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流新聞·蘭州晨報 攜手甘肅十四家博物館
“虎年獻寶”賀歲
回首虎
鎏金龍虎飾件
繩紋灰陶鼓
奔流新聞·蘭州晨報攜手我省十四家市州博物館共同開啟的“虎年獻寶”賀歲活動,今日推出的三件“鎮館之寶”分別是春秋早期的回首虎、春秋戰國時期的鎏金龍虎飾件和新石器時代繩紋灰陶鼓。
回首虎 隴南市禮縣博物館 春秋早期
回首虎為春秋早期器物,長22.6厘米,大堡子山祭祀樂器坑出土,共三只,造型相同,大小相似。為全國虎伴樂器出土的首例。其形象回首卷尾、聳耳曲爪、憨態可掬,極具觀賞性,是春秋時期虎造型的杰作,體現了秦國早期高超的造型能力和精湛的鑄造技術。
虎的形象在春秋秦人的器物中多見,不但有自成個體的金虎、青銅回首虎,同時作為附飾也出現在一些大的青銅器上,如秦西垂陵區圓頂山貴族墓地出土的青銅方壺、青銅盉及青銅盨等器物上都附飾有大量不同形態的小虎。
鎏金龍虎飾件 白銀市博物館 春秋戰國時期
此套鎏金龍虎飾件中的虎飾件:長36.1厘米,寬9厘米;龍飾件:長41厘米、寬7.7厘米。為春秋戰國時期龍、虎形銅璜,圓拱形,頂部之上有拱形穿,兩端分別為龍首與虎首,口部張開,露出尖牙。在新石器時代,璜一般是佩戴于胸頸部的裝飾品,具有象征身份地位的作用。
商周時期,璜成為重要的禮器,《周禮》中說:“以玄璜禮北方”。商周時期我國青銅器鑄造和使用到高峰,進入戰國時期,用銅代玉成為一種時尚,銅璜應運而生。
繩紋灰陶鼓 定西市博物館 新石器時代
繩紋灰陶鼓直頸、鼓腹、平底,器型碩大,口徑30厘米,通高87厘米,地徑27厘米,是新石器時代馬家窯文化時期馬家窯類型。
在遠古時候,“鼓”代表著至高無上的權力,也是遠古時期禮樂文化的初始形式。這件灰陶鼓口沿外飾九枚鋬紐,用于蒙扎鼓皮,肩部對稱飾有兩個散音孔。因器型碩大,造型特別,此鼓為國家一級文物。
奔流新聞·蘭州晨報記者 荊雯
相關新聞
- 2022-01-27虎年說虎——甘肅文物中的“虎”
- 2022-01-26如虎添翼 張掖四只“老”虎賀新年
- 2022-01-24【奔流文化·器物】從絲路舞馬到北京冬奧 “一起向未來”
- 2022-01-24修復哈達鋪鎮郵政代辦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