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陜西人引以為傲的一碗面,
居然是平涼人起的名字
□秦玉龍 文/圖
春天里陽光明媚,中午時分,一個人信步小城街道,隨意走進一家小面館,點了一碗好久未吃的扯面,就著一骨碌大蒜咥咧個美。
扯面,素以陜西寶雞西府扯面最為著名,山西扯面的名聲也不賴。其實,扯面在以面食為主的西北地區以及北方各地局部都有。據說,扯面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了。寶雞西府扯面號稱正宗扯面,為中華特色名吃之一。
扯面的主要原料有面粉、雞蛋、菠菜、西紅柿、土豆、紅蘿卜、豆角、牛羊肉及大肉臊子和調味料等。之所以稱之為扯面,如同拉面是拉出來的一樣,扯面是扯出來的。拉面有圓扁粗細各種形狀,扯面只有一種形狀。
陜西關中地區把扯面稱為 或褲帶面,是因為biángbiáng面在制作拉扯過程中擊打案板時發出biang biang的聲音。所謂褲帶面,是因為扯面的形狀像褲帶一樣寬窄而得名。隴東平涼、慶陽扯面與陜西扯面同宗同源,只是在佐料和寬窄上略有區別。
在biangbiang面登場之前,有必要說明一下,隴東地區是指隴山(六盤山)以東區域,即今天的平涼、慶陽一帶。幾千年來,隴東與關中同屬一個文化圈,平涼、慶陽與陜西地緣相近,飲水同源,文化同根,語言同音,飲食同味。長期以來,隴東人對關中的認同感更強一些,在心理、物理距離上也和西安更親近。消費去西安,看病去西安,買房去西安……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在漫長的歷史長河里,隴東一帶曾長期歸屬陜西轄治,直到清代陜甘分治,隴東才劃歸甘肅轄治。
傳說,陜西biangbiang面的biang字,是隴東平涼人發明創造的。在民間不同版本的傳說中,其中講到古時隴東平涼的一個秀才,前往咸陽趕考應試,走到彬州一帶突遇強盜,盤纏食物被搶。秀才忍饑挨餓,風餐露宿,經過八天八夜的艱苦跋涉,終于走到了咸陽城。這時他又饑又渴,剛好看到路邊一家面館,便上前向店家討碗面湯喝。
喝著面湯,秀才便和店家搭訕,問怎么不掛個招牌。店家說:“我這biangbiang面店早想掛個招牌,只是沒人會寫這個biang字。”秀才略一沉思,便道:”可否讓小生一試?“店家便讓小二備好筆墨紙硯。秀才聯想自己一路艱辛,口中隨即念念有詞:”擔個擔擔走四方,八日才到都咸陽;你裂裂他裂裂,當中坐個言王爺;你長長他長長,當中是個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岳飛出城揮一槍,槍頭卡在墻頭上,坐個車車走四方。“說罷,一氣呵成,寫出了biangbiang面三個字的招牌。
店主大喜,請秀才吃面,秀才吃得津津有味,連連稱好吃好吃,夸贊燎咋咧。秀才走時,店主拱手祝福他:“吃了我的biangbiang面,應試必能中狀元”。秀才長揖道謝店家吉言。
后來,這個平涼秀才果然金榜題名,考中狀元,先后到多地任職,從此biangbiang面的名聲傳遍了神州大地。
當然,這個傳說也許確有其事,也許子虛烏有,大家就當看故事會吧。但通過這個傳說可以證明一點,隴東和關中確實是一衣帶水、血脈相連。近年來,民間傳言隴東兩市將劃歸陜西,這種說法純屬造謠和臆想。
實話實說,也許是口味不同的緣故吧,雖然我祖上也是關中人,雖然隴東美食基本上都源于關中,但這個聞名四海的biangbiang面,吃起來并不像傳說中的那么好吃。雖然我每次去西安,都要吃一碗biangbiang面,每次都吃不完。無關好吃與否,吃得是一種情懷。盛biangbiang面的大老碗大得嚇人,比我的頭大多了,但面量不多,基本上就是一筷頭。一碗biangbiang面的價格是15元,說貴不算貴,說便宜也不算便宜。我曾親眼看到一個陜西小伙子,一口氣咥了三碗biangbiang面。
相關新聞
- 2022-03-17【曉斌說唐詩】擁有"絕倒"粉絲和心愛毛驢的賈島
- 2022-03-18天水武山老君山與老子西行考
- 2022-03-18秦安武進士旗桿巷與胡氏祠堂
- 2022-03-17辭官后流寓隴右 詩圣老杜把饑寒交迫熬成詩作百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