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武威唐代吐谷渾王族墓葬群:多項新發現占據國內考古之最
慕容氏墓出土翼獸紋、鳳紋錦半臂
長嶺M1墓道內殉馬現場清理
慕容氏墓出土金銀餐飲器具
年代最早的白葡萄酒,大量成套漆木器組合,國內發現最早胡床的完整實物,以及唐代最完整的鐵鎧甲實物……日前,隨著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結果揭曉,甘肅武威唐代吐谷渾王族墓葬群“敞開”在人們眼前。并且其多項新發現占據國內考古之最,緊緊吸引了人們的目光。
據介紹,武威南山是吐谷渾王族墓地所在,是吐谷渾滅國之后的“先塋”地。在武威南山青咀灣和喇嘛灣曾發現有吐谷渾王族墓葬9座,出土墓志9方。武威南山一帶是龍朔三年(663 年)吐谷渾王族一支內徙之后的先塋所在地。從龍朔三年吐蕃滅吐谷渾國,“吐谷渾可汗諾曷缽與弘化公主帥數千帳棄國走依涼州,請徒居內地”,到咸亨三年(672 年)唐廷將吐谷渾諾曷缽部“尋徙于靈州之境,置安樂州”,諾曷缽帶領族人在涼州生活了9年(663 ~ 672 年),其間葬死者于涼州南山,初步形成滅國之后吐谷渾王族的一個“祖塋”地。(專家指出,吐谷渾王族在“走依涼州”“尋徙靈州”之前,在吐谷渾故地青海也應有其先塋)
此外,吐谷渾王族一支被唐政府安置到靈州后,便認定涼州南山為其“先塋”,有其“不得已”的原因。專家分析,“涼州南山(祁連山)離原吐谷渾中心青海較近,隔祁連山即其原領地,葬于此處,即可受到唐朝的保護,免除吐蕃破壞,又因靠近故鄉,以抒發眷戀故土之情。從目前在喇嘛灣發現的慕容氏墓葬來看,均系墓門向南,建于山崗之上,大有望鄉的意味。”
而在墓葬清理過程中,項目組經清理確認慕容氏墓棺木保存完整,棺內見人骨一具,仰身直肢。墓主身著唐朝官服,頭枕雞鳴枕,挽髻,戴巾子并簪金釵,頭套金質下頜托,面罩絲織覆面,腰束嵌金蹀躞帶,身前放置象牙笏板,蓋絲質衾褥,身旁放置有盤、碗、碟、筷、勺、胡瓶等餐飲器具;筆、墨、紙、硯等文房用具;漆奩、鏡衣、粉盒、骨笄、木梳等梳妝用具;嵌金匕首、豹皮弓韜、貼金花漆木胡祿等武器裝備。墓主身著絲織衣物多達十四層,其內包括絹、綺、綾、錦、羅、紗、緙絲等傳統絲織品種類兼備;團窠紋、對獅紋、翼馬紋、對鹿紋、鳳紋、麒麟紋等唐代絲織品紋樣兼備;夾纈、扎染、刺繡等唐代絲織品制作工藝兼備,為國內外所罕見。
其中,首次發現唐代白葡萄酒實物遺存、木質胡床、成套鐵甲胄、六曲屏風、大型木質彩繪床榻、筆墨紙硯、木列戟屋模型;首次確認吐谷渾文、吐谷渾篷子氏家族墓地;首次發現如此大量且保存完整、種類多樣的唐代絲織品。
該墓群的發現,從文字或實物層面,生動揭示吐谷渾民族自歸唐以后近百年間逐漸融入中華文明體系的歷史史實,并從中窺見歸唐吐谷渾人思想觀念、物質生活、文化認同等歷史細節的變遷。這些發現為推動武威地區吐谷渾王族大遺址群的可持續發展和保護利用提供了重要基礎;為絲綢之路文化系統的豐富和完善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圖片源自文博中國)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雒煥素
相關新聞
- 2022-03-31甘肅武威新發現一處烽火臺遺址 始建年代待考
- 2022-03-31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舉行
- 2022-03-29辛店文化唐汪式陶器賞析
- 2022-03-29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項目丨武威唐代吐谷渾王族墓葬群 創造了唐代考古的多個首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