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蘭州12月18日電 題:甘肅大山里的“刀劍大師”
作者 閆姣
因疫情沉寂數日之后,甘肅大山里又響起了“叮叮當當”的打鐵聲。甘肅刀匠馬尕主麻在工作室,重啟設備,準備鑄刀用具。年僅7歲的小兒子跑來跑去,時而幫忙拉風箱,時而提小錘。這個比一間教室稍大些的簡陋場所,孕育了幾代頗有名氣的民族刀匠。
作為甘肅特有的少數民族保安族,馬尕主麻祖輩居住在甘肅臨夏州積石山縣,家族中至少有四代人傳承鍛刀技藝。據他講述,保安族先祖是成吉思汗的刀匠,因所打刀鋒利異常而成名,于清末發展至巔峰,至今有八百多年歷史。
“保安腰刀命運跌宕,有家家戶戶鍛刀的高光時刻,也一度瀕臨失傳。”馬尕主麻18日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坦言,當地逾千戶刀匠驟減至幾百戶,“三天打一把刀”的傳統也曾為追求數量變為“一天打三把”,“能工巧匠和傳統技藝都在流失”。
如今,現年43歲的馬尕主麻成為保安腰刀鍛制技藝國家級傳承人,成立就業工坊招收學徒,打破“傳內不傳外、傳男不傳女”祖規,常態化開展保安腰刀培訓、競賽,以此擴大腰刀傳承群體。
在挖掘整理保安腰刀鍛制技藝方面,馬尕主麻父子復活失傳已久的黃河流水紋折花刀;與徒弟先后鍛打出蜘蛛紋、祥云紋、松樹紋、羽毛紋等具有代表性的民族花紋;改造腰刀,采用名貴樹木改良刀把和刀鞘,使刀外觀更精美,更具收藏價值。
“刀友最喜歡收藏的是黃河流水紋折花刀,我一年能打20多把,有些藏友會要求刻上名字,以彰顯私人訂制。”馬尕主麻坦言,除了讓腰刀走進“櫥柜”,他還致力于讓其走進“廚房”,成為菜刀、鍋鏟等生活用具,或者成為旅游產品投入市場。
隨著人們接觸新鮮事物的變化,馬尕主麻培養年輕徒弟直播,“乘云”講述保安腰刀的歷史傳承,以及大山里“神秘刀匠”的故事。在他看來,通過與政府、高校合作,保安腰刀已經以藝術品、生活用品、旅游紀念品等多種形式活躍于市場與研學課堂,將來,還會拓展更多內容。
作為與維吾爾族英吉沙刀、阿昌族戶撒刀并稱“中國少數民族三大名刀”的保安腰刀,可用作生活用具和別致裝飾品,受到西北各族民眾歡迎,在阿拉伯國家也頗有名氣。
刀客、刀匠、鑄刀師……外界給馬尕主麻的身份和稱謂很多,但他對“刀劍大師”情有獨鐘。
這個詞來自一部以他為主角的國際紀錄片片名,他將其作為社交賬號頭像,時刻提醒自己如“千錘百煉成一刀”的腰刀般堅韌。正如他頭像中,一把大手和一把小手握住保安腰刀一樣,這里的保安族文化仍在代代傳承。(完)
- 2022-12-21“十有臨夏”之遺跡:多種文化類型因“首發”而命名
- 2022-12-12【小隴黃河奇妙游】 手繪②|“穿越”百年的黃河綺夢
- 2022-12-12點石成色 溢彩千年——淺談敦煌壁畫的石色妙用
- 2022-12-07【沿著黃河看甘肅】400年前的永泰“龜”城 歷史遺址話滄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