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甘谷木雕“守藝人”王勇——個用木頭講故事的人
□新天水·天水晚報記者 徐媛
八月中旬,暑熱尚未散去,風里依然夾雜著夏的溫熱。走近甘谷縣六峰鎮城王村的一座院子,空氣中彌漫著木屑的芳香,叮當鑿木之聲徐徐傳來,甘谷木雕傳承人王勇及其徒弟幾人正在埋頭忙著各自手中的活計。
環視他們所處的小院,不論院子里,還是屋檐下,到處都堆放著各種木材,而屋頂、過道、樓梯,更是擺放著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的木雕作品。這里便是記者早已有所耳聞的王勇木雕工作室,也是王勇創作的地方。
素有“華夏第一縣”之稱的甘谷,自古以來,就以歷史悠久、文明深遠而享譽隴上。勤勞智慧的甘谷人民,在這塊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耕耘幸福的家園、播種綠色的希望,也創造了無數散發著濃郁鄉土氣息的民間藝術,甘谷木雕就是甘谷民間藝苑中的一朵小花。
漫步甘谷城鄉,無論古宅,還是新第,木質的門窗多有雕飾,檐板也有彩繪或浮雕,庭院內方磚鋪地,種植樹木花草,院門建有門樓,飛檐斗拱。在大門門額上,都有一幅木雕的立家宣言,大多題寫“耕讀第”“和為貴”“勤儉傳家”等字眼,彰顯著甘谷獨特的地域文化。家具裝飾亦是甘谷木雕藝術中的一大表現領域,用木雕藝術裝飾家具,是民間藝人樂此不疲的事。
20世紀80年代,少年時期的王勇因家庭拮據,抱著學藝討生活的想法,在那個木匠、泥瓦匠吃香的年代,輟學當起了木匠。
受父親的影響,王勇從小就懷有一個畫家夢,可現實總是與他背道而馳。好在,他與木頭、與畫畫有著不解的緣分。一個偶然的機會,讓他兜兜轉轉走向了將木匠手藝和畫家夢完美融合的藝術——木雕。
1993年,王勇結識了甘谷木雕藝人何遂保,何遂保為他打開了一扇木雕世界的大門,古老神奇的木雕藝術震撼了他,那些他曾經認為只能做桌椅門窗的木頭,竟能雕出精美的花鳥、走獸、風景、人物,木雕作品的立體之美、工藝之巧令他陶醉。于是,王勇毅然拜何遂保為師。在師傅的指點下,勤奮努力的王勇逐步掌握了甘谷傳統木雕的技法,開始了拿木槌和刻刀的木雕工藝創作生涯,同時也開啟了他從木匠到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奮斗之路。
似乎每個對藝術有追求的人,都想成為上下求索的藝術追索者,王勇也不例外。1994年,王勇只身前往福建長樂縣學習木雕技藝。憑借滿腔的熱情和熟稔的木料處理手法,王勇很快脫穎而出,并被中國古建公司選中,作為木雕藝人前往馬來西亞新山市修復柔佛古廟。在國外的近兩年時間,王勇的眼界和技藝,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當時學手藝,都要當著師爺的面,正兒八經地拜師。為了學好木雕,我先后拜了三四位師父。”王勇笑著說,“1998年,學成而歸后,我帶著一股強烈的創作欲望回到甘谷。”
秉持著“一生只做一件事”的理念,王勇在此后10多年間,幾乎走遍甘谷及周邊區縣著名的寺廟和主要古建筑,虛心請教每一位木雕藝人,他的木雕技藝大為精進。憑借精熟的技藝,王勇在木雕圈內漸有名氣,他的作品亦在相關展會上嶄露頭角。2011年11月,甘谷木雕被列入第三批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王勇成為甘谷木雕省級代表性傳承人。2017年3月,王勇被選授予“工藝美術大師”稱號。
聽著王勇一路走來的風雨歷程,記者突然覺得王勇就像是他手下的那一塊塊原木,質樸中帶著不屈的韌勁,幾經雕琢,便綻放出耀眼的光芒。
回望30年的執槌創作,王勇在不急不躁中積累了豐富的木雕藝術創作經驗,嫻熟地掌握了圓雕、浮雕、透雕等各類技藝手法。他的作品內容豐富,涉及人物、動物、花鳥、山水、民間故事等各種題材。難得的是,他大膽吸收南北民間建筑木雕藝術之精華,在精益求精的創作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創作風格。
從藝30年,或許早在最初“突然改道”之時,他就將木雕當成了自己的終身職業,所以每一步都走得踏實而堅定。
從村里的稚嫩學徒到全省工藝美術大師,心存高遠的王勇可謂用小小雕刻刀一刀又一刀雕琢著他的天地。每一“刀”都是一個目標的實現,養活自己、帶徒傳藝……如今,已獲眾多榮譽的他,依然沒有停下步伐。
在院子二樓右邊的一間耳房里,王勇為記者一一介紹了這些年來他雕刻的一件件作品及其背后的故事。“木頭是有生命的,無論是常見的松木、柏木、梨木、樺木、核桃木,還是較為名貴的檀香木、黃花梨木、金絲楠木,它們都有自己的性格品質。干我們這一行,就要學會和木頭相處,摸清楚不同木材的脾性,用木頭表達自己。”情到深處,王勇頗有感觸地說,身上的光環越多,其責任就越大,身為非遺傳承人和工藝美術大師,他也想做些什么,留下些什么。
時光流逝,不改最初的選擇。從“突然改道”到擇一事終一生,王勇語氣中透露出的這份感觸與從容,是時間的賦予,是木雕的饋贈……
- 2023-09-19秦州廟會“c位”夾板舞:“非”一般的豪邁源自盛唐范
- 2023-09-11【小隴畫報·211期】藏在“鬧市”的吐魯溝:山色隨景詩意濃 四季美景如畫卷
- 2023-09-042000多年前,一個敦煌小吏眼中的絲路盛景
- 2023-09-01雪山腳下的“90后”:守正創新草原音樂,還會跳敦煌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