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堅定文化自信 吹響奮進號角
——甘肅省廣大文藝工作者熱議黨的二十大報告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推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堅守中華文化立場,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關于“文化”的表述擲地有聲,在甘肅省廣大文藝工作者中引發熱議,同時也為文藝工作指明了方向,吹響了前行奮進的號角。
F1CQZ(二十大時光·回響)堅定文化自信 吹響奮進號角 ——甘肅省文化系統熱議黨的二十大報告
以飽滿的原創力講述中國形象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增強文化自信,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推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培育造就大批德藝雙馨的文學藝術家和規模宏大的文化文藝人才隊伍。“這是對我們文學創作者提出的希望與要求,更是我們的使命與擔當。”全國政協委員、甘肅省作協主席葉洲(葉舟)說:“在這個波瀾壯闊的偉大時代,文學必須置身于現場,文學必須積極發聲,文學必須以飽滿的原創力,去講述可信、可親、可敬的中國形象,講好甘肅故事。”
“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特別強調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就是要‘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這不僅關乎民心相通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也關乎構建當代中國人的情感精神坐標,是形成當代文學話語體系和精神維度的重要使命所在。”甘肅省作協常務副主席、省網絡作協主席滕飛說,“甘肅是文化大省,傳統文化底蘊豐厚,當代文化創造絢爛。事實上,包括敦煌文化、黃河文化在內的文化傳統,還有巨大的挖掘和傳播空間。當代甘肅作家,應該有責任和抱負在充分吸收傳統文化的精髓的基礎上,結合世界文化發展大潮,推出真正具有中國氣派、中國智慧、中國精神,又能贏得世界尊重的文學作品。唯有在思想格局上不斷擴寬舒展,才能讓我們的文化寶庫在‘如椽巨筆’之下變得‘溢彩流光’,真正贏得屬于我們甘肅文學的尊嚴。”
甘肅省作協副主席,平涼市文聯黨組副書記、主席馬宇龍說:“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社會發生了深刻變革,隴原大地的深刻巨變為新時代文學創作提供了豐厚的創作素材和豐沛的養分,如何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中找準定位、發揮作用,描繪出無數隴原大地時代推動者的精神形象,譜寫新史詩,構建新生態,是我們光榮的使命,也是落實二十大精神的最好實踐和具體行動。”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打造隴原文藝精品
“二十大報告中關于文化的表述,不僅為文藝發展指明了方向,也讓我們文藝工作者倍感振奮。”甘肅省隴劇院院長王存說:“隴劇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甘肅的獨有劇種。如何用隴劇藝術講好甘肅故事,必須靠作品來說話,努力塑造更多有筋骨、有溫度的藝術角色,展現新時代文藝工作者的使命和擔當。甘肅文藝的特色在于敦煌、絲路、多民族,甘肅省隴劇院深入挖掘黃河文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去年將《大禹治水》搬上舞臺,在國內戲曲界贏得廣泛好評。目前,我們再次通過提升打造隴劇《敦煌》,讓甘肅敦煌和隴劇兩朵藝術之花碰撞出更加閃亮的火花,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他說,《敦煌》展現的是中華兒女保護敦煌文化無私無畏的奉獻精神,我們希望通過故事結構、舞美呈現的全新構建,使其更加賦予時代氣息,這對于傳播敦煌文化、打造敦煌文化高地有著強烈的現實意義,同時也是新時期隴劇人塑造可敬的角色、豐滿的形象、講好甘肅故事的具體體現。
10月8日,甘肅省隴劇院啟動了國家級非遺保護補助項目原創隴劇《敦煌》創排工作,國家二級演員趙丹擔任劇中女一號,從品讀原著小說,到查閱歷史資料,她一直在為排練階段能夠更好地深入角色“做功課”。趙丹說,“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作為新時代的中青年隴劇傳承人,我們要努力傳承好老一輩隴劇藝術家的經典劇目,塑造好角色,讓隴劇藝術不斷發揚光大。”
“作為一名新時代文藝工作者,承擔著弘揚傳統文化、講好中國故事、展示中國形象的使命。”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在甘肅這片廣袤的土地上,涌現出很多位努力促進各民族文化交流的歷史人物,其中東漢時期的蔡文姬就是其中一位。甘肅省秦腔藝術劇院院長馬勇說:“黨的二十大報告為文藝工作者開展創作、為民服務指明了方向,目前大型新編秦腔歷史劇《蔡文姬》已完成排練并將搬上舞臺首演,我們塑造和表達的蔡文姬,是一個對中華優秀文化有著深厚情感和造詣,在坎坷的人生際遇中認清并履行使命、進行文化傳承的人物,這個蔡文姬屬于當下,更屬于我們新時代。在二十大精神指引下,甘肅省秦腔藝術劇院將積極發揮省級文藝院團的示范引領作用,努力將《蔡文姬》打造成一部集歷史性、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為一體的劇院保留劇目,為講好甘肅故事,大力推進新時代舞臺藝術精品創作向文藝‘高峰’不斷攀登,交出滿意答卷。”
甘肅演藝集團敦煌藝術團副團長黃韜表示,在黨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敦煌藝術團將努力守正創新,創作更多傳播主旋律、弘揚正能量的作品,如京劇《敦煌絕戀》、雜技兒童劇《三個和尚》、蘭州鼓子《時代楷模治沙六老漢》等。同時以“隴原紅色文藝輕騎兵”惠民巡演,腳踏實地丈量隴原的山山水水,為基層群眾傳遞黨的聲音和關懷,滿足新時代人民群眾的新期待。
展示甘肅文化創新成果推動優秀文化創新性發展
堅定文化自信,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是我省文化工作者聆聽二十大報告后的深切體會。
甘肅張家川馬家塬戰國戎人墓葬,作為21世紀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墓葬中出土的戰國車乘,更以豪華的裝飾和高水平的制造工藝,震驚世人。2022年,甘肅省文化和旅游廳把“戰國豪車”創意打造工程提上重要議事日程,通過創造性傳播獨特的秦文化、打造西戎文化標志性非遺文創產品等舉措,讓文化遺產“活”起來,走入人民群眾的生活,9月中旬,制作精美的四組戰國戎人車輿復制品在黃河之濱的甘肅會展中心廣場正式展出,與甘肅彩車交相輝映,成為廣大市民游客爭相打卡的網紅景點。作為戰國戎人車輿復制品制作單位之一、飛天劇院總經理李坤楊說:“二十大報告中近30次提到‘文化’二字,作為青年同志,親眼見證、親身經歷了過去10年黨和國家事業的偉大成就、偉大變革,更加懂得夢想的價值、創新的重要、實干的意義。前期四組銅車馬復制展出后,已打響甘肅‘戎人車馬’的宣傳品牌。下一步,我們將堅定文化自信,研發一批具有實用功能的‘戎人車馬’交通工具,逐步引入大景區和游客集散場所,在壯大文旅產業的同時,真正讓文物‘活’起來,將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落到實處。”
“在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甘肅絲綢之路文創工場副總經理謝莉說,文創工場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圍繞敦煌文化、甘肅文化深耕細作,打造“如意甘肅”文旅藝術與文創展示體驗館,展示甘肅文化創新成果,讓大眾深入體驗本土文化魅力。同時結合區塊鏈技術,創新開發數字文創產品“敦煌樂舞圖系列盲盒”,將敦煌文化引入“元宇宙”,推出更多大眾喜愛的文化創意產品,通過優秀文化創新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
奔流新聞·蘭州晨報記者 平麗艷 荊雯
- 2022-10-21生物多樣性成就甘肅生態之美
- 2022-10-21【文化視點】韻起黃河之濱 律動隴原大地
- 2022-10-21濃墨重彩描繪奮進畫卷——甘肅美術新時代十年發展回眸與展望
- 2022-10-20體驗田園生活 去美麗休閑鄉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