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記者 張蘭琴 文/圖
“很高興我省能召開這樣的一次會議。”“中辦、國辦印發的《意見》對我們古籍工作者來說提振人心。”“如何讓古籍‘活起來’‘用起來’,而不是‘藏起來’,這依然是個重要研究課題。”“解決擺在我省古籍工作面前的困難和現狀問題,我們越來越有信心。”……
4月27日上午,在甘肅省委宣傳部組織召開的學習貫徹《關于推進新時代古籍工作的意見》座談會上,我省重點高校、圖書館、文物保護部門、出版社等領域,有關古籍工作的業界專家學者在建言獻策的同時,紛紛表示,甘肅古籍保護利用工作迎來了“春天”。
《意見》為我省古籍工作提供方向和目標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推進新時代古籍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的通知,這是繼1981年《中共中央關于整理我國古籍的指示》發布41年,為適應新時代古籍工作形勢發展制定的重要文件。《意見》從頂層設計到完善工作體系、提升古籍工作質量、加快古籍資源轉化利用、強化古籍工作保障等方面,為我省做好古籍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據和工作指南,對開展新時代古籍工作具有重大意義。
許多專家學者提到,《意見》明確了推進新時代古籍工作的指導思想、工作原則和主要目標,“定位之高”是前所未有的,省委宣傳部適時召開這次會議,統籌部署今后的工作,這對我省古籍工作也是新的機遇。
“《意見》對我省古籍工作起到了提綱挈領的作用,為我們今后的工作提供了方向和目標。”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新聞出版局(省版權局)局長王成勇說。
摸清家底 賡續文脈
甘肅有著豐富多彩的古代書寫與印刷文化遺存。甘肅簡牘,作為最早的圖書實物,為研究印刷文化歷史提供了實物標本;莫高窟藏經洞出土遺書,證明了用線或繩子裝訂書籍的方法早在中唐時期就已出現;甘肅古紙的發現,證明了公元前二世紀的西漢就已有了紙,將造紙術起源時間提前了284年;甘肅筆、硯的發掘,印證了中國古代“竹梃蘸漆而書”的歷史事實……
甘肅省擁有大量的古籍資源,但究竟有多少?
甘肅省圖書館黨委委員、副館長在發言中介紹,自“中華古籍保護計劃”實施以來,甘肅省圖書館(甘肅省古籍保護中心)組織全省各級古籍收藏單位,通過13年努力進行摸底普查,經初步統計,全省各級各類圖書館、博物館、檔案館等古籍收藏單位近70家,已有59家收藏單位在全國古籍普查平臺著錄5.9萬部64萬余冊古籍數據,占全省普通漢文古籍普查總任務量的90%以上。
目前,公共圖書館和高校圖書館基本完成了漢文獻古籍普查平臺數據著錄工作,還有部分博物館、職業院校、中學和科研院所的古籍未參與普查。初步估計全省古籍總藏量約百萬冊件,其中漢文文獻70余萬冊,少數民族文獻30余萬冊,少數民族古籍普查還未進行。
據西北師范大學文學院院長馬世年介紹,西北師范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于2010年至2013年,對我省古籍中最具特色的“隴右著述”做了相關的摸底工作和搜訪工作,并厘定1949年前甘肅漢文著述2100余種,大多數已流失散佚。相關作家學者2000余人,包括徐淑、李銘漢等人。
認清現狀 改革創新
然而,古籍工作是個龐雜的體系,我省古籍工作依然面臨諸多問題亟需解決。
眾多專家學者同時提到,缺乏統一的組織機構統籌管理,資金投入不足,分類、分級標準不統一,保存分散難管理,很多地方存藏條件達不到要求,古籍保護人才、出版編輯人才匱乏,古籍研究成果不容易發表、職稱評定難,古籍影印出版質量有待提高,古籍文獻數字化項目少,“活化利用”程度有待提高的問題,在我省古籍工作中依然存在。
針對現狀,大家各抒己見,紛紛為推進我省古籍工作獻良策。建議在我省設立一個專門的組織機構,整合資源、統籌協調工作;建議在古籍的影印出版上做到圖文對照、全文檢索、繁簡轉化;建議按照重要程度分級、分類存藏,讓一般的古籍走向大眾;建議加強古籍的“活化展示”,在青少年群體中加強傳播,運用新媒體技術和平臺加強推廣;建議加強人才培養、學科建設、人才培訓……
近年來,自“中華古籍保護計劃”開展以來,省委省政府、省委宣傳部高度重視,加大扶持,全省古籍保護工作得到一定的發展。然而甘肅是文物大省,古籍存量大,古籍保護利用工作任重而道遠。
對此,王成勇表示,接下來,省委宣傳部將制定下一步的工作方案,并要求出版單位做好選題策劃和對接,力爭儲備申報一批古籍整理的出版項目。希望業界專家學者深入學習貫徹《意見》,繼續為我省古籍工作發力,為“文化大省”建設貢獻力量。
- 2022-04-24七律·壬寅春望
- 2022-04-24【4.23世界讀書日】《雪落秦州》《蔡文姬》獲第八屆黃河文學獎
- 2022-04-24【4.23世界讀書日】西北書城開展系列活動 陪你一起品味讀書之樂
- 2022-04-24【4.23世界讀書日】敦煌文藝出版社10種圖書登上“全國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