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六十多年前
敦煌藝術走出國門 為新中國“圈粉集贊”
“中國敦煌藝術展覽會”1958年在日本東京高島屋商場展出。
“中華人民共和國敦煌藝術展覽會”1957年在波蘭華沙開幕。
新中國誕生后,文化外交成為打破帝國主義對華孤立與封鎖企圖的重要手段,中外聞名的敦煌藝術當年亦是重要的文化使者。
敦煌藝術展覽曾于20世紀50年代先后在印度、緬甸、波蘭、捷克斯洛伐克、日本等歐亞五國舉辦,為塑造新中國良好形象、促進文明交流互鑒立下了汗馬功勞。
(一)
眾所周知,敦煌石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藝術寶庫。出于共同的文化淵源,相關亞洲國家對于敦煌藝術有著天然的親近感。1956年10月,敦煌文物研究所應邀赴印度和緬甸舉辦“敦煌藝術展”。隨團出訪印度的常書鴻先生公務之余還創作多幅寫生作品,如《印度晚霞》《古堡》《印度工人》等,回國后在蘭州展出。據舒春光《回憶常書鴻先生》一文回憶,這些作品用筆大刀闊斧,有中國寫意畫神韻,與常先生平日風格大相徑庭,是其不斷進行藝術探索的碩果。
據范宏偉《冷戰時期中緬關系研究(1955—1966)》一文引述的外交部解密檔案顯示,包括敦煌藝術展覽在內的各類文化交流活動在當時特定的國際形勢下被賦予重要使命,旨在“充分使用文化方面的各種兵種, 配合外交斗爭 ,達到爭取緬甸,削弱帝國主義的勢力, 進一步擴大我國的影響 ,鼓舞他們維護民族獨立、反對殖民主義。”
中日兩國一衣帶水,新中國成立后,兩國邦交雖未實現正?;?,但各種形式的“民間外交”不絕于史。1958年1月5日至19日,由日中文化交流協會和日本四大報紙之一的《每日新聞》社共同主辦、中國人民對外文化協會提供展品的“中國敦煌藝術展”在東京開幕,展覽會場設在日本著名百貨公司高島屋,隨后又移師大阪。展品包括莫高窟壁畫臨本、文物照片、彩塑模本等300多件。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長常書鴻向日本觀眾介紹了敦煌藝術概況,并指出敦煌藝術與日本飛鳥、奈良時代藝術關系密切,證明兩國文化交流源遠流長;日中文化交流協會會長片山哲、《每日新聞》總編住本利男在開幕式致辭中則表示,敦煌藝術的成就是驚人的,“敦煌藝術展”是兩國民間友好交流的重要內容,具有特殊意義。
(二)
根據中國與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簽署的文化合作協定,1957年1月至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敦煌藝術展覽會”先后在波蘭華沙和捷克斯洛伐克俄斯特拉法、布拉格等城市展出,展品包括莫高窟照片27幅和壁畫臨本73件,在兩國引起了“敦煌熱”。1957年1月10日,展覽在華沙文化科學宮展覽大廳開幕,波蘭部長會議主席西倫凱維茲蒞臨剪彩,波蘭文化藝術部部長致開幕詞。2月10日至24日,展覽移師捷克斯洛伐克最大的工業城市俄斯特拉法;3月7日至31日,展覽在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展出。除了兩國政要的“捧場”之外,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東歐學術界特別是普通觀眾的“點贊”與觀后感,在當時也令中國學者耳目一新。
根據曾任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的潘絜茲《波捷記行》一文,大致可以將其歸納為兩類:
一類是學術界的感悟。華沙大學著名漢學家夏白龍斯基指出,敦煌壁畫中有著十分豐富的關于人民生活的材料,諸如《張議潮夫婦出行圖》這樣的以“人”為主題的巨制非常珍貴。俄斯特拉法市的美術家們認為,敦煌壁畫風格活潑,不像歐洲早期的圣像畫那樣呆板。還有捷克斯洛伐克學者從比較藝術學的角度指出,敦煌壁畫里的人民生活場景,很像十六世紀尼德蘭杰出的現實主義畫家彼得·勃魯蓋爾的作品,是“真正偉大的藝術”;創作敦煌壁畫的藝術家“有巨大的想象力和純熟的才能,運用線條可以確切表現內容,而且富于詩意”。
另一類則是普通觀眾關于敦煌藝術“活”起來的奇思妙想,展覽留言簿儼然成為今日網絡空間的“評論區”,以波蘭觀眾的留言為例:有的觀眾喜歡飛天,有的則喜歡藻井和邊飾圖案,大家紛紛建議本國的染織藝術家將敦煌藝術元素用來為婦女服務,“利用中國古代藝術吧,這將是展覽會最好的效果!”“這些紋樣應該放在紡織工業部的設計桌上!”“什么時候我們才能在生活中看到這樣美好的東西呢?”還有的觀眾留言建議,今后除了多舉辦這樣的展覽會,還應多印制一些高品質敦煌文物圖錄等出版品以便觀眾收藏和長久保持參觀印象。
早在60多年前,三年之內亞歐五國巡展,走出國門的敦煌藝術以其特有魅力,在文明交流互鑒方面引發了廣泛的共鳴與探討,為新中國“圈粉”和“集贊”,為新中國走向世界作出了特殊貢獻。用今天的話來說,這無疑開了講述敦煌故事、傳播中國聲音、促進民心相通之先河。
奔流新聞·蘭州晨報特約撰稿 史勇
相關新聞
- 2022-03-31《中國—馬來西亞友好關系發展史》舉行視頻簽約
- 2022-03-31讓紅色基因世世代代綿延相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甘肅段)建設保護規劃》解讀
- 2022-03-28甘肅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合作推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與創新發展
- 2022-03-28甘肅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數據平臺上線 甘肅630項非遺項目云端“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