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省文物局部署2022年工作重點
做大做強甘肅“石窟航母”
1月24日,記者從2022年全省文物局長會議上獲悉,新的一年,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甘肅省文物局將全年工作重點轉向以推動敦煌研究院“典范”“高地”建設為抓手,全方位打造敦煌學研究“高地”,掌握敦煌學研究話語權。與此同時,發揮沿黃九省黃河流域博物館聯盟作用,加強黃河文化軟硬件建設,突出黃河文化“甘肅符號”。
深耕細作,成績斐然
2021年,甘肅省文物局深耕細作,成績斐然。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當選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甘肅省文物局駐村第一書記朱森平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榮譽稱號,敦煌研究院保護研究部部長吳健榮獲2021年度“感動甘肅·隴人驕子”提名獎,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所馬愛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李小燕獲評2021年度全國最美文物安全守護人。
敦煌研究院多元異構的敦煌石窟數字保護關鍵技術研發項目榮獲甘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該院被授予世界遺產青少年教育基地、該院文化弘揚部榮獲第25屆“甘肅青年‘五四’獎章集體”,“莫高學堂”入選世界研學旅游組織合作認證基地。敦煌莫高窟、大地灣遺址、馬家窯遺址、馬家塬遺址入選全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
建設敦煌研究院“典范”“高地”
記者了解到,2022年,甘肅省文物局將在三方面重點發力。首先是敦煌研究院“典范”“高地”建設創新突破。今年將積極協調省政府和國家文物局簽訂共建協議,成立省部戰略合作指導委員會,籌備召開第一次全體委員會議。全面推行敦煌研究院基于價值完整性的平衡發展質量管理模式,以院管六大石窟為引領,覆蓋省內重要石窟,做大做強甘肅“石窟航母”。
建設敦煌學研究“高地”,離不開科技創新和人才隊伍建設。為了牢牢掌握敦煌學研究話語權,必須站在敦煌學研究“高地”有所作為。因此,2022年除了全方位推進敦煌石窟考古、敦煌藝術、敦煌歷史、民族、宗教、文學、敦煌與中外關系、敦煌藏文文獻研究,積極申報設立國家級、省級社會科學研究基地,加快推進“敦煌石窟文獻釋錄與圖文互證研究”等國家重點項目課題研究外,還將重點實施流失海外敦煌文物數字化復原項目,完善“敦煌學信息資源”和“藏經洞出土文獻”數據庫,擴充“數字敦煌”資源庫。
打造黃河文化“甘肅符號”
長城國家文化公園不僅是長城文化的真實寫照,也是長城保護利用的“甘肅樣板”。今年,按照總體布局,將重點實施嘉峪關關城、明長城索橋堡段、玉門段等一批長城保護修繕項目。啟動甘肅長城數字化工程,開展張掖高臺段、武威天祝段等漢明長城數字化保護項目,探索構建長城數字化保護體系。加強黃河文化遺產保護,實施辛店、林家遺址等10處史前遺址公園建設,打造一批地標性黃河文化“甘肅符號”。
此外,重點推進榜羅鎮會議舊址、會寧紅軍會師舊址、山城堡戰役舊址等長征重要節點保護展示工程。著力抓好哈達鋪會議舊址保護展示及紅軍街整體風貌整治工程,打造哈達鋪會議舊址樣板工程。
據了解,為了提升“甘肅樣板”的引領作用,在重保護的同時,實施好關中蘇維埃政府舊址、慶城縣三八五旅舊址等陜甘、陜甘寧(慶陽市)片區和臨澤紅西路軍戰斗舊址、永昌戰役遺址等西路軍片區保護利用項目,圓滿完成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實施意見》各項任務,不留死角,不留遺憾。
加強中華文化的“甘肅標識”
甘肅有獨一無二的河西走廊國家文化遺產線路,石窟寺、長城、古城址、古遺址、古建筑等重點文化遺產都有深厚的歷史積淀,圍繞這些國家文化遺產線路深耕細作,河西走廊上將會產生新的“甘肅標識”。基于這些得天獨厚的資源,今年將著力實施好廟石窟、永昌鐘鼓樓、黑水國遺址等一批重點支撐項目,打造絲綢之路文化制高點。(記者 高宏梅)
相關新聞
- 2022-01-24甘肅這樣建設文化強省 實施隴原文藝高峰攀登工程 加快推進官鵝溝等創建國家5A級景區
- 2022-01-24甘肅省博物館數字藏品首次發布受熱捧
- 2022-01-21甘肅簡牘博物館舉行首屆青年學術研討會
- 2022-01-21《七彩漫畫民法典》叢書出版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