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勃
一夜大雪,漫天皆白,突然而至的大雪,重塑出一座全新的縣城,全新的天門。
天門山方位沒變,變的是顏色和形象,昨天還在醞釀春意的天門山,因這場雪,一夜間又退回隆冬。玉龍騰躍是雪后天門山的寫照,一道龍岡逶迤東西,天門山主峰,像極了一朵盛開的白蓮,讓遺世獨立的美,馳魂奪魄。
天門山極高峻,直插云空,儼然天門。因山峰壁立而起,上山的路于陡峭險峻間不得不草蛇般蜿蜒而上。盡管臺階從山下直通山頂,不時有涼亭、游廊伴其左右,但許多地方因山形所限依然逼仄。大雪覆蓋了臺階,覆蓋了彎曲的小徑,更覆蓋了漫山的芳草樹木。站在小徑上,曾經枝柯交錯的林蔭道完全變成了瓊枝玉葉搭成的隧洞,人行其中,真有如到琳宮之感。霧凇、冰掛等玲瓏剔透,如詩如畫。比起隆冬的雪,春天的雪更有韻味。隆冬的雪,密密實實地壓下來,讓人壓抑和窒息,而春天的雪,任是多大,多厚,落到樹上,總給人以疏密有致、層次分明之感。對雪具有文學意義的感受來自詩歌,對雪景詩歌的理解和認識卻來自真實的感受。三十年前在八里灣下鄉,一夜大雪后早晨從鄉政府出來站山頂向西眺望,那種雄渾的、排山倒海的氣勢讓人頓時想起毛主席的《沁園春·雪》,想起“山舞銀蛇,原馳蠟象”,多么天才的想象和氣貫長虹的比喻啊,什么叫偉人氣魄,這就是偉人氣魄!在天門山,縱目遠望,我情不自禁想起了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我想,以此詩表現隆冬的雪景并不一定恰當,若表現初春的雪,則是十分準確。不是嗎?厚雪壓著樹枝、樹梢,樹枝間若青、若黛的部分和白雪相映,顯得那么富有詩意,那么酷似萬千梨花。一片潔白是美,參差的、錯落的、疏密有致、黑白相映的雪景更是美,符合東方哲學的辯證之美。用這樣的心情俯瞰山下的古城,遠處如帶的渭河和更遠處玉龍起舞的北山時,更有一種迷人的韻致。
路在節節攀升,在節節攀升中于林間蜿蜒。不時有鳥鳴聲傳來,不甚清晰,有時,一兩只鳥嗖的一聲飛過,翅膀扇起的雪粒紛紛揚揚落下來。雪后的林間小徑岑寂而清靜,一片寂靜中,寺廟的鐘磬聲、梵唄聲不時隱隱約約、絲絲縷縷傳來,讓人驚愕之余跌入王籍“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的詩歌意境。走在天門山,簡直就是走在中國詩歌長廊中,就連對詩歌并不在行的我,也想學著抒情。
雪雖停,天卻沒丁點晴朗起來的意思。這種霧蒙蒙的陰,使天地萬物籠罩在一片無邊的白霧中,一切都是白的,近處是清晰的白,遠處是朦朧的白,天地一色中,我的心似乎也被漂洗發白。每至心情煩亂,總喜歡登山,在大像山大佛前,你會被一種無形的力量震撼,是佛嗎?是,又不全是。但你會被浸潤、被洗禮、被感動、被激勵。在天門山,你會跌入一種文化的氤氳里,你不知道她的根深植何方,但你會被撲面而來的文化氣息所征服。歷史悠久是一種優勢,但后發和后來者居上也是一種優勢。天門山在千年間留下了什么,天齊宮塌了多少次,維修了多少次,無從知曉。巍峨雄峻的東西有時會消逝得無影無蹤,倒是柔弱的、并不為人所重視的牡丹卻活了下來,從宋代一直盛開到今天,開成了天門山一張名片和獨特的風景。比起有形的物體,文化似乎更柔弱,柔弱到許多時候沒有具象,像風,雖無影無蹤,卻能摧枯拉朽;像水,雖至柔至弱,卻也至堅至剛,一瀉千里,澎湃汪洋。這讓人想起作家莫言和記者的對話,一次記者在采訪中問莫言:在人類社會中,文學相當于什么?莫言說:人身上的頭發。人有無頭發,只影響美觀,并不影響生命。可打開任何一座古墓,不論卑微還是顯赫,肉體、骨骼和陪葬品都腐爛了,唯有頭發,人體上最為柔軟的頭發卻完好無損。徜徉在天門山梅園、杏園、牡丹園,站在山門、殿宇和報恩寺石碑前,我感到文化的雪花穿越千年塵埃輕輕落在我的身上,我完全被包裹在文化的雪原上,這些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讓人陶醉,讓人感動。艾青寫烏蘭諾娃的舞蹈,“像云一樣柔軟/像風一樣輕/比月光更明亮/比夜更寧靜。”天門山彌漫的文化氣息,不也“比夢更美/比幻想更動人”嗎?林間的風絲絲縷縷,殿角的鐘隱隱約約,雪固然白得動人,美得驚心,但我知道春天的雪將很快消融。渭河邊的柳樹已經芽苞鼓脹,冀城路邊的桃杏已急不可耐,“草色遙看近卻無”中,田野里的草芽開始探頭探腦。當山下楊柳搖金,桃杏花如霧如云時,天門山的桃杏卻不急不躁,從容自若,沒丁點與世爭寵的意思。“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從廬山大林寺,到甘谷天門山,這種超然淡定,這種對自然物候的自信,不也是一種文化的自信。天門春曉,對于儒風浩蕩的甘谷來說,天門山的春天到了,甘谷真正的春天才算到了。
不知道雪還會不會下,但下與不下,春天都會到來,素雪覆蓋的天門山,很快就會迎來另一場雪,桃花雪、杏花雪……
相關新聞
- 2020-07-22甘谷木雕的傳承與發展
- 2020-05-13《中國影像方志》 第503集 甘肅甘谷篇
- 2020-05-11甘谷中岔村 古堡碑林
- 2020-03-17甘谷南塔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