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蘭州的塔(下)
石佛溝靈巖禪寺塔
榆中縣麻家寺佛塔
蘭州地處黃土高原腹地、草原文化和農耕文化的交匯地帶,也是古絲綢之路和佛教東傳的必經之地,佛教、道教等多種宗教文化在此地傳播、發揚、生根、傳承,因而留下了不少的宗教文化遺存。塔,是宗教文化的主要象征建筑,所以,就有了多種多樣的塔身塔影。由于蘭州地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復雜的環境,包括地震、戰爭等多種自然、人為的災禍,使得好多塔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這里歸納簡介一些較有影響的塔。
靈巖禪寺的塔
蘭州石佛溝靈巖禪寺坐落在石佛溝腹地,位于蘭州市區南16公里處的石佛溝國家森林公園內,是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寺院。石佛溝寺廟發現于清初,山崖上發現了—個石洞,洞壁上有石佛像。嘉慶(公元1796年—1820年)時,有僧人化緣募捐,修建石佛寺,并長年住持,石佛溝也因此而得名。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神麚四年(公元431年),鮮卑族首領、吐谷渾白蘭王慕容貴以己隱修之石佛溝靈巖洞為基,拓展建成寺院,因洞內有石刻佛像,遂取名“石佛寺”。該寺在清后兩度被毀,2008年重建。寺內建有八座白塔,壯觀雄渾。
永登縣妙音寺白塔
妙音寺位于蘭州市永登縣城西南65公里的魯土司衙門內,初建于明正德六年(1441年),是元末平章政事脫歡后裔魯土司管轄區內的主寺。它與東大寺、西大寺、古城寺、尕達寺(石屏山尕達寺)、宣化寺、塔爾寺、宗家寺、顯教寺等8座寺院組成了一個龐大的寺院群。經清代三次擴建,成為青海、甘肅藏區和內蒙古一帶頗負盛名的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加之六世達賴、五世班禪等高僧大德曾在此做過佛事,更使該寺盛極一時。
妙因寺位于衙門西側,為魯土司所建立的影響最大、塑像最多、壁畫最精的一處寺院。始建于明代,清咸豐年間做過大量修整,主要建筑物有:牌坊(已拆)、山門、鷹王殿、萬歲殿、古隆官殿、金剛殿、多爾經堂、禪僧殿、大經堂、佛塔一尊以及兩處活佛囊和若干僧舍。
妙音寺是魯土司家族的家寺,是三世土司魯賢為祈禳消災而建造的。該寺在甘肅地區藏傳佛教寺院中頗有影響,同時也是當地群眾的“圣地” 。
寺周圍植有翠竹、暴馬丁香等西北少有樹種。暴馬丁香即旃(zhān)檀樹,亦稱菩提樹,屬丁香科,開白花。佛門在寺院栽種菩提樹,除了表示信仰的忠堅和虔誠之外,主要還是為了紀念佛祖得道成佛??墒?,真正的菩提樹只適種于熱帶、亞熱帶,在中國只有華南、東南沿海一帶才適宜生長。蘭州地區,僅此一棵,實屬稀有珍貴。
多爾經堂是寺內的主殿,殿內正中塑有泥金三世佛(即過去、現在、未來三世)。兩旁塑有千手千眼佛和八大菩薩的站像。殿內佛燈閃閃,一派莊嚴。多爾經堂前面的萬歲殿,正面是釋迦牟尼佛與相侍而立的迦葉和阿難兩位尊者。背面是坐南向北的觀音菩薩像,被人稱為倒座觀音。兩側的墻壁上繪有佛教故事壁畫,歲月的侵蝕和人為的損壞,已使壁畫的色彩斑駁脫落,但畫的線條優美,造型逼真,仍不難看出昔日之美。
永登縣有很多民間繪畫大師,妙音寺的壁畫很多就是出自這些繪畫大師之手,有很高的藝術研究價值。
榆中縣麻家寺的佛塔
蘭州市東南26公里處有一處古老的地名麻家寺村,村內有著名的寺院麻家寺,村因寺而得名。
傳說,唐朝貞觀年間,吐蕃贊普松贊干布派遣大相噶爾東贊(即祿東贊)為請婚使者,赴長安求婚。唐太宗為了吐蕃地區的穩定與繁榮,將遠支宗女封為文成公主,下嫁松贊干布,并詔令禮部尚書江夏王李道宗為主婚使,持節護送文成公主入蕃。文成公主一行從大唐都城長安出發,一路沿絲綢之路西行,經過苑川。貞觀年間,經濟繁榮,國泰民安,佛教已在整個唐朝地域非常盛行,文成公主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當地百姓喜聞文成公主經過,大建寺廟以迎之。當時,位于絲綢之路上的麻家寺一帶的百姓就在曳木岔河邊修建了這座寺,因曳木岔河邊住有麻姓人家,故該寺就以麻姓命名為麻家寺。文成公主曾在麻家寺留宿。
麻家寺雖歷經戰火,也經多次維修,最終保留了下來,地名也被傳承了下來。且該地歷史上因此一直是一處絲綢之路古鎮,又處于交通要道,故地名遠揚。寺內,2019年新建有九層八角佛塔一座。是水泥磚混制,千年古寺顯得更加雄渾壯嚴。
李新海 (本文圖片由作者提供)
- 2022-05-23蘭州的塔(上)
- 2022-05-21蘭州寓言故事園化身“瑤池”引眾打卡
- 2022-05-213D打印復原千年敦煌壁畫里的建筑之美
- 2022-05-20國際博物館日,打卡臨夏州各博物館——聆聽文物“自述” 欣賞鎮館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