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39】
“下午的讀簡課,你占座了嗎?”
在蘭州大學,常能聽到同學間這樣詢問。每周一期的讀簡課,是同學們爭搶的“香餑餑”,一座難求。
“接觸簡牘,讓我進入了一個更加廣袤的學術天地。它的瑰麗、深邃令我著迷……”談起學簡,蘭州大學文學院本科生任思行一臉沉醉。
如今,像任思行這樣,愛上簡牘的年輕人不在少數,昔日冷門的簡牘學,正走出乏人問津的窘境,越來越多被“用起來”,不知不覺已“熱起來”。
甘肅是簡牘大省,全國80%的漢簡出自這里,出土數量超過8萬枚。這些在漢代郵驛、烽燧下沉睡了近兩千年的吉光片羽,記錄著兩千多年前華夏大地的歷史風貌。
但對普通人來說,很多簡牘內容晦澀,學術門檻很高。簡牘學也因此一度成為“絕學”。
為了擺脫這一局面,近年來,甘肅采取一系列措施。
先從簡牘保護做起,建立起專業機構。
2012年,甘肅成立簡牘博物館,這是全國唯一一家省級簡牘類專題博物館。為解決簡牘只能保存、無法展示的問題,2019年又開工建設近4萬平方米的新館。
“敦煌漢簡、居延漢簡、懸泉漢簡……這些珍貴簡牘將與公眾面對面。”甘肅簡牘博物館館長朱建軍告訴記者,目前,博物館利用紅外線掃描和高精度拍攝技術,已經實現了簡牘管理的數字化。
“甘肅簡牘的整理與研究,需要一支穩定的科研團隊。”這是漢簡專家的共識。
如何建立這樣的科研團隊?在這方面,簡牘博物館和蘭州大學各有所長,又都有短板:簡牘博物館擁有豐富的簡牘館藏,急需專家助力;蘭州大學有西北地區唯一的古文字學強基班,卻缺乏相應的資源。
甘肅省便將這兩家單位“撮合”在一起,館校合作,互補共贏!2021年8月,甘肅簡牘博物館、蘭州大學文學院聯手開辦“蘭山論簡”讀簡班。
目前,讀簡班已舉辦62期,吸引了一大批年輕人參與簡牘學的傳承和發展。
“從不辨簡牘為何物,到能讀懂懸泉漢簡的文字,再到對其反映的社會生活提出自己的學術觀點,在讀簡班這個溫暖的家庭里,我們每天都在收獲成長和進步。”蘭州大學文學院古文字學強基班的本科生王瑞霖告訴記者。
一流人才的培養,需要一流學科的支撐,需要匯聚更多力量。
西北師范大學簡牘學科同樣實力雄厚,閻文儒、金少英等知名簡牘學家相繼在此任教,不僅擁有學術期刊《簡牘學研究》,《河西考古雜記》《懸泉漢簡研究》等優質成果也蜚聲學界。
甘肅省創造條件,全力支持西北師大簡牘學爭創國家一流學科。
2021年,成立西北師大簡牘研究院;2022年2月,將西北師大簡牘學科列入省屬高校國家一流學科突破工程……鼓勵學校出臺政策,優先支持簡牘學重大項目建設和人才培養。
“通過激發青年教師從事簡牘學研究的熱情,學校凝聚了學科團隊,推動了一流成果的持續產出。”西北師范大學副校長、簡牘研究院院長田澍教授告訴記者,目前,學校很多教師參與到海內外矚目的懸泉漢簡整理工作,工作卓有成效。
“簡牘,無論是斷章殘句還是完整冊書,它承載的,是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光輝思想和燦爛文明。只有讓它走向大眾,方能更好地凝聚文化認同,堅定文化自信。”甘肅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馬玉萍說。
為此,今年上半年,甘肅舉辦了“簡述中國”全國簡牘書法大展,吸引了全國眾多書法愛好者踴躍參與。
“簡牘書寫為簡牘研究提供了支撐,也極大促進了公眾對簡牘文化的認識和理解。”大展評審會主席、中國文聯副主席陳振濂感慨,“簡牘之美,正越來越深入人心!”
(本報記者 宋喜群 王冰雅 本報通訊員 馬原菲 白富宙)
- 2023-08-1422輛戰國西戎“豪車”復制品集中亮相
- 2023-08-01【“簡牘中國”網絡主題活動】對話千年簡牘 入古出新
- 2023-07-31在敦煌市博物館感悟敦煌文化 觸摸絲路印記
- 2023-07-11古畫里的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