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羅衣從風,敦煌來
——記青年刺繡藝人劉瑤
《黃沙與飛天》刺繡扇面
2022年開春,國家藝術基金2019年度“敦煌服飾創新設計人才培養項目”的成果作品集《羅衣從風:敦煌服飾創新設計作品》出版發行了。項目由北京服裝學院承擔,作品中收錄了來自全國各地的三十名學員圍繞敦煌元素創作的藝術作品,展現了敦煌服飾文化傳承基礎上的設計實踐探索。蘭州青年刺繡藝人劉瑤也在其中。
2019年劉瑤手繡的一組《敦煌手姿》扇面問世,黑色的生絹之上,用金線刺繡出敦煌手姿的婀娜曼妙。劉瑤在創作中,用線條貫穿每一個細節,極盡傳情達意,用針與線賦予了手姿柔美與力量。也正是憑借著這一組精美絕倫的“敦煌風”扇面,劉瑤叩開了這個項目的大門,成為了甘肅省唯一的入選者。
“當得知有這個項目的時候,第一反應就是我要報名,我要去。機會太珍貴太難得了!于是,馬不停蹄地準備申報材料,上傳提交,耐心等待。這個項目全國只要30個人,門檻很高,要求很嚴,來授課的都是像常沙娜、趙聲良、劉元風、楚艷等業內的‘頂流’老師,等結果的那幾天,我在云南寫生,接到錄取電話的時候,感覺比高考錄取都緊張。”回憶起兩年多前的一幕,劉瑤還是忍不住地興奮。
從盛夏到寒冬,從北京到敦煌再到北京,長達大半年不間斷地學習、臨摹與實踐,原本在劉瑤心中就已經發芽的“敦煌種子”又成長了不少。
“不僅僅只是學習服飾設計,更多是深度沉浸在敦煌文化的滋養中,學習敦煌文化和設計的專業知識、去莫高窟臨摹學習、看展,每一天都在高強度地瘋狂輸入。雖然很累,但很開心和充實。除了我們在加入項目之前都各自與敦煌、敦煌文化有過交集之外,這次的學習也更加讓我們堅定,要把敦煌文化作為一生的追求。”與其他學員更不一樣的是,劉瑤來自甘肅。“比起其他學員在地理位置上,我占據了很大優勢。更有西北人所具有的性格秉性,以前出去進修,別人問我是哪的,我說甘肅蘭州,很多人都覺得是個落后的地方,自從接觸敦煌后,去到很多地方,別人問我是哪人,我都會非常自豪地說甘肅人,所有人都很羨慕,說那里有敦煌,是很有文化底蘊的一個地方,你要好好學習好好挖掘。”
劉瑤善刺繡,又極具天賦。在深造沉淀之后的她推出了《黃沙與飛天》系列扇面,也入選了這本《羅衣從風:敦煌服飾創新設計作品》成果作品集。4把扇面,320窟。一針一線間,靈動的飛天,敦煌的沙土,呈現出了敦煌的另一個面顏。仿若窟內平面的壁畫已然立體,盈盈飛舞。
敦煌土,又稱澄板土,是古人壁畫和泥塑的重要原材料。這種敦煌特有的土,土質粘度很細、雜質極少,只有取材于莫高窟前大泉河水和附近山洪過后沖刷至下游的沉淀土,才能稱得上是正宗的敦煌土。
而此次作品,劉瑤也首次將敦煌土引進刺繡中,借助中西方的刺繡手法來制作。兩對飛天相互追逐、前呼后應、造型優美。為了在制作中讓作品呈現出立體感,劉瑤采用了法式刺繡的工藝來表現云紋流暢的線條,發飾和部分身體選擇墊繡的手法,飄帶采用了立體的手法,讓整體平面與立體的對比更強烈。尤其是在光影之下,虛實變幻,不亦美哉。
從手姿到飛天,離不開的都是敦煌。就像劉瑤在這趟旅程中感悟到的:敦煌是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庫,莫高窟也凝聚了無數前輩的心血。沉下去,汲取養分,注重作品的質量和藝術價值,每一次創作,都是心懷感恩。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周言文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相關新聞
- 2022-03-17人間最美春分后
- 2022-03-10【小隴畫報·134期】蘭州沿川湖:冰封一潭春水 萌發綠色希望
- 2022-03-10玉門市博物館被命名為酒泉市科普教育基地
- 2022-03-01【唐詩里的甘肅】比肩五岳的隴原山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