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高質量擘畫文化強省建設發展藍圖
——《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十四五”規劃》解讀

萬里長城——嘉峪關。本文資料圖片均由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提供

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重點項目哈達鋪會議舊址——郵政代辦所。

在第四屆敦煌文博會上,《絕色敦煌之夜》精彩上演。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施秀萍
2013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批復支持甘肅以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為平臺整體推進文化大省建設,這是國家批復的唯一以文化為主題的發展平臺。這九年來,是甘肅文化建設最快、發展最好、成就最大的時期,是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積累經驗、探索新路、譜寫新篇的關鍵階段,也是以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為平臺整體推進文化大省建設向文化強省建設轉變的重要階段。
剛剛過去的一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是兩個百年目標交匯與轉換之年,也是奔向2035年遠景目標的新起點。近日,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協調推進領導小組辦公室出臺《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十四五”規劃》,聚焦文化強省建設,開展“鑄魂”“探源”“守根”“塑形”四大行動,高質量擘畫發展藍圖,不斷增強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的內生動力。
為此,記者采訪了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協調推進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辦公室),詳細解讀《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十四五”規劃》。
問:請談一下《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編制背景。
答:2013年,國務院批復支持甘肅建設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以下簡稱“華創區”),要求甘肅以建設華創區為平臺整體推進文化大省建設,探索出一條經濟欠發達但文化資源富集地區科學發展的新路子。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華創區建設,印發了《關于推進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的實施意見》《甘肅省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總體方案》。“十三五”時期,省委、省政府持續加強華創區建設,印發了《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十三五”規劃》,各地各部門堅決落實決策部署,積極推進重點任務,在各方努力下,全省社會文明程度整體提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廣泛弘揚,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水平不斷提高,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逐步完善,文化藝術創作生產亮點頻現,對外文化交流的影響力不斷擴大,華創區建設取得了比較顯著的成績。
“十四五”時期是甘肅勝利完成脫貧攻堅歷史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是奮力推進文化強省建設的關鍵五年,發展基礎更加堅實,發展條件深刻變化,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按照我省“十四五”規劃中“加快推進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提升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平臺功能”的重要部署,為進一步繁榮發展全省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更好傳承華夏文明、提升社會文明程度、煥發文化資源時代光彩、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強文化軟實力,根據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協調推進領導小組要求,我們組織省內專家,編制了《規劃》。
問:請介紹一下《規劃》編制的過程。
答:《規劃》從開始起草至印發,我們堅持把好“廣泛調研、征求意見、充分論證”3個環節,歷時一年時間,共經歷了5個階段。
一是組建《規劃》編制團隊。2020年10月,我們正式啟動規劃編制工作,經統籌考慮、認真研究,組建了由省委宣傳部主導、西北師范大學有關專家教授參與的規劃起草組,明確了起草任務分工。起草組成員規模約十幾人,學科背景廣泛,工作扎實認真,幾位主要負責同志是我省知名專家學者,參與過國家和省上多項重大課題研究及多個經濟社會領域發展規劃編制,工作經驗十分豐富。
二是扎實開展前期調研。《規劃》起草之初,我們先后赴14個市州、30個縣市區和省直有關部門及相關國有文化企業進行深入細致的調研,摸清吃透了“十三五”時期華創區建設情況,了解了各級各單位推進華創區建設任務情況,征求各方面對“十四五”規劃的意見和建議。調研完成后,起草團隊認真整理調研成果,逐項分析關鍵內容,為《規劃》編制打下了重要基礎。
三是有序做好《規劃》編制。我們認真貫徹中央和我省“十四五”規劃精神,充分領會實質、把握要義,緊緊圍繞堅定文化自信、建設文化強省,聚焦突出問題和明顯短板,回應群眾訴求和社會期盼,反復討論、認真研究,確定了規劃編制思路,搭建了規劃基本框架。隨后,扎實高效開展了《規劃》編制,編制中注意吸納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最新方針政策,落實相關要求,及時關注文化建設新態勢,把握“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不斷優化完善規劃內容,在2021年4月,完成初稿。
四是組織研究論證。《規劃》初稿形成后,我們堅持發揚民主、集思廣益,邀請中央駐甘單位、省內知名專家學者,兩次召開論證會,廣泛征求意見。參會專家圍繞《規劃》的結構體例、建設目標、重點任務、保障措施等提出意見建議。同時,我們書面征求了文化、文物、發展改革、財政等30余個部門、有關單位和企業的意見建議。共征求到各類意見建議100余條,起草組認真研究,充分吸納,對《規劃》增寫、改寫、精簡文字共計200余處。
五是報請領導小組審議。《規劃》成熟后,我們報請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協調推進領導小組審議。2021年9月2日,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協調推進領導小組召開會議,審議了《規劃(審議稿)》,聽取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協調推進領導小組有關成員單位工作情況匯報,研究安排相關工作。會議原則同意《規劃(審議稿)》,提出了審議意見。我們根據審議意見,對《規劃》進行了最后修改完善,報請省委省政府印發。
問:《規劃》編制的指導思想是什么?
答:《規劃》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屆全會精神,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以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為統攬,以推動文化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堅持高質量、高水平、高起點,以實施“鑄魂”“探源”“守根”“塑形”行動為引領,著力優化文化建設區域布局,落實重點工程,強化保障措施,著力打造“片區支撐、點段牽引、連線整合、系統推進”的文化發展新格局,著力提升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的內涵和水平,努力為文化強省建設、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奠定堅實基礎。
問:《規劃》的基本原則是如何確定的,和“十三五”規劃相比,《規劃》建設目標有什么變化?
答:“十四五”時期,甘肅省文化發展處于由文化資源優勢向文化發展優勢轉變、由文化資源大省向文化強省邁進的關鍵期。《規劃》基本原則全面符合這一關鍵時期的發展特點,提出了“五個堅持”:堅持把牢方向與守正創新相結合,堅持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結合,堅持保護傳承與建設發展相結合,堅持重點突破與統籌兼顧相結合,堅持因地制宜與彰顯特色相結合。這“五個堅持”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建設重要論述精神和對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與我省推進文化強省建設,促進文化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一脈相承,與甘肅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統一協調,明確了“十四五”時期華創區建設要求。
關于華創區建設目標,根據國務院批復要求,華創區建設任務“一年啟動、三年初見成效、七年實現規劃目標”。“十三五”時期,華創區正處于攻堅建設期,建設目標更加聚焦夯實基礎、補齊短板,整體提升全省文化發展水平,經過五年建設,總體目標已經基本完成。這次《規劃》確定的“十四五”時期建設目標,是對“十三五”時期的延續,提出到2025年,完成華創區建設規劃任務,全省文化遺產得到有效保護和充分展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健全完善,文化產業得到長足發展,長城、長征、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基本建成,華創區成為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高地、特色文化產業創新發展的基地、服務“一帶一路”民心相通建設的典范。
問:《規劃》提出的“十四五”時期華創區建設的主要任務體現在幾個方面?
答: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也是本次《規劃》編制的特點。
一是貫徹中央“三新一高”要求,實施“鑄魂”“探源”“守根”“塑形”四大行動。“鑄魂”行動提出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于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全過程,要用精神文明建設引領社會新風尚。“探源”行動提出要研究建構華夏文明的發展脈絡,揭示展現華夏文明的體系特質,提煉萃取華夏文明的精髓內涵。“守根”行動要求要加強文物分類保護,加強非遺傳承傳習,加強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塑形”行動提出要持續講好中國故事甘肅篇章,不斷擴大對外文化交流,打造文化形象品牌。
二是落實“一帶三區”建設任務,重點建設分類保護、集中展示、融合發展、綜合利用四大功能區。按照《甘肅省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總體方案》“一帶三區”布局,確定了4個功能分區。分類保護區以國家、省、市、縣四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為核心,加強分類分級保護和動態管理,統籌文化資源和各類生產要素,細分為河西走廊文化生態保護區、隴東南歷史文化保護區、隴中特色文化保護區。集中展示區依托敦煌文化、長城文化、長征文化、黃河文化、始祖文化、民族特色文化等文化資源,集中建設重點展示園、主題展示帶、特色展示點。融合發展區綜合考慮分類保護區與集中展示區布局、區域資源富集程度、現有文化旅游項目基礎及未來發展潛力等因素,著力打造特色鮮明、輻射性強的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區、文化科技融合發展區、文化貿易融合發展區。綜合利用區以傳統生產生活區域為依據,突出華創區建設主題,合理保存傳統文化生態,注重環境保護與文化要素保存,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適當控制生產經營活動規模和類型。
三是深化“十三板塊”建設,推進保護傳承、研究發掘、文化惠民、環境優化、文旅融合、數字再現六大工程。按照《甘肅省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總體方案》“十三板塊”建設任務,突出重點、整合關聯、拓展延伸,提出了6個重點工程。
保護傳承工程將加強國家文化公園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力度,做好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強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弘揚傳統醫藥文化,加強中華民族音樂傳承出版和戲曲傳承,加強傳統節日、農耕文化及民俗民風傳承。
研究發掘工程將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深入研究發掘甘肅特色文化的內涵和精神,構建與華夏文明保護傳承相適應的理論體系和話語體系,包括厘清華夏文明在甘肅的傳承創新脈絡、加強文化藝術精品力作創作生產、推出精品出版物、加強文藝人才隊伍建設等內容。
文化惠民工程聚焦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提出加快基礎設施改造升級,探索公共文化服務運營新模式,拓展公共文化服務內容,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務質量等任務。
環境優化工程圍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提出構建自然環境管控體系、完善交通體系建設、加強環境基礎設施、建設視覺形象識別系統等內容。
文旅融合工程緊扣文化強省和旅游大省建設目標,圍繞甘肅特色文化,深化以敦煌為核心的河西走廊文化旅游圈聯動發展,推動長城、長征、黃河國家文化公園文旅融合建設,推動始祖文化旅游圈高質量發展,辦好以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公祭伏羲大典等為代表的節慶會展活動。
數字再現工程圍繞實施國家文化大數據戰略,歸集梳理各類文化資源數據,以建設標本庫、基因庫、素材庫和文化專網、數字化文化生產線為重點,著力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持續創新文化遺產數字化展示方式,推進數字化再現系列項目建設。
問:《規劃》在實施保障方面有哪些要求?
答:《規劃》從5個方面提出了實施保障的措施。一是加強組織協調。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協調推進領導小組、辦公室、各成員單位和各級黨委要發揮各自力量,共同推動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取得新的更大成效。二是加大政策保障。完善政策保障措施,建立健全“項目跟著規劃走、要素跟著項目走”的工作機制。三是創新體制機制。要加強改革創新,釋放體制機制活力,激發文化發展繁榮的內生動力和創造活力。四是廣泛宣傳引導。充分發揮各級各類新聞媒體的作用,廣泛宣傳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的重大意義、豐富內涵和目標任務,廣泛宣傳各級各部門推進建設的生動實踐、成績成效和典型經驗。五是加強督導落實。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加強督促檢查和協調推進,各級各部門要確保各項任務落地落實。
相關新聞
- 2022-01-05石頭也會七十二變
- 2022-01-05敦煌鳴沙山"駱駝保姆"土法清駝糞 破局旅游"甜蜜煩惱"
- 2022-01-05敦煌莫高窟啟“飛天”專題游:與不同朝代“飛天”親密互動
- 2021-12-31“覺色敦煌 莫高精神”敦煌石窟藝術展亮相蘭州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