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平涼市博物館
銅虎符 (隋代)

銅虎符高4.7、長6.9cm,出土于平涼市莊浪縣。虎圓豎耳,怒目張口,挺胸昂首,尾上翹,作奔走狀。符頭部有圓穿孔,背面有凸起的十字扣。符身正面陰刻篆書“永安府”字樣;背面陰刻楷書“右驍衛”“蘭豐二”等字樣。右翊衛、右驍衛,官署名,為隋唐十六衛中的兩衛。隋初稱左右衛,隋煬帝時改為左右翊衛,所領軍士稱驍騎。是隋代府兵駐防莊浪的歷史見證,是研究隋代府兵制度的重要實物資料,為國家一級文物。
虎符即兵符,最早出現于春秋時期,盛行于戰國、秦、漢,隋唐以后逐漸由令牌代替,是中國古代帝王授予臣屬兵權和調發軍隊的信物。各個朝代的兵符造型各不相同,以象征軍威的虎形符為主,兼有鷹、龍、魚等形狀,材質也分金、玉、銅、木、竹等。但是最大的區別在于兵符上軍隊編制的標識。虎符均為左右兩半,右半為皇帝或朝廷保管,左半為將領或地方長官所持,左右兩半各有榫卯,合攏后絲絲入扣,方可調兵。
奔流新聞·蘭州晨報記者 荊雯
相關新聞
- 2022-01-24藏品豐富的平涼博物館(華夏博物之旅)
- 2022-01-13回望甘肅百年考古之路
- 2022-01-13讓彩陶在現代社會煥發生機——訪彩陶修復技藝傳承人馬黑麥
- 2022-01-062021年甘肅文物工作十大亮點公布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