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山史稱寧遠,位于甘肅省東南部渭水河畔,是中華民族古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武山物產豐富,鐘靈毓秀,人杰地靈,文化底蘊深厚,發展潛力巨大,具有“十有”的特點。

有山——地處秦嶺山地北坡西段與隴中黃土高原西南邊緣復合地帶,南部諸山屬西秦嶺山系,北部諸山屬隴山山系,山川秀美、風景各異。因武城山而得縣名,天爺梁海拔3120米,為天水市最高峰。魯班山丹霞地貌奇峰險絕,鐵籠山狀如鐵籠為三國古戰場,云霧山流云走霧變化無常,太皇山空氣稀薄常年積雪,老君山峽勢天險怪石林立,盤龍山山勢雄偉狀若游龍。全縣森林覆蓋率24.2%。

有水——武山水資源豐富,黃河一級支流渭河從距武山縣28公里的鳥鼠山發源地滾滾而來,至鴉兒峽麻黃灘入縣境,自西向東橫貫全縣腹部,在縣內匯納榜沙河、漳河、山丹河、大南河、聶河五條支流,干流總長48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4.87億立方米,激蕩的渭水孕育出紋理別致、質地獨特的渭河奇石。

有泉——武山溫泉為寧遠八景之一,被譽為“西北第一泉”,平均水溫39℃,屬低硫高酮負碳酸溫泉,水質富含天然氡因子,能治療50多種疾病,尤其對皮膚病、風濕病療效顯著,為極具醫用價值的復合型礦泉。

有玉——唐朝詩人王翰作千古絕唱“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使武山夜光杯久負盛名。武山是“隴上玉器之鄉”,享有“眾山皆藏玉”的美譽,馳名中外的夜光杯是用鴛鴦玉精雕而成。

有洞——武山是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首批創建縣,旅游資源豐富,4A級景區水簾洞位于蓮花峰下的天然石洞內,雨水飛流直瀉,似珠簾懸掛,故名。水簾洞石窟群始建于十六國后秦時期,現存歷代窟龕69個,造像160余身,浮雕42幅,壁畫(彩繪)2440平方米,古建筑8座,2001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砍盡南山柴,修起拉梢寺”,拉梢寺摩崖浮雕大佛通高42.3米,為世界最大的摩崖浮雕。

有菜——武山是國家級蔬菜標準化示范縣、全國綠色農業示范縣、全國首批設施蔬菜標準園創建縣、全國蔬菜產業重點縣、中國韭菜之鄉。建成集科技研發、示范推廣、技術培訓、良種培育、旅游觀光為一體的武山蔬菜產業科技示范園區,蔬菜種植面積40萬畝,總產量132萬噸,產值24.5億元。

有魚——武山生態環境優美,尤其是渭河以南地區,森林覆蓋率達30%,水質清澈、低溫清冷,龍臺鎮上河峪屬秦嶺細鱗鮭種質資源保護區,是中華鱘、金鱒、虹鱒等冷水魚養殖的理想區域。

有文——武山是“中國書畫藝術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旋鼓舞)”,武山旋鼓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文化燦爛,有紅色文化、三國文化、祈福文化、石窟文化、非遺文化、民俗文化、農耕文化、詩詞文化、鄉賢文化、古堡文化等十種特色文化資源。文物古跡眾多,有仰韶、馬家窯和齊家文化遺址36處,水簾洞、木梯寺、狼叫屲、圣壽寺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7處。

有武——武山是“全國武術之鄉”。全縣習武蔚然成風,有六合拳、八步轉等地方拳和國家套路、梅花槍、通備拳、硬氣功、太極拳等門類,常年習武人數達7萬多人,每年正月舉辦全縣武林之春武術表演大會。

有人——武山人民有“崇文尚武俠義情,善酒好訟坦誠心”的性格特點。三國名將龐德、北宋刺史王君萬、清代總兵王雄和解放戰爭時期的全國戰斗英雄郭化如、張保英等武界英才馳騁疆場。明洪武間有“氣節凜然,使京師猾豪斂跡”的山西道御史趙克欽和人稱“真御史”的江西道御史王愨。新時代,50萬熱情好客的武山兒女和一大批在外鄉賢,以優良傳統和自強不息的拼搏奮斗精神,創造著武山發展的新成就。
相關新聞
- 2022-03-17甘谷“雅路人”麻鞋創始人牛君俊入選國家級鄉村文化和旅游能人
- 2022-03-17羅衣從風,敦煌來——記青年刺繡藝人劉瑤
- 2022-03-17人間最美春分后
- 2022-03-10【小隴畫報·134期】蘭州沿川湖:冰封一潭春水 萌發綠色希望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