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甘肅是簡牘大省,被譽為“漢簡的故鄉”,出土各類漢簡61000多枚,占中國出土漢簡總數的一半以上。什么是簡牘,簡牘中蘊藏了哪些古人的生活故事?近日,甘肅簡牘博物館開館儀式在蘭州舉行,記者走進甘肅簡牘博物館進行實地探訪。
簡牘是中國古代在紙張發明之前最主要的書寫載體,這些書寫在漢簡上的生動內容,不僅填補了許多史籍記載中的空白,也為探尋東西方文明交流互鑒提供了“一手資料”。在博物館中我們可以看到,揭示了從西漢政治中心長安赴西域“第一國道”秘密的居延里程簡,漢代最早記載佛教傳入的敦煌懸泉浮屠簡等一系列漢簡,吸引了眾多參觀者的目光。
【同期】甘肅簡牘博物館講解員 蹇慧東
我們現在看到的這枚簡牘,是我館所藏的一枚明星簡浮屠簡,這枚簡牘上記載的內容是有關于請人前往浮屠里參與聚會,通過這枚簡牘,我們可以得知,其實早在公元一世紀的下半葉,佛教就已經傳入了河西走廊地區,并在河西走廊地區有著良好的發展。漢代時期百戶為一里,所以當時的里其實就是一百戶人在這里聚集的一個稱呼,浮屠里就是當時佛教徒的居住地。
【解說】甘肅簡牘博物館數萬枚簡牘中有大量簡帛書信、法律制度、政務軍事、天文地理等內容,這些簡牘為我們揭開了古人的生活狀況。復讀這些故事,既能真切地了解當時人們的精神世界和文化活動,又能深入探知許多塵封已久的絲路往事。
【同期】甘肅簡牘博物館講解員 劉舒泊
我們現在看到的是相利善弊劍冊,這個字非常的漂亮,告訴了我們辨別寶劍的四種方法,和辨別弊劍也就是不好的劍的六種方法,那它可以說是寶劍辨別的一個避雷指南。我們的簡牘主要是以漢代為主,比如說藝文典籍、官私文書、邊塞生活等等,它也為我們了解當時漢代的生活,有著非常好的學術研究價值,也填補了很多歷史上的空白。
【解說】據悉,自9月9日起,甘肅簡牘博物館將正式向公眾開放,展廳常設“簡牘時代”“簡述絲路”“邊塞人家”“書于簡帛”四大展陳,通過實物展示、圖文解說、影像互動、場景復原等展示手段,為公眾全面、生動地展現甘肅簡牘里的絲路文化與中華智慧。
【同期】甘肅簡牘博物館副館長 楊眉
甘肅漢簡出土其實到現在來講,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了,好多人其實并不了解簡牘,不知道簡牘里面記錄了什么樣的人,講述了什么樣的故事,它又反映了什么樣的歷史,其實大家對這個并不了解,那么通過這個甘肅簡牘博物館的建立,我們就希望能夠將學術研究領域,簡牘研究的成果進行轉化,讓大家更加了解什么是簡牘,通過簡牘去了解我們的中國文化和中華故事。
田鵬鶴 甘肅蘭州報道
- 2023-09-14【溯源甘肅文化】光彩絢爛的絲路文化
- 2023-09-11訪甘肅省齊家文化研究會會長、齊家文化博物館名譽館長唐士乾
- 2023-09-04如是敦煌
- 2023-09-04“巴基斯坦犍陀羅藝術展”展現絲路文化多元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