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甘肅網9月6日訊(西北角·中國甘肅網記者 程健 宋芳科 程霜 李云樂)9月6日下午,敦煌舞的創新與發展論壇在敦煌國際會展中心開幕,至9月7日,來自中國舞蹈家協會、北京舞蹈學院、上海戲劇學院舞蹈學院等單位的負責人及全國舞蹈界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為敦煌舞的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據了解,敦煌舞自成體系,有其獨特的舞姿形態、典型的舞蹈語匯和別具一格的舞蹈韻律。從20世紀40年代戴愛蓮創作的《飛天》,到1979年甘肅省歌舞團創作的《絲路花語》,再到2000年蘭州歌舞劇院創作的《大夢敦煌》,以及這期間一系列敦煌舞、敦煌舞劇、樂舞作品的出現,敦煌舞在創作和表演方面積累了豐厚的經驗,向世人展示了這個有著千年文化傳承和獨特美學樣態的舞蹈種類。
中國舞蹈家協會主席馮雙白表示,舉辦“敦煌舞的創新與發展論壇”既是對敦煌舞蹈創作發展的理性審視,是對實踐經驗的科學化整理,也是順時應勢,推進文藝創作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必要之舉。
馮雙白說,希望藝術家們以“基于敦煌壁畫而不限于敦煌壁畫”的創作理念,再現歷史語境,還原樂舞風貌,給廣大人民群眾帶來更加豐富的審美體驗。
甘肅省文聯黨組書記、主席王登渤介紹,1979年,以經典舞劇《絲路花雨》成功上演為標志,正式創立了中國民族舞蹈的一個全新舞種——敦煌舞。此后,《敦煌古樂》《大夢敦煌》《千手觀音》等優秀劇目不斷上演,《敦煌舞教程》等教研成果不斷涌現,一批從事敦煌舞研究、創作、表演、教學的優秀人才迅速成長,以“反彈琵琶伎樂天”造型為經典標志的敦煌舞一度在舞蹈界引起轟動。
歷經40多年發展與積淀,敦煌舞作為一種流派的構建現已初露崢嶸,它在解密中華文明基因、賡續千年文脈的同時,也為發展中國當代舞蹈、講好敦煌故事、傳播中國聲音提供了一種新的路徑。
王登渤說,一種藝術流派從顯現到成型,需要一個醞釀、發展的過程。多年來,甘肅舞蹈界在敦煌舞的理論構建、人才培養、精品創作等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業績。

近年來,甘肅文藝界圍繞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貫徹落實《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十四五”規劃》中關于打造敦煌舞派的任務要求,通過回顧總結積累的成功經驗,在學理上進一步闡發敦煌舞派的諸多理論性問題,加強敦煌舞派理論體系建構,完善敦煌舞教學體系,推動優秀舞臺劇目創作,培養優秀舞蹈人才,為敦煌舞派的成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然而,如何實現敦煌舞復活再現向再生發展的邁進,如何實現敦煌舞派在生成機制、藝術特征、文化內涵、傳承體系等方面的整體構建,是一個嚴肅而緊迫的命題。
挖掘好、傳承好、弘揚好敦煌舞,推動敦煌舞派的形成,是中國舞蹈界和甘肅文藝界共同的使命。本次論壇,舞蹈界專家學者共聚一堂,探討敦煌舞的傳承與發展,既有歷史意義,又有現實意義,更有未來意義。
- 2023-09-07【聚焦第六屆敦煌文博會】“簡”述千年歷史 彰顯非凡文化
- 2023-09-07【聚焦第六屆敦煌文博會】敦煌論壇專家云集 共話敦煌學研究弘揚的世界意義
- 2023-09-06音樂劇《飛天》驚艷亮相敦煌文博會迎賓演出
- 2023-09-06【聚集第六屆敦煌文博會】一眼千年 看敦煌非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