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隴上煙火城】
愜意之城——西峰
文/李安平
西峰,自古便以物產豐富、土地肥沃而著稱,曾以“隴東糧倉”而聞名遐邇。
西峰位于東經107度,北緯35度,地處董志原腹地,南北長47.7公里,東西寬34.8公里,就像慶陽大地上一把打開的扇子。
航拍西峰市區
1 曾經的小鎮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西峰迎來了她醞釀已久的華麗轉身,從一個小鎮,蛻變成了一個市。
西峰最繁華的小什字豎起了銅質的黃河象城雕,沉淀了200萬年的生命記憶形象——黃河象,經過雕塑藝術家極富想象力的藝術展現,綻放在了城市最繁華最中心的位置。城雕后面就是具有地標意義的西峰百貨大樓,五層樓的百貨大樓遠遠望去像一本打開的書,設計者獨具匠心的神來之筆是為人稱道的,他把東側的樓梯隱藏在圓筒狀翻卷的書脊里,使商業元素和文化元素得到了高度的統一。
百貨大樓的西面是年輕人激情釋放的電影院,夜晚的百貨大樓前擺滿了炒米粉、炒涼粉、灰豆湯、涼皮、豆腐腦的小吃攤子,看完電影或者準備看電影的情侶、伙伴就相約坐在馬扎子上,津津有味地吃上一通,頓覺神清氣爽。電影院門前,則是瓜子、麻子、汽水、冰棍攤子,還有兜售麻紗褲子、花裙子、領帶的小商販,嘴里反復吆喝著自編的方言廣告詞,那場景別有一番煙火氣息。
小什字南面是第一招待所、劇院、郵局,周圍就是報刊亭、集郵門市。向北走過半里地,就是大什字,東面是新華書店,西面是古色古香的文化大廈。如果說,小什字是西峰的商業中心,大什字就是文化中心。每逢周末,有的市民去新華書店里看書,有的去文化大廈一樓的閱覽室里看報紙、讀雜志。很多年輕人不怕累,三五個同學從城郊東面的八里廟,說說笑笑逛西峰,一天下來,走幾十里路,仍然覺得意猶未盡。
向東不遠處就是小城當時唯一的公園——東湖公園,一張門票,可以劃船、看動物、打氣槍、乘涼,還能照相。其間綠樹成蔭、湖波蕩漾、廊橋斗折、山環繞,是很不錯的去處。
我們讀書的八十年代,西峰還是一個小鎮,一晃幾十年過去了,西峰的城區建設放大了許多倍,已經由一個小鎮、小城市,變成了一座現代化的新興能源城市,人口也由當初的幾萬變成了五十萬,GDP雄踞甘肅前列。
2 白鷺來棲
西峰有五個湖,南湖、北湖、西湖、東湖、東郊湖,這些水系有效地緩解了黃土高原固有的干燥。濕地公園是慶陽最大的公園,水域面積和地域面積達3000畝,將原來的南湖公園、彩虹橋融入其中,廊橋亭樹相互映襯,蔚為壯觀。
去年12月底,一位老師來西峰講學,我陪先生到濕地海綿公園轉悠,剛剛步入人行道,發現遠處湖水中央有七八只白鷺在棲息,朝陽斜射到湖面上,水波瀲滟,像細碎的金斑,白鷺安詳地洗滌著羽毛,有一只白鷺單腿直立著,恰似依著一根筆直纖細的鐵絲,半張著翅膀,欲飛不飛的樣子,剩下的幾只白鷺在戲水,迷人極了。
這些年西峰的生態好了,從10月份開始就有候鳥來棲息了,冬季來到濕地公園水域的候鳥有鴛鴦、白眼潛鴨、白骨頂雞、綠頭鴨、澳洲潛鴨、燕鷗、烏鶇、麻鴨、斑嘴鴨、白鷺、蒼鷺、池鷺等,還有很多稀有鳥類。
其實,濕地公園最美的時候在夜晚,夜幕下彩虹橋的霓虹燈撲朔迷離,公園的寬闊地帶擺列著一排排的燒烤攤,成群的年輕人扎堆喝著啤酒、吃著燒烤。喜歡鍛煉的中老年人在節奏明快的音樂聲中扭動著身體,格外地歡快。
當濕地公園從我們的視線漸漸遠去時,空曠的董志原上空響起了穿透力極強的鶴鳴聲,不由得讓人想起《詩經·鶴鳴》里那些唯美的句子,“鶴鳴于九皋,聲聞于野”。
攪團
饸饹面
3 美味勁道的饸饹面
西峰最本土的小吃是饸饹面,饸饹面的做法并不復雜,可以現做現吃,不管來多少人,保管吃好吃飽。老百姓婚喪嫁娶,饸饹面是待客的第一道吃食,通常的要求是面要勁道,湯要汪,小菜要新鮮,鹽醋辣子要地道,不要看這么簡單的一碗饸饹面,講究可多著呢。
饸饹面一半的技術在面上,一半的技術在湯上。湯好不好主要在油料、洋芋(蘿卜)、豆腐、雞蛋、木耳、黃花菜、蔥花、香菜這些材料的質地上,煎湯的火候也不容忽視。這些東西準備好了,剩下的就是機械操作了,壓面床子是機械的,只需架在鍋沿上,用力緩緩壓下去,一床子勻稱、勁道的饸饹面就潛入沸騰的開水鍋內,等煎上三煎,用笊籬打撈出來就可以澆上湯吃了。
有大事的時候,人們一般都支起湯鍋,打開和面機,啟動電床子,只聽電動機一陣嗡嗡響,一鍋面就在鍋里沸騰了。吃的人多,和面的師傅拆開一袋子面粉就往和面機里倒。現在,農村也好,城里也好,都興起了饸饹面專業流動餐廳。商家帶上碗碟、餐桌、材料、設備、廚師和服務員,主家只需按照一袋面1000元的價格支付費用就行了。猛一聽,價格挺高,其實也劃算,不但省去了麻煩,也比飯店里吃得舒服和方便。
城區的饸饹面館一般都在巷道里、小區附近的門面上,上下班前后,吃一碗饸饹面,渾身透著舒坦。飯館里的吃法稍微講究一些,有半干半湯,有純湯,有干拌,味道當然無可挑剔,但是湯里蔬菜的種類比家里要簡單一些,油料的品質上也打了折扣,不過,安全、衛生上大可放心。有的店家心細,配上泡菜、手工面、蘿卜絲,顧客的選擇余地就多一些。
西峰的臊子面也很有地方特色,因其太辣,吃在嘴里不斷發出噓噓哨聲,故又稱“哨子面”。西峰臊子面制作獨特,吃法有趣,堪稱一絕。正如一首民歌唱到“十八省里(那個)轉一遍,好不過咱們西峰的臊子面”。西峰臊子面做工精細,制作分揉面、搟面、做湯、煮面幾個工序:“抻的面銀團團,搟的面紙一般,剁的面千條線,下到鍋里蓮花轉,撈到筷子上打秋千,盛到碗里賽牡丹。”做成的臊子面條長如線,細如絲,長而柔韌,細而不斷,噴香美味,別具風味。
除過饸饹面,西峰下莊清湯羊肉、卟啦、攪團、洋芋筋筋、面筋、涼皮也都是不可錯過的美食。
冬日的東湖公園
4 濃郁的先秦方言
西峰方言屬于先秦方言,和關中話十分接近,許多方言土語至今還保留著古漢語的發音,細細品味,古雅而意蘊悠長。
西峰人把吃叫咥,也叫馕,咥飯了,咥畢了,咥美了,馕快些。
姑姑叫娘娘,姨叫姨娘。父親叫達,大伯叫大爹。
咱們叫阿們,他們叫年們,我們叫額們。西峰人說額們最有意思,額們娃,額們老漢,額們老婆,額們公公,額們婆婆。尤其是老漢和老婆,這種單數人稱,西峰人偏偏說成雙數人稱,細想則令人忍俊不禁。
西峰人的方言中處處流露著豪爽氣,比如,打人這個詞,西峰話就有許多說法,擤、做、肘,喝酒高興了,也叫擤酒。
西峰方言中古漢語氣息濃郁的詞語很多,值得仔細玩味。比如,亙古(原來)、年時(去年)、夜來(昨天)、甚(很)、頗煩(煩惱)、僚(漂亮)、噎(喉塞)、赍發(出嫁)、焦拮(拮據)、釅(濃)、嶨(礙事)、斫(劈)、爨(香)、綰(卷)、蔫(低落不振)、晌午(正午)、呺(單薄)、窺謀(估計)、爽信(失信)等,幾乎全是《詩經》和先秦古漢語典籍中的詞語。在表情達意方面,方言土語有著普通話無法比擬的優越性。西峰人的方言沉淀是非常復雜的,既有仰韶文化晚期黃帝部落的遺音,又有先周文化的古語,更有雅化了的先秦方言土語。還有些方言,能讀出來,寫不出來。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這些方言土語,在一代又一代的西峰人口口相傳著,融進了他們的生活,沉淀在他們的血液中。
雪落董志原
5 神奇的董志原
八百里秦川,不如董志原邊。
1.2億年前,印度版塊和青藏高原版塊碰撞,形成慶陽湖,200萬年前,地質裂變擠壓隆起和黃土堆積而形成了董志原。董志原是西周“大原”的一部分,唐代,易名“彭原”,清代,左宗棠平亂設董志縣,遂更名為董志原。董志原是世界上黃土層最深厚的地方,土層最厚處達200多米。
董志原不僅是現代人的宜居地,也是史前人類的繁衍地。聞名全國的“南佐遺址”離城區只有6公里,距今卻有5000年的歷史,屬于仰韶文化,遺址總面積20萬平方米,文化層厚2-7米不等。發掘出的大型夯筑祭祀性殿堂建筑室內面積達630平方米,現存九處大型夯土臺基,結構十分宏偉,是涇渭地區又一高等級中心遺址。
董志原上的風光一半在原上,一半在溝里。“南佐遺址”周圍有風景優美的南佐溝,沿著崎嶇的石子路可直達溝底,一覽風貌迥異的黃土風光。每年盛夏,與朋友相約,抵達南佐溝底,可以看見清澈的溪水,成片搖曳多姿的荷花,躺在九女綰花臺上,一陣涼風吹過,荷葉拂動,含苞待放的荷花緊緊地握成一個個粉紅色的拳頭,暗香浮動,煞是好看。往溝稍里走,有茂密的蘆葦蕩,蘆葦瘋長著,密不透風,蘆葦上掛著褐色的呈圓柱狀的果實,我們都喚其為“毛蠟蠟”,拿在手里像一串糖葫蘆一樣,可惜是只能看,不能吃。
在遺址上散步,隨時可見幾千年前的陶片就在腳下,南佐被掩藏了幾千年的神秘面紗也即將徐徐揭開。
6 回味無窮的特產
西峰處在董志原的腹地,是肥沃的黑盧土和黃綿土土壤,全年降雨量400—600毫米,雨量充沛,無霜期較長,晝夜溫差大。適合小麥、玉米、谷物、豆類、瓜果生長,更是蘋果的最適宜生長區。
西峰小米的主產區在什社鄉,相傳什社小米為明嘉靖年間貢品,營養豐富,口感純正,是滋補的佳品。什社小米熬的小米粥油脂層厚,但油而不膩,入口甘香。如果年輕媳婦坐月子,家里人是一定要跑到什社鄉,托可靠的親戚朋友,買正宗的什社小米,為媳婦熬小米粥。手術后的病人,也需要小米粥的滋補,方能早日康復。
西峰的黃花菜又叫金針菜、忘憂草,西峰的老百姓總會在莊前屋后的閑散地種一行行黃花菜,等到黃花菜還沒有開花的時候,及時采摘下來,放到蒸饃饃的鍋里一蒸,然后在太陽下曬干,就可以食用了。成品的黃花菜是曬干的,一束一束用紅絲線扎起來,稱斤賣。黃花菜被活躍在鄉間集市上的小販收購起來,銷往全國各地。心急的城里人,喜歡吃新鮮的黃花菜,他們把黃花菜放到開水鍋里略微一煮,瀝干水分,切成細絲,澆上涼菜汁子,就是一道時令菜。黃花菜據說可以解郁,所以又叫忘憂草,是治療抑郁癥的一味中藥。
還有一樣水果現在已經不多見了,當地人叫模糊梨,學名為海棠,果實像手指頭那么大。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我們在西峰上學的時候,一到秋天就有群眾在學校門口叫賣“模糊梨,又香又甜的模糊梨”,五毛錢一小碗,學生嘴饞,只要聽到叫賣聲,同學們就紛紛擠到校門口。模糊梨一個人吃沒意思,三五個同學坐在一起,圍著盛滿模糊梨的洋瓷碗,坐在宿舍的架子床沿上,邊吃邊聊,那股酸乳乳甜絲絲的味道回蕩在嘴邊,品味間,竟也如同回到了兒時。
相關新聞
- 2021-12-16文明交匯地敦煌:絲綢之路上的璀璨明珠
- 2021-12-16《地理·中國 在河之州》第三集《叩問遠古》
- 2021-12-15《地理·中國 在河之州》第二集《追問祖先》
- 2021-12-14《地理·中國 在河之州》第一集:觸摸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