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園來歷
在甘肅,凡是知道鄧寶珊將軍的人,幾乎都知道鄧家花園。鄧家花園在蘭州廣武門后街4號,占地27畝。其地為清代以前的農(nóng)壇(祭農(nóng)神的地方),1922年被甘肅督軍張廣建副官北洋軍中韓子瞻購得。始筑墻建園,設(shè)亭臺、假山、池塘、照廳、佛堂,園內(nèi)花木繁茂,依靠水車引黃河水灌溉,可謂山環(huán)水繞,曲徑通幽。時稱“韓家花園”,后改稱“仰園”。
1936年春,時任陜西綏靖公署主任的楊虎城偕夫人謝葆珍來蘭,住在鄧將軍山字石公館。閑談時,楊隨手掏出一張面額為兩萬元的匯單對鄧夫人說“給倩子小姐買糖吃吧”(倩子是鄧將軍之女)。事后不久,鄧夫人用這些錢中的九千元買下了韓家花園,后來又買了五福街和東關(guān)的兩處小院,供鄧的部下住宿。
墓碑記事
在鄧家花園北端有一座高約兩米,直徑八米左右,青磚砌裹的巨大墳墓。這座墳塋正是鄧寶珊夫人崔錦琴及她三個孩子的合葬冢,距今整整八十年了。墓碑經(jīng)風吹雨淋,碑文有些字已斑駁脫落,但記述鄧夫人遇難的一段文字還是清晰可辨的。碑文這樣寫道:
“民國三十年(1941年)六月敵機又來襲,二十三日之警,夫人避于北郊棗樹溝,女公子倩子,公子允文、允武皆從洞圮覆壓,終遌于難。越八月五日,葬東郊夫人生時營之園林,子女祔焉……中華民國三十一年七月十一日”
1937年抗戰(zhàn)興起,蘭州作為抗戰(zhàn)大后方,頻遭日機轟炸。1941年6月23日,日機三十余架又對蘭州進行空襲。當時任職民國第二十一軍團軍團長的鄧將軍正駐陜西榆林??站懫?,匆忙間崔錦琴攜倩子、允文、允武及傭人劉媽乘羊皮筏子到黃河北岸棗樹溝防空洞躲避。當時城北有許多倚山坡而設(shè)的防空洞,因多屬當?shù)剞r(nóng)民挖沙壓田形成的洞窟,沙土松軟。中午時分,劉媽出洞取水,恰遇投在附近山梁上的一顆炸彈爆炸,劇烈的爆炸聲將防空洞震塌,錦琴母子四人立即被沙土淹埋。當?shù)伛v軍聞訊匆匆趕來,由于沒有挖掘工具,只能用手挖刨,終因時間過長而“俱不及救”。這一傷痛事,墓碑曰“絕痛奇酷”,所謂“奇”者,源于杜甫詩句‘筍根稚子無人見,沙上鳧雛傍母眠’的應(yīng)驗。遇難前一日,十一歲的倩子用心地抄寫了杜甫詩:“糝經(jīng)楊花鋪白氈,點溪荷葉疊金錢;筍根稚子無人見,沙上鳧雛傍母眠。”翌日即與母及兩弟埋于沙土,長眠地下。遇難后詩箋筆墨仍端置書桌。“人以為詩讖”者,“沙上”“鳧雛” “傍母眠”均有所隱喻。當時長女鄧團子正與姨媽崔雪琴生活在北平,幸而躲過此劫。事后蔣介石撥喪葬費十五萬元,將死者遺體埋于花園內(nèi)。時任民國政府監(jiān)察院長的于右任專為墓地題“慈愛園”三字。所以,鄧家花園又叫“慈愛園”。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甘肅省政府將此園稍作修繕,作為鄧寶珊居住和辦公的地方,從此人稱“鄧家花園”。
昔日故居
20世紀六十年代初,擔任甘肅省省長的鄧寶珊想要將花園獻給國家。上世紀六十年代后期,鄧寶珊去世,鄧園歸國有。1978年,國家又將鄧園退還給鄧寶珊子女。1982年,鄧寶珊先生的子女又將花園捐獻給國家。1985年,甘肅省人民政府投資,按以前原貌對鄧園進行了整修,正式命名為鄧家花園,并將鄧家花園設(shè)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整修后的鄧家花園,庭前假山層疊,噴泉清澈;池水荷葉間魚兒游來游去;迂回曲折的走廊兩側(cè)花壇、盆景點綴其間,園林景觀一改原來純樸天然的鄉(xiāng)土氣息。
東面一片園地,按照鄧園傳統(tǒng)種植花木,作為花卉培育基地,培育繁殖各類花木,如桂花、玉蘭、棕櫚等,尤以芍藥、牡丹為盛。
園地西南一隅有一青磚灰瓦的小四合院,這處院落即是鄧寶珊將軍和子女居住了30年的舊宅,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已辟為“鄧寶珊將軍紀念館”,展出其生平事跡,對外開放。
由于沾親帶故的親戚關(guān)系,上世紀五十年代筆者曾幾次來過鄧將軍的這座小院,時隔二十多年后的2006年6月的一天,筆者與胞弟再次走進已改為“鄧寶珊將軍紀念館”的居所參觀瞻仰。
小青瓦壓頂?shù)拇u雕短墻中間拱門題額“鄧園”,迎門照壁題字“鄧寶珊故居”。壁背書有于右任慈愛園題記:“蘭州城外鄧寶珊園中憑吊其夫人崔錦琴女士及其子女,為題名曰慈愛園”并詩:“百感茫茫不可宣,金城到后更凄然。親題慈愛園中額,莫唱鳧雛傍母眠”。詩后是記述崔錦琴及子女蒙難的一段文字。
一進四合院,雖不大,但格局周正,木雕的窗欞清秀古雅。磚石臺基上的正房和東西廂房均設(shè)為展覽室,兩廂分別為第一、第二展室,正房為第三展室。
三間連通的第一和第二展室,懸掛著許多名人墨跡與照片,陳列著鄧寶珊用過的物品和藝術(shù)品,以及名人贈予他的字畫等。展室以照片居多,有鄧寶珊與夫人崔錦琴及孩子們的合照,有鄧寶珊與名人的留影。從1909年應(yīng)募當兵、加入同盟會、參與華山聚義、討袁戰(zhàn)爭、參加護法戰(zhàn)爭,到參加北伐、八年抗戰(zhàn)、解放戰(zhàn)爭和建國后擔任甘肅省第一任省長的各個時期的資料照片,則反映了鄧將軍60年的革命生涯。
展室最為寶貴的是八年抗戰(zhàn)時期毛澤東于1944年12月22日寫給鄧寶珊的親筆信,信中說:“去年時局轉(zhuǎn)換,先生盡了大力,我們不會忘記。”“八年抗戰(zhàn),先生支撐北線,保護邊區(qū),為德之大,更不敢忘”。另一珍貴的是1949年3月25日,毛澤東在北平西苑機場閱兵前與鄧寶珊親切交談的照片,這一定格歷史瞬間的照片奠定了鄧將軍光輝的歷史地位。
第三展覽室是鄧寶珊起居和辦公的地方。四連通的上房,左為鄧寶珊臥室,中為堂屋,右為會客室。臥室擺設(shè)極為簡單:地面鋪素色提花地毯,屏風后是貼墻木床,依墻是衣柜及裝滿線裝書的木制書柜。墻上幾幅書法作品由鄧寶珊親筆書寫。較為寬敞的會客室,除了沙發(fā)、茶幾和高腳花架就是滿墻裝裱精致的齊白石、陳師曾、陳半丁、王夢白等名家的繪畫作品。
樸素無華,文化氛圍濃郁的鄧寶珊居室,體現(xiàn)了一代名將嚴謹自律的人格魅力。1957年4月,鄧小平來甘肅視察,專程到鄧園看望鄧寶珊。他一進小院,就笑著對鄧將軍說:“你住的是‘茅屋草舍’啊!”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鄧先生的會客室接待過不少政界、軍界、文化界名人。朱德、賀龍、陳毅、葉劍英等中央領(lǐng)導同志也都到過他的住所看望他。文化藝術(shù)界知名人士齊白石、葉圣陶、梅蘭芳等也都是鄧園的座上客。1954年,著名作家葉圣陶來蘭不住招待所而愿住在鄧園觀賞書畫、吟詩寫字。其間,葉圣陶作詩一首贈與鄧將軍:“遠訪蘭州勝,清輝始獲親。問年俱甲午,同愿為人民。園果嘗新味,客齋絕點塵。高情何可報,詩就意難申。”
由于鄧寶珊將軍一生交友廣泛,與名人多有書信、翰墨來往,使他收藏了許多名家書畫。上世紀60年代初,他就將部分珍貴字畫贈給了省圖書館和博物館。1988年,蘭州籌建“鄧寶珊故居”時,其子女秉承父親遺愿,又將部分精品捐獻給省人民政府。
今日展館
2012年以來,省政府投資再次對鄧園進行修繕和改建,2018年6月18日,筆者再次游覽了鄧家花園。改建后的鄧園,既仿古又呈現(xiàn)代化的建筑格局。步入大門,迎面十多米長的照壁上鐫刻著毛主席書寫的“為德之大,更不敢忘”的八個鎏金大字。圓形門洞內(nèi)墻壁上“鄧寶珊故居”五個大字由鄧小平題寫。進入大門,綠樹叢花、涼亭假山、噴泉水池,景色優(yōu)雅別致。前院左側(cè)為新建的“鄧寶山先生展覽館”。
新建展館裝飾精美,高端大氣。展廳設(shè)計融合多媒體設(shè)備,燈光帶來的視覺效果更為吸引觀眾。原故居鄧寶珊將軍各個時期的史料、圖片、實物等依舊在展廳展出,同時又征集、增加了不少資料,相比昔日紀念館展出形式和規(guī)模更為宏大、時尚。
展館設(shè)有“伊犁起義 追求民主”“華山聚義 反對復辟”“三原起義 挺身護法”“推翻賄選 首都革命”“解圍西安 參加北伐”“堅信民主 反對獨裁”“聯(lián)共聯(lián)蘇 救亡圖存”“舍家保國 堅持抗日”“追求光明 迎接解放”“主政甘肅 造福桑梓”“促進民促團結(jié) 心系祖國統(tǒng)一”和“功高德劭 垂范千古”等十個部分,文字說明也更為客觀全面,展板內(nèi)容更為豐富多彩。
解放戰(zhàn)爭時期,鄧家花園曾是中共甘肅工委的秘密聯(lián)絡(luò)點和接待站。為了記住那段不平凡的歲月,2015年在“鄧園”又建立了“中共甘肅工委紀念館”。紀念館由“春風西渡——五四運動影響下馬克思主義在甘肅的傳播”“風暴乍起——大革命時期的甘肅黨組織及活動”“烽火隴原——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的甘肅黨組織及活動”“中流砥柱——抗戰(zhàn)風云中誕生的中共甘肅工委”“迎接黎明——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甘肅工委及主要活動”五個單元組成。展出具有重要價值的各類照片、報刊、電報和實物以及烈士小傳等歷史資料數(shù)百件。中共甘肅工委紀念館被中宣部確定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
“一片丹心昭日月,一腔熱血灑古城。”從蘭州走出來的抗日英雄鄧寶珊,他曾居住過的四合院作為蘭州名居,理應(yīng)得到保留;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一部分,理應(yīng)繼續(xù)供人們參觀、瞻仰。
□孫華嶸
相關(guān)新聞
- 2022-03-04蘭州女子太平鼓隊30載創(chuàng)新傳承:柔中帶剛呈"人鼓合一"
- 2022-03-02(中新觀隴)西北民謠頻“出圈”,流量密碼里有“根”“魂”“韻”
- 2022-02-28天水市圖書館古籍修復師妙手補書 修舊如舊古籍“新生”
- 2022-02-25蘭州居民三十余年收藏上萬件稅務(wù)“老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