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谷渾,這個史書中只有零星記載的高原古王國,它的面目逐漸清晰起來。
隨著吐谷渾王族墓葬發掘,這個塵封千面的王國開始走進人們的視野。
甘肅武威唐代吐谷渾王族墓葬示意圖
甘肅武威唐代吐谷渾王族墓葬群位于甘肅省武威市西南,地處祁連山北麓,主要分布于武威南山區冰溝河與大水河中下游北岸的山崗之上。近年來由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牽頭,組建了吐谷渾考古項目組,對該墓葬群展開了持續的考古及文物保護和研究工作。目前已確認吐谷渾王族墓葬共計23座。
甘肅武威唐代吐谷渾王族墓葬現場圖
祁連山上,慕容馳騁。
吐谷渾(313年—663年),亦稱吐渾,慕容氏,西北游牧民族慕容吐谷渾所建國名。本為內蒙鮮卑慕容部的一支,藏族人民稱之為阿柴,本發源于內蒙的西拉木倫河(今內蒙古赤峰市)。是西晉至唐朝時期位于祁連山脈和青海的黃河上游谷地以及涼州的一個獨立國家。
吐谷渾王族墓葬群的發現,生動揭示吐谷渾民族自歸唐以后近百年間逐漸融入中華文明體系的歷史史實,并從中窺見歸唐吐谷渾人思想觀念、物質生活、文化認同等歷史細節的變遷。讓這段歷史有了充分印證。
慕容智墓墓室、甬道三維影像圖
2019年,項目組發掘了吐谷渾喜王慕容智墓,該墓位于天祝縣祁連鎮岔山村所在的山頂之上,東距青咀、喇嘛灣墓群約15公里,是目前發現唯一保存完整的吐谷渾王族墓葬。
慕容智(649年-691年),周朝武則天時期吐谷渾王族成員喜王,封爵大周云麾將軍、左玉鈐衛大將軍、員外置喜王,因病于天授二年三月二日薨(公元691年),終年42歲。
慕容智墓出土木質胡人俑
墓內出土大量精美的隨葬品,包括武士俑、鎮墓獸等鎮墓神煞俑;騎馬俑、風帽俑、文官俑、武官俑等出行儀仗俑群。
慕容智墓出土金銀餐飲器具
慕容智墓出土翼獸紋、鳳紋錦半臂
狗、羊、雞等家畜家禽俑,漆盤、銀匙、磨、叉、笙、排簫等飲食樂舞模型,陶罐、陶盆、胡床、六曲屏風、大型彩繪木質床榻等生活實用器及隨葬明器。
慕容智墓出土鐵鎧甲
慕容智墓出土緙金絲繡花履
鐵甲胄、馬鞍及各種鎏金銀馬具、弓、胡祿等成套武器裝備。其中有多件珍貴隨葬品皆為國內同時期相關文物首次或罕見的發現。
慕容智墓志及志蓋
甬道正中出土墓志一合,時代明確,內容豐富,顯示墓主為吐谷渾末代國王慕容諾曷缽第三子,“大周云麾將軍守左玉鈐衛大將軍員外置喜王”慕容智。墓志首次提及武威南山區“大可汗陵”的存在,墓志左側面還刻有兩行利用漢字偏旁部首合成的文字,初步判斷為吐谷渾文,是目前所見依據漢文創造的年代最早的游牧民族文字。
慕容智墓出土漆盒內的筆墨紙
馬場灘M1全景(東南-西北)
2021年,項目組以解決“大可汗陵”具體位置、布局問題及豐富吐谷渾王族墓葬群文化內涵為主要學術目標和任務,對新發現的天祝縣祁連鎮長嶺-馬場灘區3座墓葬進行了考古發掘。
3座墓葬皆位于流經長嶺-馬場灘區冰溝河北岸的山崗之上,坐北朝南,西距慕容智墓約5公里,東距青咀灣、喇嘛灣墓群約10公里。墓葬均為帶斜坡墓道的“甲”字型單室磚室墓,其中馬場灘M1還附帶一側室,甚為罕見。
馬場灘M1墓道底部殉馬
墓道內均有整馬殉葬,1-3匹不等,亦見有燒殉的羊骨、牛骨等。墓室內出土有漆、木、陶、石、革及各類金屬器等隨葬品290余件,以殘漆木器居多,部分漆木器上有彩繪,并貼有金、銀箔,做工精美,裝飾華麗。
馬場灘M2出土墓志
從馬場灘M2出土的開元二十七年(739年)《馮翊郡太夫人黨氏墓志》可知,該處墓群為唐早中期吐谷渾蓬子氏家族墓地(圖一九)。此次發掘厘清了吐谷渾“大可汗陵”的大致范圍,廓清了武威南山區吐谷渾王族墓葬群的基本布局,進一步豐富了墓群文化內涵。
本期小隴就為大家介紹到這里啦,關注《小隴畫報》,了解更多甘肅美景、人文歷史、獨特民俗,咱們下期再見。
本網記者 宋芳科 任磊 綜合 圖片提供:武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相關新聞
- 2022-04-01【甘快看】蘭州榆中縣青城古鎮發現嘉慶年間青石碑
- 2022-03-31武威唐代吐谷渾王族墓葬群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 2022-03-30楊河八景新詠
- 2022-03-28甘肅省文旅廳與省文聯就舉辦第六屆敦煌文博會有關活動進行座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