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甘肅非遺工坊:擴展“朋友圈” 激活“經濟圈”

慶陽香包

臨夏磚雕
“打卡”兔年,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慶陽香包繡制新年吉祥物——“紅火兔”“富貴兔”刷爆了“朋友圈”,也活躍了“經濟圈”。在文化和旅游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鄉村振興局聯合公布的全國66個“非遺工坊典型案例”中,慶陽香包繡制榜上有名,同時入圍的還有裕固族服飾及臨夏磚雕。
從“非遺+扶貧”模式,到行走在助力鄉村振興的路上,三名非遺工坊“優秀生”在脫貧攻堅中發揮著不可小覷的文化力量。
慶陽香包繡制 輻射發展全面開花
2019年12月,慶陽岐黃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依托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慶陽香包繡制,設立慶陽香包繡制非遺工坊,通過積極與市場對接,形成了“公司+合作社+農戶+電商+博物館”的商業模式。并對從業人員展開技能培訓,3年多來,累計培訓8000人次,培訓設置課程既“接地氣”,又“干貨”滿滿,深受歡迎。
同時,非遺工坊緊抓文旅融合機遇,創辦扶貧車間,開設淘寶店鋪,并通過抖音、快手等網絡平臺進行銷售,實現年產值600多萬元,解決了近百名農村貧困戶和200名大學生的就業問題,輻射帶動農戶就業4000多家。
鄉村振興,豈能少了非遺工坊的身影。“義渠村”非遺田園綜合體就是成功案例之一,與市場相結合、與自然生態相結合,一個立體式文化與旅游相結合的非遺示范基地拔地而起。尤其是連續舉辦七屆的“義渠村——菊尚之約”文化旅游活動,帶動鄰近3個村近百名村民參與,5萬多游客前來“打卡”,讓當地人與旅客由衷點贊。
裕固族服飾 華美服飾傳遞文化活力
肅南是全國唯一、甘肅獨有的裕固族自治縣。
作為民俗類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裕固族服飾,無論出現在舞臺上,還是行走于大街小巷,都讓人們驚嘆于服飾的華美與驚艷。這一刻,它們不再是普通的衣物,而是承載著民族文化的歷史記憶。
2019年12月,肅南薩爾瑪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依托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裕固族服飾,設立裕固族服飾非遺工坊。
裕固族服飾的特點就是集多元文化于一身,在五彩斑斕的服飾中,敦煌壁畫、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吉木薩爾縣北庭西大寺等眾多歷史遺存的古回鶻文獻、壁畫等文物,都是其汲取養分尋找靈感的“根基”。于是,非遺工坊開發出的薩爾瑪七彩福魚、薩爾瑪錢袋、薩爾瑪繡包等產品格外吸睛。
尤其是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落實,非遺工坊將絲綢之路上的駝隊文化和當前在肅南縣明花鄉畜牧業中的駱駝產業、沙產業相結合,薩爾瑪駱駝、薩爾瑪12生肖錢包、堯爾娃娃掛件等非遺產品令人愛不釋手。
緊隨其后,復古風非遺手作已全新出爐。拓寬工坊發展渠道、整合各方資源,文創產品轉化、開發,創新一直在路上……
臨夏磚雕 非遺扶貧照亮生活
看臨夏磚雕,必去的地方是臨夏八坊十三巷。穿梭其中,目之所及,一處處雕刻著歷史和人文景觀的厚重感撲面而來,耳邊仿佛響起了河州花兒,茶馬互市上的集市文化生動再現……
說臨夏磚雕,必看的地方就是臨夏磚雕非遺扶貧就業工坊——臨夏青韻磚雕有限責任公司。
該工坊自2018年11月掛牌成立以來,在86人的員工隊伍中(扶貧戶12名,其中殘疾人4名),人均4500元以上的收入讓非遺扶貧成為照進美好生活的一束光。
臨夏青韻磚雕公司職工小張在公司已干了6年,工作認真又能吃苦,好的時候每個月能拿到7000元左右。“再也不用各處打散工,收入也比以前好,還學了一門手藝。”小張說。
這束光也照亮了莘莘學子和想擁有一技之長的有志之士。
這家磚雕公司,已成為蘭州理工大學實習基地、西北民族大學干部培訓學院現場教學點、甘肅省特色科普基地、臨夏現代職業學院雕刻人才培養基地、臨夏州職工技能培訓基地、臨夏州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基地,以及讀者研學旅行教學基地。
得益于“公司+”模式,非遺工坊突出就業工坊實踐性,“以工為主、以學促工、工學結合”,形成了產學研創新協同、全產業鏈發展、現代學徒制、雙主體辦學雙機制育人等機制。2年多來累計培訓學員200多人,一技在身,再加上非遺工坊的平臺,學員前途一片光明。(記者 高宏梅)
(圖片由甘肅省文旅廳提供)
- 2023-02-10蘭州市將打造“五個矩陣”促進文旅產業發展
- 2023-02-10崇信:草莓飄香引客來 “莓”好時光樂趣多
- 2023-02-10蘭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在“強省會”戰略中展現蘭州文旅新作為
- 2023-02-10【飛閱甘肅】蘭州榆中:雪后初霽冰雪與云海共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