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古韻甘肅】
瑯瑯環(huán)佩音——傳承千年的古琴之聲
本報特約撰稿人 劉玉璞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琴棋書畫”中的“琴”指的就是古琴。古琴對古人來說,不但是樂器,也是抒懷寄情之物。古琴是我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是國樂之精粹。古琴的歷史非常悠久,在數(shù)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古琴融合了人們智慧的結(jié)晶。他不僅是濃縮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內(nèi)涵的藝術(shù)形式之一,也是傳統(tǒng)高雅藝術(shù)的典型代表。
日前,古琴演奏家李蓬蓬以一曲《高山流水》,奏響了千年古韻。她演奏時所用的古琴,名叫“九霄環(huán)佩”,此琴制作于唐代,已歷千年。“九霄環(huán)佩”為存世最早的伏羲式古琴。
古琴文化歷史悠久,在我國古籍中曾有記載,古琴制作源自伏羲,至今已有八千年歷史,可謂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中國素稱“禮樂之邦”,而“樂”之所載以琴為先。《說文》曰:“琴、禁也。以禁止淫邪、正人心也”。這也反映了悠揚蒼郁的琴聲從一開始就有著教化人心的作用。古人文事有“琴、棋、書、畫”,以“琴”為首,足見其在人們心中的地位。“琴者,天地之正音,得其材可以合天地之正器;得其人可以合天地之正道,得其律可以合天地之正音。故伏羲制琴以象天地陰陽之數(shù),而合神明之德,是謂正音”,這便是中國文化中的琴論。后世先賢不斷地強化這種理論,嵇康《琴賦》云:“(琴能)感天地以致和”。范仲淹在《與唐處士書》中言:“蓋聞圣人之作琴也,鼓天地之和而和天下。琴之道大乎哉”。由此可見,琴在古代文人眼中早已超越了樂器本身,將其與天地、與大道結(jié)合在了一起,可謂“圣人之器”。
一把古琴奏響千年音符,這背后還有中國傳統(tǒng)文化——伏羲文化的傳承和弘揚。伏羲出生在天水,他被尊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是維系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自強不息、堅韌不拔的精神紐帶。制琴作樂是伏羲偉大的歷史功績之一,伏羲斫琴上觀象于天,下取法于地,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削桐為琴,繩絲為弦,琴面圓穹,琴底方整,以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焉。歷代古籍對此多有記載。
眾所周知,伏羲創(chuàng)畫了八卦,揭示了人與自然之間的關(guān)系。同時,音樂又與伏羲所作八卦密不可分。八卦象征天、地、雷、風、水、火、山、澤八種自然現(xiàn)象。八卦所象征的八種自然現(xiàn)象都不是無聲的靜物,而能發(fā)出各種各樣的音響。可以說,八種自然現(xiàn)象的音響組成了一支可以描摹的人類社會交響樂。這些不同的聲響在每個人的頭腦里形成了各自的聲音概念,而人們的生活與這八種自然現(xiàn)象息息相關(guān),于是人們在傳遞情感信息時也多會借助這八種自然現(xiàn)象發(fā)出的音響,以伏羲為首領(lǐng)的氏族把它用抑揚頓挫的琴聲加以表現(xiàn)。
古琴共有十四大式,伏羲式、仲尼式、落霞式、靈機式是比較常見的式樣,每一式都各不相同。天水作為羲皇故里,至今仍流傳有制作古琴的技藝。在這座歷史名城中,伴隨著伏羲式古琴悠揚古樸的旋律,古樂之聲聲聲入心,傳承著傳統(tǒng)文化的記憶。
- 2023-04-13【溯源甘肅】張軌治理涼州:前涼肇基,五涼開啟
- 2023-03-30他們記錄下了 抗戰(zhàn)中最真實的蘭州
- 2023-03-23辛棄疾祖籍地與出生地、終老地首次攜手 探“名士文化”傳承新徑
- 2023-03-21武威天祝:這里有一座完整的古代軍事古堡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