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談】
光影為筆書寫時代精神
——電影《柳青》創作感悟
王苗霞
不久前舉辦的第九屆中國·嘉峪關國際短片電影展,展示作品,探討電影的發展,這似乎在提醒著作為電影人的我們,應該用藝術和技術傳承民族精神,為民族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身為電影人,我們的作品應該與人民一起同呼吸共命運。本屆電影展組織了“新時代英雄模范人物電影”的推薦和放映交流、論壇研討活動,推動主旋律影片創作和發展。這對于無數用影像為英模人物樹碑立傳,立志制作能夠啟智潤心、培根鑄魂的電影人來說,是一次重要的鼓勵和肯定。
一
通過《柳青》這部電影認識柳青和理解那些像柳青一樣的人。電影《柳青》以作家視角全景式描繪新中國成立初期,廣大農民響應國家政策,探索建設社會主義事業的艱辛歷程和寶貴經驗。通過年輕作家柳青放棄北京優渥的待遇,與妻子馬葳一起定居在陜西長安,立志想要創作一部偉大的作品,在經歷了重重困難后,最終他出版了《創業史》的第一部,引起了轟動。影片展現了一代知識分子的赤子之心和一位共產黨員的高尚人格。
關于電影《柳青》的一些創作心得和感悟,我們被問到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為什么拍柳青的故事”,隨著時間的流淌,這個過程也不斷地檢驗著我們的初心,那就是柳青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經歷。我們發現通過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歌頌人民的偉大創造和實踐,是一條通往人生理想的大道。簡單地說,就是崇敬他這個人。能夠理解并且崇敬這樣的人生和人格,確實需要經歷才能感悟。
二
在我和田波導演的創作生涯中,起初幾年自己搭班子,拍了幾部紀錄電影,也獲得了一些獎項。令我欣慰的是,我的拍攝對象也因為這些電影獲得了實際性的幫助,比如因為電影《佛陀墕》,一條十幾公里的鄉村公路修通了,村民豐收的農產品可以更方便地運出去了。后來制作了八集紀錄片《路遙》,開始被大家所熟知。
在了解了柳青的故事之后,開始著手拍攝人物傳記電影《柳青》。但這個項目并不被人看好,因為各方面難度都太大了,我想既然有難度,我們就在難度上下功夫。電影《柳青》的制作前后歷經了6年,前三年工夫都花在劇本的創作上,而劇本的創作是一個深入淺出的過程。人物傳記電影的創作,必須尊重歷史。我和導演田波一起觀摩參考影片,研究大量的歷史資料,去采訪許多見過柳青的人;我們找到經典傳記電影來學習,拜訪了數十位文學專家和歷史學者,努力塑造出一個真實感人的藝術形象。另外,對作家工作方式和生活規律進行深入的研究,找到作家生活和創作思考的關系以及找到呈現這種思考過程和結果的方法。
三
直面歷史、直面現實是這部影片創作中最有難度和挑戰的地方,這不僅僅需要勇氣,更需要智慧。我想這和田波導演的歷史觀和多年在農村的調研考察的經歷有關系,他熟悉農村、農民,并熱愛他們,這一點和柳青達到了同頻共振,所以影片能夠自然而然地流淌出一種溫情,一種現實主義的力量。
在視覺美學方面,在總監制霍廷霄的指導下,無論是關中鄉土氣息的呈現,還是對時代的造型和氛圍的營造上,都體現出一種浪漫現實主義的鄉土地域美學,村口的大樹、四季的莊稼、金色的田野……人物的服化道都地道地再現了關中長安的風土人情,還有人們的精神面貌,呈現出對農村和農民以及土地的一種尊重。
在最困難的時候,我告訴自己,一定要干成。最終在各級部門的合力指導和支持下,我們圓滿地完成了影片的制作和宣發。這部影片也收獲了意想不到的榮譽和肯定——在第十六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電影類評選中獲得優秀作品獎;提名第十九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故事片獎;在首屆金熊貓國際電影節提名“最佳編劇獎”和“最佳男主角獎”。但令我們更加感到榮耀的是,因為這部電影的拍攝,在當地政府、相關企業和老百姓的共同努力下,建設了唐村中國農業公園、柳青創業史教育實踐基地、柳青故居、柳青文學紀念館,還建成柳青文化公園供整個皇甫村的老百姓休閑。今天,在柳青深愛過的那片土地上的人們正在書寫著新時代的創業史。我們參與并見證了他的夢想成為現實,我們也探索了“電影+鄉建”的寶貴經驗。
導演田波曾問主演成泰燊,柳青最重要的作品是什么?兩人思索片刻,異口同聲說:“是他這個人。”的確,有的人把自己活成了作品。制作一部電影,特別是傳記電影的創作初衷,無非就是想把這一個個如同柳青這樣為人、為文的態度和精神,分享、傳遞給更多的人。
電影是一種遺憾的藝術,人生本身亦是一種遺憾的存在。所以,關于影片本身也有它時代的局限性和諸多不盡完美之處。一部影片能夠走向全國,走向國際,被更多人看到,和大家進行文化溝通、文明交流,是我們每一個電影人的追求。(作者系電影《柳青》總制片人)
- 2023-10-11《一路朝陽》:以奮斗之姿直面人生
- 2023-10-10評論丨“皓月名樓 詩意中華”:探尋文化根脈 傳遞網絡正能量
- 2023-10-10杭侃:交融與互鑒,云岡文化的多元與融合
- 2023-10-10整體研究法:故宮學的史學方法論意義