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張掖市非遺保護項目王氏宮燈掛件制作技藝傳承人王秀娥,來到民樂縣職業教育中心學校,對學生們制作的宮燈作品進行點評。
王秀娥是王氏宮燈掛件第四代傳人。她在古代制作技藝的基礎上,結合現代工藝材料精心創作設計,使幾乎失傳的民間宮燈藝術重放異彩。
王氏宮燈掛件的制作和繡球相似,精選上好布料,按照宮燈的樣式裁剪制作,然后組合而成。
宮燈的構圖新穎,繡繪精細,講究色彩搭配,以配色獨特、針腳細密、圖案明快見長。表現形式多為吉祥物,如“巨龍騰飛”是由六條樣式一樣的龍組合而成,“連年有余”是由8條樣式一樣的魚組合而成,寄予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近年來,民樂縣積極開展非遺進校園傳承活動,利用學校社團、課外興趣小組、藝術課、課后服務時間,針對不同學齡段的學生開展頂碗舞、木塑畫、麥稈畫、秦腔、四家武術傳承活動,成為學校的第二課堂。同時,積極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參加各項展覽活動,為該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發展奠定了基礎。(王曉涇 趙新平)
- 2023-07-18【文化掠影】德云社走進清水演出
- 2023-07-18精美的石頭會“說話”
- 2023-07-17遇見嘉峪關 夜市里的煙火人間
- 2023-07-17經典舞劇《絲路花雨》亮相鵬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