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甘肅網 >> 甘肅文化 >> 人文之旅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喜迎省第十四次黨代會】打造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典范

    22-05-12 13:49 來源:甘肅日報 編輯:趙滿同

      原標題:打造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典范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施秀萍 通訊員 武發思

      曾經,石窟崖體殘垣斷壁,石窟內外黃沙湮沒,石窟壁畫病害叢生……

      如今,石窟崖體堅固整潔,石窟內外煥然一新,石窟壁畫煥發生機……

      文物保護,看得見的是變化與成績,看不見的是背后的艱辛與汗水。

      敦煌文物保護工作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用自己的青春與生命,換來敦煌瑰寶的璀璨綻放。

      2019年8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莫高窟時強調,要十分珍惜祖先留給我們的這份珍貴文化遺產,堅持保護優先的理念,加強石窟建筑、彩繪、壁畫的保護,運用先進科學技術提高保護水平,將這一世界文化遺產代代相傳。

      “這為敦煌研究院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敦煌研究院黨委書記趙聲良說,敦煌文物保護工作者將牢記重托、砥礪奮進,著力在平臺建設、學術研究、人才培養和技術支撐等方面發力,推動敦煌文物保護事業不斷邁向新的發展階段。

      累累碩果 見證文物保護鏗鏘足印

      2004年,依托敦煌研究院組建的古代壁畫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成為我國文化遺產領域首批三家科研基地之一。

      2008年,我國首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文物出土現場保護移動實驗室研制成功,敦煌研究院成為國際巖石力學與巖石工程學會古遺址保護專業委員會依托單位。中國人首次擔任該專業委員會主席。

      2009年,我國首個也是目前唯一的國家古代壁畫與土遺址保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成立。

      2011年,組建甘肅首個文化遺產領域重點實驗室。

      2016年,我國首個基于風險理論的石窟監測預警體系建成運行。

      2019年,甘肅省敦煌文物保護研究中心組建。

      2020年,我國首座文化遺產保護多場耦合實驗室通過專家驗收。

      2021年,敦煌研究院積極申報文化遺產領域首個國家重點實驗室。

      ……

      一串串喜人果實,恰似一行行深深的足印,印證了敦煌研究院文物保護團隊數十年如一日的艱辛付出。

      “多年來,我們一直走在不斷探索和求真創新的路上。”敦煌研究院副院長郭青林告訴記者。截至目前,敦煌研究院的足跡已遍至我國16個省區,并開始著眼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文化遺產保護,大量珍貴文物被搶救并重放光彩。

      敦煌莫高窟曾長期受到自然環境和人為因素的破壞。

      殘垣斷壁、風沙掩埋、崖體坍塌……歷史照片顯示,莫高窟大量壁畫暴露在風吹沙打、日曬雨淋的露天環境中,整體風貌破敗不堪。

      直到1944年,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敦煌研究院前身)成立,這一狀況才得到初步改善。以常書鴻為代表的第一代莫高窟人,通過清理積沙、修筑圍墻、搶救瀕臨毀壞的壁畫彩塑等探索性保護實踐,開啟了敦煌文物保護事業的新篇章。

      此后,莫高窟人代代接力,在文物保護之路上越走越遠。

      20世紀六七十年代實施了莫高窟崖體加固工程,解決了洞窟圍巖穩定性問題。

      20世紀80年代以來,通過開展國際合作,將科學保護理念和先進分析技術引入到石窟保護中,使敦煌石窟的保護工作從看守和搶險加固階段逐步進入到多學科綜合性保護階段。由此形成了一整套古代壁畫和土遺址科學保護程序、技術和工藝,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逐步構建了莫高窟風沙災害綜合防護技術體系,解決了石窟本體及其賦存環境間的關系、壁畫病害形成機理、加固修復材料研發等難題。

      “道路艱辛,成績可喜。”敦煌研究院院長蘇伯民欣喜地告訴記者,經過70余年艱苦卓絕的探索,敦煌研究院已經由原來的“保護四人組”發展為200多人,成為全國最大的集研究—設計—施工全鏈條一體化的文物保護團隊。同時,在《甘肅敦煌莫高窟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的保障下,在國家工程中心等研究平臺的支撐下,在化學、地質、土木、物理、生物、環境等多學科人才隊伍的通力協作下,莫高窟的保護工作進入搶救性保護和預防性保護并重發展的新階段,并逐步成為我國文化遺產領域科學保護和精心管理的典范。

      數字技術 開創文物永久保存美好未來

      “石窟文物保護,永無止境。”敦煌研究院院長蘇伯民說,為更好地將敦煌這一文化瑰寶完整地交給子孫后代,一代又一代莫高窟人殫精竭慮,守正創新,一直在探尋文物保護利用更有效的方法。

      數字時代,數字化是最好的選擇。

      為了讓敦煌壁畫、彩塑信息永久保存、永續利用,敦煌研究院緊跟信息技術變革的時代步伐,率先在國內文博界進行文物數字化的探索研究。

      可喜的是,經過不斷實踐,目前敦煌研究院已形成了一套科學的壁畫彩塑數字化技術,制定了14項文物數字化保護技術標準與規范。

      “數字敦煌”建設更是一步一個腳印,成果豐碩——

      截至目前,已累計完成莫高窟260個洞窟壁畫數字化采集、7處大遺址和40余身彩塑的三維重建、140多個洞窟的全景漫游節目制作和500余套可移動文物數字化采集。

      先后上線中英文版“數字敦煌”資源庫,實現了敦煌石窟30個洞窟整窟高清圖像的全球共享,累計有55個國家、1500余萬人次在線訪問。

      實施“數字敦煌”資源庫擴容升級項目,數據安全存儲能力不斷提升……

      此外,敦煌研究院正在致力于大數據中心的建設工作。未來,該中心將成為甘肅省不可移動文物科學數據中心,服務于全省文物數字化事業。

      值得期待的是,“數字敦煌”建設定能讓文物保護走得更好、走得更遠。

      石窟“航母” 推動“一院六地”文物保護遠航

      2017年1月17日,是我省文博界的特殊日子。

      這一天,天水麥積山石窟、永靖炳靈寺石窟、慶陽北石窟寺三大石窟整建制劃入敦煌研究院管理。這意味著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瓜州榆林窟、天水麥積山石窟、永靖炳靈寺石窟、慶陽北石窟寺這6處橫貫東西、相距上千公里的甘肅精華石窟全部納入敦煌研究院管理,正式開啟了“敦煌模式”,標志著我省著力打造的石窟保護研究利用“航母”正式啟航。

      至此,敦煌研究院成為中國文物管理單位最多、分布區域最廣的綜合性科研機構,并開始帶動我省重要石窟文物保護管理利用工作的提質、上檔和升級。

      為了更好地推進新劃入石窟的保護工作,敦煌研究院保護團隊迅速進入“戰斗狀態”——

      緊抓主要矛盾。針對北石窟寺嚴重風化問題,在省科技廳的大力支持下,成功立項甘肅省科技重大專項“砂巖石窟寺防風化技術研究與應用”,開展北石窟寺工程地質環境、砂巖多因素風化機理、砂巖綜合防風化技術等多個專題研究,全力推進北石窟寺的保護工作。

      針對麥積山棧道安全問題,保護團隊聯合省地震局、蘭州理工大學等多家單位,開展了麥積山棧道安全穩定性評價研究,給出了動靜荷載下不同區段石窟棧道的安全性評價,并為后續棧道改造和局部補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針對炳靈寺洪水侵蝕問題,多次奔赴現場調研,討論防洪排沙和徹底解決方案,并啟動12個洞窟的壁畫保護修復工作。目前,在省水利廳的大力支持下,正在進行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工作。

      為持續加強敦煌研究院所轄六處石窟的文物保護工作,近年來,敦煌研究院開展了一系列工作。

      先后編制文物本體保護方案50余項,完成莫高窟第130窟壁畫彩塑保護修繕、麥積山石窟棧道安全穩定性前期勘察、榆林窟第6窟大佛搶救性保護、炳靈寺石窟3個洞窟揭取壁畫保護修繕、西千佛洞7個洞窟保護修復和北石窟寺清代戲樓修復等文物保護工程31項。

      將“數字敦煌”項目擴展為“數字甘肅石窟”項目,完成麥積山石窟第135窟、榆林窟11個洞窟、西千佛洞全部洞窟的文物數字化采集,以及北石窟寺第165窟彩塑三維數字化等工程項目。

      建成敦煌石窟、炳靈寺石窟、麥積山石窟環境監測體系,初步形成了六處石窟預防性保護監測預警系統,正在開展甘肅省石窟監測預警平臺設計建設。

      持續推進莫高窟風沙防治及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文物保存狀況和石窟周邊環境不斷得到改善……

      科技引領 助力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典范建設

      科技時代,將“黑科技”引入文物保護領域,多舉措喚醒沉睡文化遺產,是時代趨勢,也是必然選擇。

      這方面,敦煌研究院一直走在前列。

      近年來,在科技部、國家文物局、省科技廳和省文物局等大力支持下,敦煌研究院針對壁畫、土遺址、預防性保護和文物數字化等領域關鍵科學問題,持續加強文物保護相關應用和基礎研究,成功申報包括“墓葬壁畫原位保護關鍵技術研究”“多場耦合下土遺址劣化過程及保護技術研究”“絲路文物數字復原關鍵技術研發”等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3項,承擔省部級及以上課題67項、其他課題58項,獲得授權專利45項,制定行業標準7部。

      一路探索,一路汗水,也收獲一路的鮮花與掌聲。

      其中,“干旱環境下土遺址保護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風沙災害防治理論與關鍵技術應用”2項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多元異構的敦煌石窟數字化保護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推廣”獲甘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多項文物保護科技成果入選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

      這些科技成果不僅有效提升了我國古代壁畫與土遺址保護技術水平,保障了敦煌石窟文物安全,相關技術成果還推廣應用到青海瞿曇寺、內蒙古阿爾寨石窟、陜西延安石泓寺、西藏羅布林卡、山西資壽寺、浙江良渚遺址、江蘇紫金庵、四川觀音寺等我國16個省區140余項文物保護項目中,使大量瀕臨消失的珍貴文物得以保存,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當前,以敦煌石窟為代表的“中國特色·敦煌經驗”文物保護模式已基本形成,并逐步走向國際。團隊研究成果逐漸向阿富汗、尼泊爾、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延伸,得到了國際同行的廣泛認可。

      “文物保護,永遠在路上。”蘇伯民表示,未來,敦煌研究院將持續聚焦“典范”“高地”建設,不斷加大文物保護基礎研究,聚焦國際前沿和國家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的重大需求,積極推動國家重點實驗室落地,通過多學科交叉匯聚與培養頂尖人才,以文化遺產科學保護和有效利用為使命,積極與絲綢之路沿線國家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不斷推進研究成果推廣應用,奮力開創新時代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研究文物事業平衡協調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敦煌研究院 組稿 統籌: 杜鵑

    版權聲明:凡注有稿件來源為“中國甘肅網”的稿件,均為中國甘肅網版權稿件,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國甘肅網”。

    西北角西北角
    中國甘肅網微信中國甘肅網微信
    中國甘肅網微博中國甘肅網微博
    微博甘肅微博甘肅
    學習強國學習強國
    今日頭條號今日頭條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6212006002 | ICP備案:隴ICP備17001500號 | 經營許可證編號:甘B2-20060006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編號:(甘)字第079號增值電信業務許可證編號:甘B2__20120010

    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投訴舉報電話:12331 | 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2377

    主辦:甘肅中甘網傳媒有限責任公司 | 本網常年法律顧問團:甘肅和諧律師事務所(0931-8580115)甘肅天旺律師事務所(0931-8864528)

    Copyright © 2006 - 2016 中國甘肅網(GSC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簡介 | 人才招聘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931-8960109 0931-8960307(傳真)

    分享到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无码| 国产成人麻豆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一本加勒比HEZYO无码人妻|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 久久AV无码精品人妻糸列 | 婷婷中文娱乐网开心| 天堂网www中文在线|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久久| 中文字幕专区高清在线观看| 人妻无码αv中文字幕久久琪琪布 人妻无码人妻有码中文字幕 | 亚洲爆乳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色爽免费无码视频| 无码的免费不卡毛片视频| 无码av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中文字幕人妻无码系列第三区| 无码任你躁久久久久久|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 日韩综合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免费无码在线| 久久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亚洲中文字幕二区| 久久无码国产| 日木av无码专区亚洲av毛片| 日韩欧美成人免费中文字幕| 国产中文字幕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AV中文字幕电影网站 | 亚洲AV无码久久寂寞少妇|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66| 中文字幕乱偷无码AV先锋| 色噜噜综合亚洲av中文无码|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高清大全| 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 无码av免费毛片一区二区 |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播放|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16 |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欧美日韩中文字幕|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绿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