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蘭州9月7日電(記者郎兵兵、任延昕)實證漢代絲綢之路具體走向的“里程簡”、見證使者商旅往來的“康居王使者冊”……7日上午,甘肅簡牘博物館開館,1000余枚見證漢代絲綢之路繁盛的珍貴簡牘首次集中亮相,絕大部分為考古發現后首次面向公眾展出。
9月7日,與會嘉賓在甘肅簡牘博物館展廳內參觀簡牘。新華社記者 郎兵兵 攝
甘肅是簡牘大省,20世紀以來共出土6萬多枚簡牘,其中漢簡居多,占全國出土漢簡總數一半以上。然而,由于缺乏展陳場館,這些珍貴簡牘文物大多只能“沉睡”在庫房里,僅供學術研究。
如今,總建筑面積3.7萬多平方米的新館投入使用,一批簡牘精品得以走出“深閨”綻放光彩。其中2枚“里程簡”尤為珍貴,一枚是1974年出土于今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旗破城子遺址的“居延里程簡”,它詳細記載了從漢代都城長安出發至張掖郡20個驛置名稱及間隔里程。另一枚是1990年出土于敦煌懸泉置遺址的“懸泉里程簡”,它記載了河西走廊地區武威郡到敦煌郡12個驛置的詳細信息。
甘肅簡牘博物館整理研究部主任肖從禮說,這兩枚里程簡“接力”勾勒出漢代絲綢之路東段、長安至敦煌的具體線路走向和重要節點。里程簡作為重要實證材料,助力“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在2014年申遺成功。
展廳里,7枚漢簡組成的“康居王使者冊”全文293字,記載了西域康居國使者趕著駱駝抵達敦煌后發生的故事。另有1枚漢簡講述了龜茲王和夫人途經敦煌懸泉置時受到高規格接待的場景。還有1枚“浮屠簡”顯示,早在東漢初年佛教就在敦煌傳播并發展。
這是9月7日拍攝的甘肅簡牘博物館展廳內的“康居王使者冊”。新華社記者 郎兵兵 攝
“這些書寫在漢簡上的生動內容,以小見大,彌足珍貴,填補了許多史籍記載‘盲區’,再現了漢代邊塞防御體系和絲綢之路繁盛景象。”甘肅簡牘博物館館長朱建軍說。
據悉,自9月9日起,甘肅簡牘博物館將正式向公眾開放,展廳常設“簡牘時代”“簡述絲路”“邊塞人家”“書于簡帛”四大展陳,通過實物展示、圖文解說、影像互動、場景復原等展示手段,為公眾全面、生動地展現甘肅簡牘里的絲路文化與中華智慧。(完)
- 2023-09-08【聚焦第六屆敦煌文博會】甘肅敦煌:當好旅游新引擎 促進酒泉文旅高質量發展
- 2023-09-08【聚焦第六屆敦煌文博會】簽約106億元!第六屆敦煌文化博會成果豐碩
- 2023-09-06天水市新增4家省級科普基地
- 2023-09-06《飛天》致敬“莫高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