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州照相館最早以黑白人像攝影起家,拼放、套放、蒙影等是照相館的傳承技藝。 王牧雨 攝
(新春走基層)走俏“新年照”載傳統“團圓文化”:守“鄉愁”讓年味更濃
中新網蘭州1月25日電 (王牧雨 李亞龍)黑白人像、公司團建、預約拍攝全家福……1月25日,是中國農歷臘月二十三,也是中國北方傳統“小年”,蘭州城區一家老字號國營照相館蘭州照相館內隨處可見忙碌的身影。臨近年關,很多人都選擇前來拍攝一張喜慶的新年照片。
“專門來這拍張全家福,已成為蘭州很多家庭過年的傳統和習慣。”蘭州照相館副經理常青林,是一位在此工作近30年的攝影師。他告訴記者,照相館的工作也從農歷臘月開始變得忙碌起來,一直持續至正月初,常常爆滿。
“在年三十這天,有的家庭一大早穿戴整齊,先來拍照然后再去吃年夜飯,有的則是在初一中午吃了團圓飯后來拍全家福。有的家庭老人年紀很大了,被家人推著輪椅來,兒女攙扶著坐下,穿著中式唐裝抱著重孫子,那種笑容特別有感染力。”常青林說,雖然春節假期里要加班,但看著一個個家庭來來去去,自己也被團圓喜慶的氛圍溫暖著,經常也是樂此不疲。

圖為20世紀80年代,蘭州照相館拍攝的人物肖像照,如今仍然有很多人選擇拍攝這樣的照片留作紀念。 王牧雨 攝
今年53歲的一位王姓蘭州市民告訴記者,蘭州照相館伴隨著他的成長記憶,小時候被大人領去拍周歲照,結婚拍婚紗照,和愛人兩個大家庭的幾次全家福都是在這兒拍的,“每年春節前,一家人在蘭州照相館一起拍一張全家福,就是留住特殊的‘鄉愁’”。
作為傳統中式照相館,蘭州照相館擁有一批忠實的“粉絲”,但在平日里也同樣經歷著數字時代的沖擊。功能繁雜多樣的數碼相機和手機,加之后期便捷的美顏操作不斷迭代更新,使得這家傳統拍攝復古黑白相片以及正統全家福照的相館也感受到了壓力。
“我們也曾討論過是否做些改革創新,但又覺得堅守也是一種特色。”常青林說。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北京師范大學應用心理學博士研究生吳少里說,過去科技不發達,到特定的照相館拍全家福,成為許多中國人集體潛意識里一種具有儀式感的行為。而黑白照片的色彩本身象征著過去生活特定的社會文化背景,某種程度上也意味著經典和傳承,部分傳統的東西,也還會因為本身具有承載著美好回憶的特性而長久延續下去。(完)
相關新聞
- 2022-01-24滿枝桃花鬧春意
- 2022-01-24武山形意拳傳人馬敬武
- 2022-01-21蘭州市博物館將舉辦2022年春節系列活動
- 2022-01-21在青磚上刻畫藝術夢想——訪臨夏磚雕大師沈占偉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