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宋繼宗
歲月悠悠,像一條沒有源頭的長河,無息止的向前奔流,留給人太多的思考,太多的記憶。翻開歲月留下的回憶錄,那些令人難以忘懷的往事,歷歷在目,感謝歲月將這些往事保存了下來......
在我兒時的記憶里,鄉下有一種走村串戶的工匠叫石匠,他們每走進一家,就會響起“叮叮當當”的鑿磨聲。或許自幼聽慣了鋼釬錘打石磨的鏗鏘聲;或許是石磨磨出的面更加麥香濃烈的緣故,我對石匠有一種天然的親近感。在我的潛意識里,石匠是偉大的,他們能夠創造世界上艱難而神奇的東西。甚至我認為,在農耕時代,人們吃的面粉似乎是石匠一鋼纖一鋼纖鑿出來的。
提起石匠,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前的農村,是一個直接關乎民生的行業。那個時代的好多農村,沒有電,沒有動力機械,人們只能靠石磨把原糧加工成面粉食用。而石磨經長時間使用后,磨齒就會變鈍,工作效率低,磨出來的面粉粗,需要石匠重新鑿磨齒。
鑿石磨,其實也就是礪紋利齒。首先,將上扇抬起來放在地上鑿,下扇是固定在磨盤上面的,搬一條高凳子坐在上面鑿。上下兩扇的磨齒排列有序,互相對稱咬合,呈扇狀向四周延伸,極其科學合理。石匠就是把這些變鈍了的磨齒一錘一纖鑿鋒利。
在我見過的石匠中,有一個通渭縣義崗的朱姓石匠給我的印象最深。他中等個子,黝黑的臉頰帶著特有的黃土高原氣息,一雙手布滿老繭,粗糙有力,胳膊上的血管青而凸起,就像一條條小青蛇爬在上面。鑿磨的時候脖子里裹上圍巾,戴上眼鏡,以防石屑濺入脖頸和眼睛。左手持鏨,右手舉錘,不緊不慢,動作舒緩,一錘一鏨,叮叮當當,從石磨邊沿一鏨一鏨往磨心鑿,一道齒一道齒,專心致志,有板有眼,石屑、火花飛濺。聽老石匠自己說,他年輕時經常加工石碑和石獅。經他雕琢出來的石獅,腳踩繡球,口含寶珠,雙目如炬,威風凜凜。累了休息時,朱石匠一邊抽煙,一邊用通渭方言說些詼諧風趣的搞笑話,引得前來圍觀的人捧腹大笑。那時候的我們,最喜歡三五個湊在一起,看匠人們做活計,聽他們說古道今,成了枯燥歲月里難得的娛樂活動。朱石匠走南闖北,見多識廣,故事極多。記得有一年夏天父親請他到家里鑿磨,晚上我倆睡在一起,他給我講的“牛皮糊燈籠,里黑外不明”的民間故事,至今記憶猶新。
那時候的家鄉人用的石磨來自定西市通渭縣馬營峽。那里的石質密實,質地堅硬,經久耐用,磨出來的面質好。聽老一輩人講,過去三五戶人家合作,用木車套毛驢拉運石磨,少則五六日,多則八九日可運回一盤石磨。新運回來的石磨只是一付毛坯,得請石匠開溝槽,鑿出不同紋理的磨齒,家鄉人稱為“上茬”。“上茬”新石磨的匠人不單要技術好,還要力量好。一扇石磨上百斤重,得搬上搬下反復幾次,沒有好力量是不行的。
家鄉人有這樣一個風俗:謂石磨為“白虎”。宅外可任意安置使用,若宅內安置,必請推算具體固定方位安置,方可趨吉避兇。因而每當“上茬”新磨時,人們都要燒香叩首,在提前修好的磨盤上貼一幅“白虎臥之大吉”之類的條幅,祈求“鎮宅避邪,消災降福”,求得全家幸福安康。一切準備就緒后,石匠開始對上下磨扇進行劃線。 歷代石匠,大多目不識丁,幾無量角器的概念和意識,但能嫻熟地將石磨的圓周九等分。在九個扇面中,又隨形由大到小的用扇形弧將每個扇面布滿,其中81條弧就是“磨齒”。分好以后,搬來一條凳子,坐在上面,錘敲釬響,順線游走,由淺及深,“叮叮當當”,響聲不斷,儼然一個寒江垂釣的老者。錘子和鋼釬敲打出的音符,抑揚頓挫,蕩漾在農家院里。上下兩扇磨齒和溝槽鑿好后,石匠找出磨盤的中心點,鑿出圓孔,鑲嵌上凹凸軸,將兩扇磨合到一起,從上扇孔里加進一點糧食研磨一番。如有不妥,重新修齒,直到完全能用方可。
石匠在一家鑿磨的時候,周圍的鄰里們你傳我,我傳他,迅速傳遍整個村莊,有需要鑿磨的人家,便會去請石匠。一個村里的磨鑿完之后,又輾轉另一個村莊。石匠的歲月,在“叮當”聲中度過。
現在的青年人很少聽說過當時走村串戶的石匠,更不用說見過了。但是我們可以知道,石匠是歷史上傳承時間最久遠的職業,是人類最古老的手藝人。石匠的出現可以追溯到遠古的石器時代,現代歷史人文教科書里的圖片向我們展示出了遠古時代出現的各種石器:石斧、石杵、石臼等。這些拙笨而古樸的石器,幫助原始人類在惡劣的環境里生存了下來。縱觀人類發展史,石匠的職業是偉大的!
鐵錘、鋼釬和鏨是石匠的雙足,憑借它們,走南闖北,哪里需要就在哪里出現。堅硬的巖石上雕刻出栩栩如生的動物植物、神話故事、民間傳說等圖案,成為遺存千古的活藝術。建橋鋪路,修屋砌墻,制磨刻碑,為人們的生活立下了不朽功勛,被尊崇為推動人類文明的功臣!
石磨,唯獨加工米面的工具,起源于新石器時代,距今大約11000年,可謂伴稼穡而生。隨著電器化和機械化的問世,完成了它對人類的史命,常眠于博物館,陳列于展覽廳,向人們訴說著曾經的風光。從此,石磨的“嗡嗡”聲,鑿石磨的“叮當”聲,在鄉村再也聽不到了,石磨、石匠成了我們永遠的記憶! 石磨退出日常生活,制造石磨的石匠遠去,但過去的,依然是風景!
2023年8月13日
- 2023-08-21“第十屆‘新子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在蘭州召開
- 2023-08-19簡牘高質量整理出版工程推進會在滬召開
- 2023-08-19快樂、舒心、安全游!甘青大環線旅游景區聯盟發布品質服務公約
- 2023-08-19蘭州文旅有多火?7月接待游客1200多萬人次 比2019年同期增長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