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推進文旅強省建設】【文化視點】
唐詩里的河西走廊

神奇馬蹄寺 錢英文

漢明長城 陳 岡

萬壽木塔 張玉峰

山丹馬場印象 桂政全
陳曉紅
“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門關”,這是1900多年前東漢大臣班超在經營河西地區多年后給漢和帝寫的請求告老還鄉的愿望。自從西漢外交家、旅行家、探險家張騫打通了這條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河西走廊就成了聞名世界的絲綢之路上的重中之重了。
河西走廊也叫甘肅走廊,它東起烏鞘嶺,西至星星峽,在祁連山北麓綿延1200余公里。盛唐強大的國力和朝氣蓬勃的時代風尚,崇尚勇武的社會心理以及唐人立功邊塞的價值認同,使得許多文人勇敢地走上塞外大漠與西域邊關,并且寫下不少流傳千年的邊塞詩篇。在《全唐詩》中,收錄有關邊塞詩歌約有2000首,和河西走廊有關的近1000首。筆者認為,寫河西走廊的唐詩,非“奇”字莫屬。
描瑰奇之景
唐詩里反映河西走廊的瑰麗之景,多從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兩方面來描述。
河西走廊氣候,冬夏兩季明顯,春秋兩季模糊,一年中寒冷的時間較長,這在描寫瑰奇自然環境中多有表現。岑參的《河西春暮憶秦中》:“渭北春已老,河西人未歸。邊城細草出,客館梨花飛。別后鄉夢數,昨來家信稀。涼州三月半,猶未脫寒衣。”說的是渭北的春天已經快要結束了,可是身處河西的那人還未歸來。我想遙遠的河西草芽才剛剛出土吧,你住的旅社定有梨花紛紛落下呢。在無數分別的日子里,我不知有多少次夢到你歸來,只是你離開得越久,書信也越來越少了。我很思念你啊,你在寒冷的涼州,雖然已是春意盎然的三月半了,我想你依然穿著厚厚的越冬之衣吧。河西走廊屬于大陸性氣候,晝夜溫差較大,很多地方是“早穿皮襖午穿紗”。王維的《使至塞上》:“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意思是說我一個人去邊疆,出使地在西北居延邊塞。我像隨風而去的蓬草一樣飄飛出漢地的關塞,像振翮北飛的歸雁一樣進入胡人的天地;遠遠望去,烽火臺上燃起的一道孤煙,在廣闊的沙漠上扶搖直上;蜿蜒曲折的黃河,映襯著落日之殘紅。遺憾的是,我到了邊塞卻沒有遇到將官,偵察騎兵告訴我:都護在邊防前線呢。唐詩里河西走廊所呈現給世人最多的還是它的蒼茫與寂寥。再如王之渙的《涼州詞》:“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意思是說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的遲遲不來呢?春風根本就吹不到玉門關外呢!
描寫瑰奇社會環境的詩歌,多是寫河西的富庶與民族融合。岑參的《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彎彎月出掛城頭,城頭月出照涼州。涼州七里十萬家,胡人半解彈琵琶。琵琶一曲腸堪斷,風蕭蕭兮夜漫漫。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別來三五春。花門樓前見秋草,豈能貧賤相看老。一生大笑能幾回,斗酒相逢須醉倒。”意思是說彎彎新月掛在高高的城頭,城頭的月兒照著古老的涼州。涼州七里住著千戶人家,邊地的胡人多半還會彈奏琵琶。琵琶一曲撩撥心弦,聲聲令人肝腸寸斷,風聲蕭蕭啊,更覺長夜漫漫;河西幕府中有許多我的老朋友,和好友分別已有三五個春秋?;ㄩT樓前已見枯黃的秋草,歲月蹉跎,豈能眼看著在貧賤中老去。人這一生哪能夠有幾次可以開懷大笑呢?執杯相逢應該不醉不歸才對啊。
記奇特之人
唐詩里反映河西走廊的奇特之人,多是官吏武將,但也有不少的平民百姓。
如王維的《出塞作》:“居延城外獵天驕,白草連天野火燒。暮云空磧時驅馬,秋日平原好射雕。護羌校尉朝乘障,破虜將軍夜渡遼。玉靶角弓珠勒馬,漢家將賜霍嫖姚。”意思是說居延城外胡人正在狩獵,白草連天大火漫天燃燒??梢栽谀涸葡聲邕h的沙漠縱馬飛馳,也可在秋日里遼闊的平原射雕。護羌校尉堅守陣地登上障堡,破虜將軍勇猛出擊夜渡遼河。那鑲玉的劍,角飾的弓,戰馬戴著珠絡頭,朝廷要賜給得勝的將軍:勇如漢朝的霍嫖姚。這里的霍嫖姚就是霍去病。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恐怕沒有哪個時代的文人如唐朝文人那樣地慷慨激昂、雄奇豪邁。他們毅然決然走上充滿神秘艱險的河西走廊,耳邊激蕩著“行到安西更向西”的誓言,腳步鏗鏘、心志決絕。這首作品正是給我們描述了這些西行者的生活與理想。
還有岑參的《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酒泉太守能劍舞,高堂置酒夜擊鼓。胡笳一曲斷人腸,座上相看淚如雨。琵琶長笛曲相和,羌兒胡雛齊唱歌。渾炙犁牛烹野駝,交河美酒歸叵羅。三更醉后軍中寢,無奈秦山歸夢何。”這里描寫了一個文武雙全、豪爽俠義的酒泉太守形象。他鎮守邊關,思念故鄉。盡管酒席宴間都是全牛野駝、交河美酒;鐘鼓齊鳴、琴瑟笙簫,依然難掩太守與前線將士們對故土對親人摯愛留戀之情。
再如岑參的《戲問花門酒家翁》:“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壺百甕花門口。道旁榆莢巧似錢,摘來沽酒君肯否?”這里寫的是公元751年作者隨節度使高仙芝到達涼州時在街上所遇之人。擁有深厚中原文化影響的涼州也是絲綢之路上重要的商埠,作品反映出古稀之年的老者生機盎然的生活狀態。
繪珍奇之物
美酒與駿馬,是唐詩里所反映河西走廊最多的珍奇之物。
河西走廊海拔為1500米左右,是典型的大陸性干旱氣候,表現為太陽輻射較強、日照充足,降水稀少,空氣干燥,十分有利于葡萄的種植,現在釀酒葡萄的種植已經發展成為河西走廊農業產業的重要項目。葡萄是在漢武帝時期由張騫“鑿空”西域而引入中國的。王翰的《涼州詞》中寫道:“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這首作品被推上了盛唐詩壇的高峰,詩里充滿著舍身為國、從容赴死的英雄之氣,更有珍愛生命、超脫豪毅武士之慨。
唐朝人有兩個普遍的喜好,那就是寵馬成風、寵玉成風。杜甫有一首詩歌為《天育驃騎圖歌》,其中就有 “吾聞天子之馬走千里,今之畫圖無乃是……遂令大奴守天育,別養驥子憐神俊”的詩句。那些被漢武帝命名為“龍種馬”且建山丹軍馬場繁衍馴育的河西馬到底是怎樣的?非“詩仙”李白的描寫不能淋漓盡致。李白的《天馬歌》:“天馬來出月支窟,背為虎文龍翼骨。嘶青云,振綠發,蘭筋權奇走滅沒。騰昆侖,歷西極,四足無一蹶。雞鳴刷燕晡秣越,神行電邁躡慌惚。天馬呼,飛龍趨,目明長庚臆雙鳧。尾如流星首渴烏,口噴紅光汗溝朱……”這是一篇跌宕起伏的長詩,作者極盡渲染河西千里馬輝煌的過往與現實,聲聲含情,字字珠璣。
抒雄奇之情
在唐詩里抒發河西走廊雄奇之情的,多體現在建功立業的理想與去國懷鄉的愁緒里。最耳熟能詳的莫如王昌齡的《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這首詩作被稱作是“唐人七絕壓軸之作”,使我們明白了為何在軍旗獵獵、西風烈烈的河西走廊上,霍去病“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誓言會回響千年之久。還有王昌齡的《從軍行》,“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這里集中展示河西走廊東西廣闊地域長云雪山、孤城關隘、大漠風塵、轅門軍營的風情長卷,描寫了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戍邊畫卷,抒發了將士們卷風挾塵、磨穿金甲、輕身許國的英雄氣概和高昂斗志。把西北邊塞和盛唐所特有的奮發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呈現在世人面前。
對踏往河西的唐人而言去國懷鄉、思念親人的愁緒該如何消解呢?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雖然盡抒纏綿挽留之情,但更是祝福關切之語。還有岑參的《玉關寄長安李主簿》:“東去長安萬里馀,故人何惜一行書。玉關西望堪腸斷,況復明朝是歲除。”和王昌齡《閨怨》中的“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一樣,戴叔倫的《閨怨》寫道:“看花無語淚如傾,多少春風怨別情。不識玉門關外路,夢中昨夜到邊城。”作品借哀婉純真的女子之口,寫戰爭分離帶給多少癡情男女的相思之苦。
不望祁連山頂雪,錯把甘州當江南。廣袤無垠的河西走廊既有天蒼蒼、野茫茫的豪放,也有楊柳依依的婉約。
- 2023-06-20【古韻甘肅】天水伏羲祭典溯源
- 2023-06-19伏羲琴奏響千古絕唱
- 2023-06-16源遠流長內涵博大的伏羲文化(上)
- 2023-06-16天水伏羲廟戲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