目光跟著筷子在碗里攪動,留意牛舌多了一塊還是蹄筋少了,先巡察一番,然后咬一口白餅,喝口湯,幾口之后才吃雜割。
河州的一個個巷子都有各自的故事,而作為“城中城”的八坊十三巷,作為河州民族風情的古街區(qū),已成為臨夏市的地標之一,也是臨夏州的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之一。
八坊十三巷其建筑融合了磚雕、木刻和彩繪,集民族特色、休閑旅游、綠色生態(tài)、人文科教為一體,呈現(xiàn)出別樣的生活畫卷。
作為河州民族民俗文化名片和民族建筑藝術“大觀園”,八坊十三巷成為臨夏本地和外地眾多游客的打卡地,與寬窄巷子、三坊七巷等著名街巷不太一樣,獨具地方特色。
穿行八坊十三巷,本地人都會迷路的,好幾次,我都找不到來時路,暈暈乎乎地從這個巷子進去,沒有依照原計劃從某個巷口出來,而是繞來繞去地從另一個巷口穿出。
穿街走巷,嘗河州小吃,感覺小巷深處悠遠的時光,慢行或在某個巷子的條凳上歇息,看陌生人匆匆而過或漫步,翻一本書,仰望某個古宅,兒時的記憶漫過來,愣怔之后突然明白,原來,我已不在大柳樹巷!
相關新聞
- 2021-12-15【街巷之眼】平涼城里石家巷
- 2021-12-15【街巷之眼】天水街巷的前世今生
- 2021-12-14甘肅張掖:雪落七彩丹霞分外艷
- 2021-12-14雪落敦煌寂靜無聲 大漠山泉如詩如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