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數字化保存讓莫高窟“青春永駐”碩果累累
始建于公元366年的敦煌莫高窟,是中國古代文明藝術的寶庫,也是絲綢之路上不同文明交流交融的重要見證。在漫漫黃沙中,這顆世界文明長河中的璀璨明珠,經受著風沙、濕度等多重考驗。
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的數字化探索,為敦煌莫高窟的保護與傳承開辟了全新路徑。數字技術讓敦煌文物走出洞窟,跨出國門,走向“永久保存、永續利用”。
“數字敦煌”碩果累累
對于敦煌石窟保護來說,有著眾多不可忽視的客觀困難——光照褪色、壁畫酥堿問題、進入洞窟參觀游客呼出的熱氣和濕氣……想要莫高窟壁畫“青春永駐”,數字化保存是一種頗為重要的手段。
經過與國內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敦煌研究院形成了一整套適合敦煌石窟數字化保護的關鍵技術和工作流程,全面開展了“數字敦煌”項目。該項目通過以攝影與計算機技術相結合的壁畫二維圖像數字化技術、以激光掃描為主的洞窟結構和雕塑三維重建技術、以遙感測繪和傾斜攝影為主的大遺址三維重建技術,實現了石窟二維信息和三維數據的采集與加工,形成了完整的敦煌石窟數字檔案,并進行永久存儲。
敦煌研究院保護研究部部長吳健介紹說:“經過30年的發展,截至2021年底,‘數字敦煌’項目已經完成敦煌石窟268個洞窟的數字化采集,164個洞窟的圖像處理,45身彩塑、146個洞窟、7處大遺址的三維重建,162個洞窟的全景漫游節目制作,5萬余張歷史檔案底片的數字化掃描,建立了超過百人的數字化專業技術團隊。”
在這過程中不斷總結、提煉,敦煌研究院制定出石窟寺數字化全流程的國家行業標準和規范,引領石窟寺數字化行業發展,形成了一整套科學的數字化工作理念、程序和方法。吳健表示,敦煌研究院不僅為莫高窟和甘肅省文保工作提供數字化支撐,還在新疆、西藏、山東、河北、山西等7省市14家文博單位進行了數字化技術支持和工程實施。
云游敦煌身臨其境
2014年,敦煌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建成。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將數字化資料制作成影片,循環播放介紹敦煌莫高窟歷史文化背景的主題電影《千年莫高》和展示精美石窟藝術的球幕電影《夢幻佛宮》,讓游客們在進入洞窟之前就能與莫高窟“親密接觸”,大大提升了參觀體驗,更緩解了旅游開放與文物保護之間的矛盾。
這是敦煌研究院利用海量數字資源的一個有益嘗試。此外,敦煌研究院還構建起面向大眾的數字平臺,在實現永久保存敦煌文化藝術資源的同時,為學術研究和多元利用提供無限可能。
打開“數字敦煌資源庫平臺”網站,經典洞窟的高清圖像觸手可及。點擊進入第254窟,拖動鼠標便能參觀洞窟;通過放大、縮小視角,近則可以清晰觀看壁畫上的細節,遠則能總覽整窟風貌,就連模仿漢式傳統木構建筑形式的人字披窟頂、東西兩披上浮塑的數條椽子和椽間的手持蓮花、忍冬天人圖案都清晰可見,仿佛身臨其境。
2016年上線的“數字敦煌資源庫平臺”如今已實現30個經典洞窟整窟高清圖像和洞窟虛擬漫游節目的全球共享。其英文版在2017年9月上線,訪問用戶遍布美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等78個國家。據悉,截至目前,數字敦煌資源庫平臺全球訪問量已超過1560萬人次。
而2020年上線的“云游敦煌”小程序,不僅展現精美的敦煌壁畫,還在豐富數字資源的基礎上加以拓展。“點亮莫高窟”功能,重現千年前莫高窟人流如織的點燈夜景;“壁畫病害種類知多少”欄目結合圖文,將起甲、空鼓、地丈脫落等壁畫保護中的病害逐一科普;“探索”板塊中,除了經典的全景洞窟探索,還增加了多種線索的分類方式——按壁畫、彩塑、石窟形制的藝術形式為線索,按西魏、北周、隋、唐、宋等朝代為線索,還有按松綠、鈷藍、瓦崗紅等顏色為線索,增添了探索的樂趣,加深了觀眾對敦煌藝術的理解。據悉,截止到2021年底,“云游敦煌”小程序整體訪問量突破5000萬人次,獨立用戶數突破1040萬人次。
與現場參觀相比,云游敦煌不僅可以清晰、細致、不受時空限制地觀賞石窟藝術,也避免了實地參觀為石窟壁畫保存帶來的不可逆損傷。
活化利用多元探索
從洞窟壁畫和文物的復制品展覽,到視頻為主的多媒體節目,再到全景漫游節目為主的虛擬互動體驗……近年來,敦煌研究院不斷擁抱新技術,在活化利用上多元探索,讓敦煌藝術走近更多人。
在中共中央黨校舉辦“絲綢之路上的敦煌”數字展覽、在河北博物院舉辦“敦煌不再遙遠——走進河北”數字化展覽,在延安舉辦“從敦煌到延安——石窟藝術數字影像展”等一系列展覽,帶給觀眾可感、可視、可聽、可觸的觀展體驗。復制彩塑、保真數字化壁畫復制品、復制洞窟……一件件精美的數字展品,讓敦煌石窟的不可移動文物突破物理限制,走出敦煌,走近觀眾。在數字展示方面,敦煌研究院運用模型三維重建及壁畫高保真復制技術,將二維圖像與三維模型相結合,經過精心策劃和藝術設計,實現了敦煌石窟原大高保真三維重建立體復原。截至目前,敦煌研究院已在北京、香港、美國、俄羅斯、阿曼等國家和地區舉辦數字敦煌系列展覽30場次,受到廣泛好評。
近日,敦煌研究院與騰訊公司合作成立的敦煌文化遺產數字創意技術聯合實驗室,啟動了“數字藏經洞”等第一批合作項目。項目將以毫米級精度1:1還原藏經洞壁畫,在線構建數字藏經洞,實現物理場景的數字化高保真復現,再現當年藏經洞的盛況。雙方還共同打造推出了敦煌莫高窟官方虛擬形象“伽瑤”。其原型來自敦煌莫高窟壁畫中聲音婉轉如歌的神鳥“迦陵頻伽”,服裝紋飾及配色等設計靈感來自《都督夫人禮佛圖》中的供養人和莫高窟第217窟《觀無量壽經變》中的菩薩。“伽瑤”不僅能實時做出表情,連頭發、衣服、配飾都能像現實中一樣隨風而動。未來,“伽瑤”將作為首位數字敦煌文化大使,以展覽虛擬直播、絲路文化科普、IP創新跨界合作等方式與大眾見面,帶來更豐富的文化內容互動。
在數字化技術的加持下,敦煌這顆沙漠中的明珠,正逐步走向“永遠保存、永續利用”。飄逸的飛天、端莊肅穆的佛像、虔誠的供養人……這些珍貴的人類藝術珍寶,將讓每一位觀眾都可以不受限制地盡情領略它們的魅力。在數字化世界中,敦煌石窟熠熠生輝,煥發著新的光彩。
- 2022-07-19【“飛閱”中國】甘肅張掖:夕陽落黑河
- 2022-07-18通俗讀物啟蒙“Z時代”趣識敦煌:漸行漸近 相知相親
- 2022-07-18加快建設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典范和敦煌學研究的高地
- 2022-07-18隴劇《大禹治水》亮相黃河流域戲曲演出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